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委宣传部、旅游局、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文改办,平潭综合实验区文改办:
2015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央支持福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准确把握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按照国务院 《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基地文化内涵和保护开发价值,加强文化内容产业在旅游基地的融合和运用,推进实施 《福建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和产业提升新模式,积极落实重点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创新驱动培育新增长点,进一步加快新形势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就推进2015年文化和旅游融合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创新工程
1. 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方案)。规划 (方案)要着眼于提升旅游项目文化内涵和文化项目的旅游功能,进一步挖掘整合朱子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船政文化、茶文化等文化资源,融入规划制定,注意做好与旅游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推动区域间联动融合、整体提升。规划原则上要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制定,要明确融合的目标定位、建设任务、项目内容、业主单位、进度安排、责任分工、实施保障等基本要求,并按程序组织专家评审论证、修改完善,并报经政府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文化旅游融合项目的实施有依据,时间有要求,落实有主体,操作有标准,实施有保障。
2. 促进文化旅游项目科技创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演绎展示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运用数字模拟、动漫游戏等手段创新文化演艺精品表现形式,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快实施智慧旅游计划,做好鼓浪屿、武夷山、永定土楼、古田会议旧址等文化旅游推介、在线导游、数字景区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建设 “武夷山智慧旅游”、“文化旅游三维智慧地理信息系统项目”、“闽西客家文化旅游数字化”等一批文化旅游科技创新项目。东南网、福建旅游网要扩大线上文化旅游的宣传。要引导旅游企业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讯、信息处理等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展示我省文化旅游资源,拓展厦门鼓浪屿建筑博览、武夷山世界双遗产、泰宁丹霞地貌等在线文化旅游服务,以及妈祖信俗、闽台缘流、丝海梦寻、戏曲民俗等的在线互动展演展示,提升福建文化旅游品牌价值。
3.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业态创新。通过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创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业态,延伸产业链,促进旅游与创意设计服务、休闲娱乐、体育、工艺美术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厦门鼓浪屿保护开发、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建设、泉州古港古城等项目,要重点引入文化、旅游业态项目,引进文化旅游创意工作室、民俗文化展示项目,加大对项目创意营销策划和推广,形成文化旅游接待能力,打造文化特色休闲街区。
4. 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平台功能。以节庆活动为依托,提升文旅融合,经济联动,产业互动重要平台的实效,通过举办论坛、投资洽谈会、项目交易会等形式,加快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促进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发展。突出海丝主题,组织参加深圳文博会,扩大福建海丝起点、核心区的展示宣传;海峡两岸 (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要进一步打响品牌,加强文化资源宣传推介、文化产品交易、最具创意文化产品展示等内容,扩大在全国同类展会的影响力;海峡旅游博览会要突出文化旅游融合优势和两岸合作成果,增强展会的吸引力;最具创意文化产品评选要提高文化旅游商品的比重,借助文博会等展会平台展示宣传,深化产品、人才、企业、市场对接机制的建立。办好湄洲 “妈祖文化旅游节”、福州 “海丝国际旅游节”、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南平 “朱子文化节”、泉州 “海丝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要利用民俗信俗等传统文化,重点实施一批文化体验和节庆项目,创新项目招商和运营模式。
二、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挖掘
1. 做好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建立福建省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数据库,对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物古建、历史遗迹进行普查建档、数字化采集建库。推动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主要文化景点的完善和街区业态布局运营,武夷山五夫朱子故里紫阳楼、半亩方塘、兴贤书院修复及展示功能完善,连城培田村古民居、永泰嵩口古镇、邵武市和平古镇等的重要文保单位和具历史记忆的文化遗址保护修缮、景点打造。
2. 打造一批文化遗产旅游品牌。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朱子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船政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建设一批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特色文化旅游村镇、休闲旅游特色街区和主题文化展示场馆,整合形成特色鲜明的福建文化旅游产品,加快推进马尾船政文化城、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武夷山汉王城国家遗址公园、泉州古城古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形成文化遗产游、修学游等文化旅游品牌。
3. 打造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项目。探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旅游活动与手工创意展示相结合,通过文化旅游带动陶瓷、漆器、工艺画等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传承发展,推动莆田木雕、惠安石雕、德化陶艺、(漳浦、柘荣、浦城)剪纸、(武夷山、安溪)茶叶以及福建地方传统食品制作等手工技艺融入景区的游客参与和文化体验中。推动福建名人资源在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作用,重点建设好朱熹、严复、林则徐等名人纪念馆 (园),丰富展陈内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展陈标准和观赏性,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名人文化的影响力。
三、培育扶持一批文化旅游基地
1. 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文化旅游建设。积极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整合福州、泉州、漳州等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资源,加大包装宣传力度,打造海丝文化旅游品牌,规划海上丝路文化旅游游精品线路。策划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融合项目。加大项目落地建设力度,重点打造古港、古桥、古村及民间民俗等海丝文化旅游项目。
2. 打造朱子文化、福建土楼、茶文化旅游线路。武夷山、尤溪、建阳朱子文化旅游融合项目,既要打造当地文化景点,又要串联成文化旅游线路,以利整体营销。要通过建设武夷山朱子文化园、尤溪朱子文化城、武夷山下梅万里茶路等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聚集,提升品牌影响力,丰富文化旅游双重功能。
