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泉州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1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泉州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6年12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5
一、规划性质.................................................................................. 5
二、规划依据.................................................................................. 5
三、规划时限.................................................................................. 7
第二章 规划背景................................................................................... 7
一、发展机遇.................................................................................. 7
二、产业基础.................................................................................. 8
三、面临挑战................................................................................ 10
第三章 总体思路.................................................................................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规划原则................................................................................ 12
三、总体目标................................................................................ 13
第四章 整体布局................................................................................. 15
一、战略定位................................................................................ 15
二、空间布局................................................................................ 16
三、产业路径................................................................................ 19
第五章 重点产业................................................................................. 22
一、特色引领行业........................................................................ 23
二、联动发展产业........................................................................ 28
第六章 主要任务................................................................................. 34
一、提升设计品质,重塑产业精魂............................................ 34
二、提炼泉州特色,乐享创意生活............................................ 37
三、传承闽南文化,激活海丝经济............................................ 39
四、融通全局资源,建设创意城市............................................ 42
第七章 保障措施................................................................................. 44
一、推动两大创新........................................................................ 45
二、完善三大体系........................................................................ 46
三、落实四项保障........................................................................ 48
附件1....................................................................................... 50
附件2....................................................................................... 66
文化产业以其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独有的价值创造方式以及巨大的社会效益,正不断成为各大经济体关注的中心、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文化产业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之一。
为加快“十三五”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全市文化产业资源与区位优势,发挥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产业共进,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打造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建设“五个泉州”,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是泉州市“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未来五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
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文产发〔2014〕27号)
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产发〔2014〕14号)
文化部、财政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的批复》(闽政文〔2010〕78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4〕54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闽政〔2014〕55号)
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印发的《福建省文化出口重点培育企业认定办法》(闽商务服务业〔2014〕12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5〕10号)
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泉委发〔2015〕17号)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5〕95号)
《泉州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泉委办发〔2015〕21号)
《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泉政文〔2016〕41号)
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中国银监会泉州监管分局、市文改办《进一步推动金融支持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泉文改办〔2013〕8号)
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文改办《泉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泉文改办〔2013〕7号)
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文改办《泉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泉文改办〔2013〕6号)等。
本规划时限为:2016年—2020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对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开拓“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文化产业开发带动我市文化品牌建设,并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既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
新常态下,如何引领我市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创新创意的方法适应消费端的新变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而文化产业正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
