泉州木雕之多、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据了解,手工木雕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考验从业者的艺术欣赏水平,同时也挑战工匠的绘画和书法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卢思立艺术馆”于2010年2月5号正式开馆。艺术馆位于泉州市清檬工业区兴泰路,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全馆收藏了卢思立大师至今所雕琢的数百件珍品与50多件深受大师钟爱的精品。
调查表明,卢思立艺术馆不仅作为继承传统技艺、大胆创新的平台,也与新中国雕塑艺术一道开创了崭新时代,其首创的“自然型”木雕,更是领航中国木雕艺术。
艺术馆一楼精品展区按照大师在60年代至21世纪不同创作时期的精品进行划分。每件艺术精品都经大师的慧眼匠心甄选最出众的天然纹理与结构,再配以特有的形象雕刻而成。这些艺术精品集中反映了大师的艺术创作历程与其中难以想象的艰辛,更饱含着大师的心血与汗水并把大师独特的创作智慧展现在众人眼前。展区整体的内置风格源于大师的艺术设计思想构建而成,使得整个展区充满了现代艺术气息。
卢思立大师擅长人物题材,创作中,注重原材料的材质美、自然美、形态美、肌理美,借鉴现代艺术的抽象构成和形式,利用娴熟的雕刻技艺进行创作,并善于运用最简洁的雕塑语言,准确地表现各种人物的性格和神态。
卢思立艺术馆的成立,源于应泉州市清檬开发区委会的邀请而成。艺术馆主要用于对卢思立艺术生涯的回顾,展示泉州木雕艺术文化。希望能够借此艺术馆用以宣扬5000年中华文明史以及无数前人先辈所凝练而成的璀璨木雕技艺,进而促使木雕艺术和技艺得以更为长远广阔的传播与传承。
在木雕业坚守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多年来,他在木雕的艺术领域不断摸索,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其独创的自然型木雕,更是传统雕刻的创新和升华,引领了一代泉州木雕人。
1979年,卢思立参加国家工艺美术展览,拿出了他的作品《钟馗》,一下子轰动了全国,荣获该展览的一等奖。《钟馗》是卢思立木雕创作上的一次全新探索,他的“自然型木雕”理念就此破茧而出。“自然型木雕”在刀法上讲究因势利导,随形就像,将创作者的情绪、意念,缓缓倾注入原材料内,使它获得虚实互化的“魂”。
1984年,卢思立的自然形龙眼木雕作品《悟》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同年他的黄杨木雕作品《皆大欢喜》获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988年,自然型木雕作品《铁拐李》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一连串的艺术界国家级荣誉竟被他探囊取物般地夺得,令人为之侧目。
1997年,在第四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中,卢思立被当时的中国轻工部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成了当时有幸获此殊荣的第二位泉州人,也成为工艺界“越界”进入美术界的领军人物。
1998年,他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理事的身份参与泉州丰泽广场的标志性城市雕塑设计。整个球体由121块花岗石桦接拼成,其石雕工艺的规模和技术难度堪称国内之最。《雕塑》杂志以它作为封面全版发表,获得雕塑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2005年底,李赞雕像在泉州西湖公园落成。李蛰是泉州人民的骄傲,是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重要历史文化名人。卢思立在创作这座雕像时,把雕像的形象定位在“深沉思考的思想家”,力求神似,在头部处理时采用了写实手法,而身体部分则采用大写意,用粗放的线条和平面来演绎。
卢思立还创作了泉州府文庙孔子塑像、泉州天后宫的妈祖塑像、“香港回归纪念”雕像、福厦高速公路口“世纪和平”雕像等,此外,泉州承天寺和少林禅寺等名胜古刹也有他的作品。卢思立在回顾泉州府文庙孔子塑像的创作时说:“这尊塑像摄取了孔子授课时的一个动态,与传统手持昭板的形象不同,更加平易近人。”这些作品完成了他“越界”艺术的成功跨越。
无论是早年清苦的生活还是后来应接不暇的各类荣誉,都未曾让卢思立热爱木雕、热爱工艺美术的心有过丝毫迷失。
为继承传扬泉州的传统手工技艺,早在1963年开始,卢思立就有18名学习木雕技艺的学徒;1975年,他又在雕刻厂集中招了第二批学徒25人;1998年,他又招收了12名学徒。如今,他的徒弟己是泉州木雕界的中坚力量。学徒中有不少被评选为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比如黄泉福、郑君亮、孙文宏、倪世杰等。
“社会变革使手工木雕越来越边缘化。但是,手工雕刻的文化价值则显得越来越高。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其能否传承下去显得十分重要。”卢思立表示,师傅带徒传艺是传统技艺传承的有效方式,如今他最大的希望是在有生之年,多培养些新生代木雕艺人。
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责任编辑:曾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