3. 建设厦门鼓浪屿、湄州妈祖岛、武夷山双世遗、永定客家祖地等文化旅游基地。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作为旅游灵魂的作用,在文化旅游基地规划布局文化凸显、结构合理、功能齐备、带动力强的文化旅游项目,重点推动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妈祖文化旅游开发、武夷山景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永定客家文化博览园等项目的建设。泰宁文化创作基地要完善功能、吸引艺术家创作,发挥文化展示功能,开展文化艺术品交易。
四、推动实施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1. 重点抓好一批展览展示项目建设。加强规划指导,突出高新技术和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内容展览展示和游客互动参与结合,室内展示介绍与旅游景点景区结合。现有的文化展馆建设要注重丰富内容,提升内涵,完善功能。加快推进武夷山市博物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福建土楼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等重点文化旅游景区的文化展馆建设,将其纳入文化旅游线路。
2. 推动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要加大储备项目的对外招商力度,创新项目招商方式,推动项目落地。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中心博览苑要启动 “城南旧事”创意文化休闲街区、闽南文化生态园中心展区建设,泉州东亚之窗文化创意产业园要完善规划方案,落实与日本、韩国的合作,并动工建设;武夷山朱子文化园要启动兴贤古街及重要遗址、遗迹的保护修复。要推动漳平市闽台石博园、建阳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等的启动建设。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厦门海峡两岸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要推进格瑞集团落户打造国际时尚设计研发示范基地、完善厦门市工业设计中心核心平台、打造闽台文创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推动枋湖闽台文化旅游产业园年内建成,完善包括生活美学馆、制作梦工厂、创意生活集、乐活美食坊、文创工作室、研发设计、培训展览等功能分区;莆田湄洲岛天妃故里遗址公园要推进征迁工作、完善故里遗址区、敬祖祭祀区、崖刻景观区、吉祥文化区和民俗风情区建设;漳州林语堂创意产业园要完善提升语堂纪念区、加快故里游览区建设;尤溪朱子文化城要完成朱熹公园南溪书院、开山书院等工程并对外开放,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朱子学院动工建设;宁德中华畲族民俗村 (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景区)要完善畲文化展览馆、桃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福建船政格致园景观工程要建成投入使用。
3. 策划储备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结合旅游发展需要,发挥当地旅游文化优势,策划生成一批项目。福州、泉州、漳州要突出海丝文化主题,南平、三明要突出朱子文化主题,龙岩要突出红色文化主题做好项目策划。要加快工业优势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依托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观光工厂和创意创新型工业文化旅游示范点。继续开展面向重点旅游投资企业、大型闽商和新业态旅游投资企业的文化旅游招商工作。
五、加大文化旅游融合产品开发力度
1. 推进文化旅游题材影视产品创作。各地要精心策划、加大力度制作文化旅游专题电视节目,组织好大型电视纪录片 《海上丝绸之路》福建站的合拍,扩大播出覆盖面和影响力。把福建历史文化故事融入节目栏目中,制作播出文化旅游题材节目,打造电视品牌栏目。依托我省知名动漫品牌和重点文化企业,推广文化之旅动漫形象、动漫导游系统、专题微电影,打造若干知名度较高的可视化虚拟化形象精品。
2. 抓好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出版物。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机融合,加快建设《孤独星球》文化旅游全媒体传播平台项目。开展景区文化内涵提升工程和景区导游词创作提升工程,编辑出版 《清新福建百篇最美导游辞》、 《福建民俗文化旅游故事》等反映福建文化旅游特色的出版物。要结合各地文化特色、旅游需求,组织创意出版项目,推出福建温泉地图、美食地图、购物地图等系列创意手绘地图,增强文化旅游吸引力。鼓励以福建名胜名人为题材的网络创作和传播推广项目。
3. 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演艺精品。支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特别是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引进或自行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大型旅游演艺项目。要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创新演出形式,提升内容创意,突出地域特色,创作一批高水平的旅游演艺产品。进一步提升武夷山 《印象大红袍》、永定 《土楼回响》、屏南 《祥瑞畲乡》、泰宁 《梦回泰宁》等已有旅游演艺节目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武夷山大型水秀 《清水盛典》、厦门 《神游华夏》、莆田湄洲综合演出秀——— 《平安号》、永定 《梦幻土楼》、福州音乐剧 《啊,鼓岭》等新项目的创作运营、正式演出,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4. 推动文化旅游商品研发推广。开展福建省第二届最具创意文化产品大赛、创意旅游商品征集活动,以 “福”文化、闽南文化、土楼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为主题,大力推动系列文旅商品创意设计及开发项目。由省旅游局牵头,会同省经信委、省文化厅、省商务厅等联合组织,开展大武夷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暨福建旅游商品推广月等活动,鼓励创作突显本地特色文化、对游客有吸引力的工艺品、纪念品等文化旅游商品,打造 “福建伴手礼”等系列商品。
六、加强组织实施和督查推动
1. 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协调推进机制,合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积极争取项目所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把文旅融合重点项目纳入工作范畴,强化地方责任。建立年度工作台账,明确项目指导单位、项目建设责任人和项目阶段性建设目标。今年要召开一次全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现场工作会议,协调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项目进展。
2. 落实分工责任。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加强协作,宣传文化部门要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内容诠释等方面主动作为、落实责任,旅游部门要在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产品旅游功能完善以及文化旅游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上着力。要建立任务分解抓落实责任制,推动规划的实施、任务的落实、项目的推进。
3. 加大宣传推广。联合外宣、文化等部门,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旅游形象推广渠道,共同打响 “清新福建”品牌。积极参与省旅游局举办的全国各类媒体 “清新福建行”活动。实施 “文化青年导入古村落开发”计划,各地要组织文化青年深入全省古村落,在实现文化活动、古屋重生、闲置空间再利用同时,扩大传统村落环境营造和宣传推介。
4. 做好调研督查。各地对示范工程项目和重点工作要建立台账,加强调研督查,把握进度要求,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项目的建设。省文改办将会同省旅游局、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每季度组织对重点工作开展专项调研督查,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
福建省旅游局
福建省文化厅
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福建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5月6日
来源: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