发达的民营经济奠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福建省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泉州素有“民营经济特区”之称,201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6137.74亿元,经济总量连续17年居全省首位,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逾八成,拥有96家上市企业和146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万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275元和15861元,标志着我市工业化程度已达到中等发达以上水平,同时,亦标志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阶段。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文化产业将上升为社会新的发展诉求和发展动力。
丰富的文化遗存提供了文化产业创新的内容源泉。我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吸纳融汇了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域外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精华,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元素。
广泛的侨胞资源连接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桥粱。我市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950万人,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全市现有台属近16万人。广泛的人脉资源可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要素配置与资源拓展,同时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文化产业发展逐步由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期,并在文化产业与传统制造业间缔结了一定的纽带,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全市经济结构的整体转型升级。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 276.67 亿元,连续四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9家。
我市第二产业比重高达60%以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要素成本上升、同质化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狭小等多重压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但目前我市对文化产业的创新驱动能力认识不足,尚未能对文化产业的培育与统筹发展进行有效的布局,在产业规划推进、政策支持落实、支撑平台服务等软硬件环境建设方面,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差距,还不能满足城市创新发展的需要。
(二)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差异化开发有待加强
发达的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文化产品制造业占据我市文化产业的绝对份额,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则较为薄弱,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现象。因此,如何布局开发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如何推动各县(市、区)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并与福州、厦门以及国内其它地区的差异化竞争,促进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拓展等,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挖掘与综合考量。
近年来我市大力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了以领SHOW天地、源和1916、洪山文创园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效培育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涌现了一批文创领军企业,但总体来说,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不多,产业竞争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另外,我市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还不明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仍未体现。
我市以文化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具有强烈的出口导向性,但是现有产品层次较低,大多为低水平的重复生产,产品原创设计能力欠缺,行业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世界级文化品牌缺位,产品设计和文化内涵都亟需进一步提升。
(五)文化产业综合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
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达城市相比,我市文化创意整体实力和产业介入能力较弱,文化创意社群尚未形成,核心创意人才、领军人物等文化产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大学、研究机构、现代文化产品、文化艺术创作平台偏少,缺乏开放型文化产业交流协作平台。同时,我市的城市人文环境、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产业园区公共设施、人才扶持环境等与发达城市仍存在明显差距。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增强我市文化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互动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市场繁荣为出发点,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和福建省、泉州市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五个泉州”的要求,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打造东南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重要支撑。
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依然处于初始阶段,政府需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培育、扶持;同时,要强化市场机制以及市场主体的作用,以发达的制造业为基础,发挥市场对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作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要采取有效措施,在继承丰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鼓励多种形式的创新,以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传统文化保护,以文化创意产品提升工业产业附加值,带动泉州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努力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大力塑造泉州文化品牌,扩大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国际供给;同时发挥区位优势,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充分结合两岸资金、人才、创新资源,扩大我市文化品牌在世界闽南文化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注重挖掘产业的历史文化、时尚艺术内涵,走“产业发展促文化提升、文化提升促产业发展”的道路,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强化与现代制造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的结合;同时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五)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发挥侨乡优势,在国际舞台讲好泉州故事,树立泉州品牌,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泉州文化、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的国际化认同;同时,加强对国内外优秀文化产业项目的吸收利用,通过资本市场、产品交易、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建海丝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按照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要求,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国际化创意城市为战略目标,以推进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在“十三五”期间努力实现:
——文化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形成以创意设计、工艺美术、包装印刷、文化旅游为引领,以广播影视、动漫游戏、广告会展、演艺娱乐为支撑,与国家海丝文化战略、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高度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产值亿元以上文化企业达250家以上,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速12.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保持工艺美术行业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充分利用我市制造业优势,着力提升文化要素聚集力,在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广告会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建设结构合理、布局科学、集聚有效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以文化产业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发展效果显著。充分利用我市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城市的定位,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科技、实体经济的全面融合,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创造活力,积极培育文化消费热点,拓展文化产品流通渠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以文化产业聚集区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市场主体,扩大市场消费、坚持政府政策引导、市场资源配置、社会资本参与、行业协会协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发展格局,增加文化消费服务网点和交易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外向型拓展优势明显。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全市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大幅提高对外文化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化协作、跨界融合的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多元文化融合、创意经济活跃的国际化创意城市,力争加入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
第四章 整体布局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市要充分发扬海丝文化的特点,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努力构筑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前沿平台,以创新驱动、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吸引全球的文化产业资源,以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产品与服务开拓广阔的文化市场空间,将泉州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先导区、海丝重要门户城市。
作为海峡西岸距台湾最近的城市,我市要充分发挥对台文化交流的独特优势,以两岸文化产业建设为突破,通过政策的先行先试,以及人员的互动往来、项目的深度对接,在全面振兴和提升文化产业的同时,探索两岸文化产业互动交流的新模式,实现两岸继经贸往来、农产品互惠后在文化领域合作的创新和突破,努力构筑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我市是著名侨乡,华人华侨资源对于中华文明传承、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市应充分利用侨乡特有的国际资源,以闽南文化为根源,以侨乡文化为特色,打造侨乡文化品牌,推动以华侨文化为纽带的国际交往与产业互动。
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我市各县(市、区)依托自身特点,已形成茶、瓷、香、雕、石等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十三五”期间,要充分挖掘这些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推动这些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文化育民、乐民、富民作用,使我市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广泛的传播与继承。
我市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和富集区,千百年来保留了许多独有的文化特色和多样化的文化遗产。要对现有的闽南文化遗存进行合理的保护规划,有针对性地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同时也要结合新兴数字科技,利用各种形式弘扬推广闽南文化,真正使泉州成为世界闽南文化的中心。
依托泉州城市总体规划“一湾两翼三带”的空间结构,结合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坚持优势互补、产业要素合理分配、资源和设施共享,实现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一心三带”的文化产业空间格局。
以泉州主城区的鲤城区、丰泽区为核心,沿泉州湾自然延伸至晋江市、石狮市,形成泉州湾城市核心区。这一区域是泉州古城风貌的核心区,也是泉州现代工业制造业的发源地,既有以源和1916、领SHOW天地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园区,也有面向世界的服装鞋业制造基地和交易中心,是当前泉州文化产业的重点集聚区,也是未来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的重点发展区域。完成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建设,中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新门街等特色文化街区开发,晋江十五分钟文化生活圈,石狮时尚设计展示交易平台提升等重大项目,合理有效地利用不同城区的优势和特点,全面提高城市品牌形象,促使泉州湾城市核心区发挥最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拉动全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
以泉州古城、古港为起点,沿晋江由南向北经九日山“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千年古镇晋江安海、安溪茶文化博览园、清水岩朝圣文化旅游区、历史文化名镇湖头镇、中国香都达埔、南拳故里永春,最终到达瓷都德化,形成一条海上丝绸之路的综合体验带。沿线拥有众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遗迹,也有着大量因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起的相关产业。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业态,实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古港转型升级行动,有效利用在地闽南文化、海丝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态,依托广泛分布于体验带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四山两江”的自然地理风貌,新兴茶文化、香文化、瓷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项目,以及群众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交相辉映的宜居生态。
泉州工艺美术继承了中国南派工艺的优秀传统,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盛誉,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艺美术产业凸显出植根本土文化、面向全球市场、集聚优势发展三大特色,形成了惠安雕艺、德化陶瓷、丰泽树脂、安溪铁艺、永春香道、张坂木雕、鲤城民间工艺、晋江潘山庙宇木雕等特色区域品牌,并在文化产业领域创造了巨大的产业价值。泉州工艺美术创新带由城市核心区沿泉州湾向北延伸,含洛江区、台商投资区、惠安县、泉港区等区县,沿线囊括了张坂木雕、惠安雕艺、泉港福船制造等重要工艺美术产业结点,以及洛阳桥、崇武古城、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等历史文化遗迹和生态文化休闲展示区。
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市共同构成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从泉州出发,沿泉厦高速公路辐射形成的闽南文化共生带既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展示区,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区域。2012年以来,世界闽南文化节已经在台南、泉州、金门、澳门等地连续举办多届,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要加大对闽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以多种形式传播闽南文化,形成广泛的文化认同与国际互动。联合海内外各方力量,在现有各类节庆会展的基础上,强化以闽南文化为导向的文化产品开发,并结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南安蔡氏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安海闽台文化门户建设等重点项目,从人文、历史、建筑、艺术、食品、手工艺等全方位提升闽南文化的产业开发。
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立足区域传统特色文化资源,更要迎接时代机遇和挑战,搭乘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快车,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产力、生产方式相结合,并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全面建设契机,带动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推动全市产业结构的整体转型升级。
推动我市优势产业进一步细分化、产品化、品牌化,重点引导传统工业制造业、工艺美术业、包装印刷业等传统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并大力推动海丝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民俗文化、展览展示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本土故事”的创作和讲述能力,强化特色元素、链接当代生活、加强技术导入、构建自主版权,以差异化路径,运用现代化手法,拓展全球化市场。
要引导制造业以泉州风物、闽南文化、海丝遗存、侨乡创新等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不断开拓全球市场,强化制造业的品牌价值,强化精品内容支撑;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价值观、审美取向和生活方式相链接,使文化产品进一步地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与文化消费需求;积极寻找我市传统产业与当今生产力的结合点,加强技术导入,在传统产业的产品与服务设计、生产、呈现、传播、消费等过程中,通过文化科技融合,提高产品的创意附加值;要大力宣传和强化文化产业的版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版权信息数据库和版权交易合作平台,优化我市文化产业的版权环境,推动自主版权的构建。
积极构造知识经济和创意经济背景下我市文化产业新优势,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内容产业相整合、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新型业态,大力引导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动漫游戏、影视产业、品牌会展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增强科技创新、培育产业链条、加快成果转化、开辟国际舞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活力、潜力和实力,形成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增强科技创新,推动本地文化元素与高新科技、创意设计、时尚艺术等双向互动融合,创造新的文化业态,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培育产业链条,大力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我市文化产业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原创开发、设计制作、展示交易、运营服务、经贸代理等产业链条。加快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云计算、绿色印刷、3D打印等技术在我市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和成果转化;以专利孵化、知识产权交易、软件服务外包等形式加速文化科技融合的产业转化;积极鼓励和支持创意设计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提升,加强创意的产业转化和衍生品开发。
(三)联动融合发展
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打破行业界限、促进要素流动、有效整合资本、统筹区域带动,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与我市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金融业、商贸、教育、特色农业、特色林业、城乡建设等产业领域的融合创新。
促进工业设计、广告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等文化创意服务在相关产业新工艺、新产品、新市场开发中的深度融合与运用,打破行业界限;促进要素流动,优化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宣传文化部门与其它产业管理部门之间打破传统的业务界限,主动加强沟通,形成有效对接,相互纳入各自的统筹发展规划体系;有效整合资本,鼓励不同门类产业间通过品牌、资本、平台、市场等形式进行横向整合,激发民间资本热情,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或业务联合、多元化拓展等形式,实现不同门类的有机融合;统筹区域带动,合理规划、有序建设,探索和创建文化产业与工业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商贸、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融合创新的示范街园区、基地、新型城镇,带动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共同繁荣。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愈发突显,现有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市以传统工艺美术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已出现无效低端供给过剩、有效中高端供给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创新供给方式、丰富供给内容、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等方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
要创新供给方式,以创意设计带动纺织鞋服、工艺美术、石材石化等传统产业的产品开发,改变企业内部设计部门格局,鼓励创意设计单位独立运营,以品牌设计、形象设计、创新设计等特色服务,为企业与用户提供更多专业化服务;以文化旅游与演艺娱乐为核心,有效整合我市各类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真正使本地群众安居乐业,外来游客流连忘返,远方人群心之向往;要引导产业升级,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从生产端入手,改变产品与服务质量,提升产业附加价值,提高供给质量;以数字创意产业带动我市文化产业供给结构变化,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优化供给结构。
4个特色引领产业和4个联动发展产业的“4+4格局”构成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特色引领产业 | 联动发展产业 |
创意设计业 | 广播影视业 |
工艺美术业 | 动漫游戏业 |
包装印刷业 | 广告会展业 |
文化旅游业 | 演艺娱乐业 |
一、特色引领行业
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创意设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重点培育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家居设计和以特色新兴产业为主的品牌设计、形象设计、创新设计等特色设计产业集群。鼓励企业设计机构独立运营,引进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设计企业、设计师工作室,努力打造3~5个在东南部具有影响力的设计主题展会,新增2家国家级设计中心、5家省级设计中心、30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初步形成“泉州设计”品牌效应,建成全国一流的创意设计基地。
发展措施:
——加快建设创意设计产业园区。依托晋江、石狮鞋服设计业、惠安石雕设计业、德化陶瓷设计业、南安水暖卫浴设计业、安溪藤铁工艺设计业等相关行业,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创意设计企业和机构,形成以创意设计为龙头的全产业链要素聚集,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家居设计等领域。
——健全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我市工业设计协会、纺织服装商会等行业组织,搭建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公共技术平台,提供软硬件技术服务、原材料质量检测、新产品性能评估、国际国内标准认证等产业全面支持,完善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展示交易、行业交流等平台,促进设计成果转化。
——鼓励企业设计机构独立运营。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将内设设计机构独立运营,并使其加入设计服务业统计体系,激发创意活力、营造更好的市场氛围并创造更大价值。扶持重点企业和知名设计机构,发挥骨干企业和领军人物的行业引领和带动作用,培育泉州设计品牌。
——打造创意设计品牌活动。组织开展创意设计推广活动,举办创意设计大赛、创意设计精品展、创意设计论坛等各类交流活动。鼓励设计企业参加国内外设计展览、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设计创意类奖项的评选,支持具有泉州文化特色的自主品牌设计产品的市场推广。
——培育引进高端设计人才。明确发展定位,紧密结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以本地高校、企业为依托,大力培养理论和技能兼具的高端设计人才。设立专项经费,定期选拔优秀人才参与国际化设计人才培训、实践项目,鼓励人才参与各类国际设计大赛。全面引进国际国内高端创意设计人才、设计团队,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市工艺美术行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通道,保持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形成拥有一支由高、中、初级人才组成的技术骨干梯队,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泉州工艺美术品牌形象;建设全国特色陶瓷、藤铁工艺家居、制香、雕艺工艺品基地和大型专业交易市场,保持优势产业地位,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力度,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推进全市工艺美术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工艺制品产值翻一番,超过1000亿元,力争年均增长12.5%以上。
发展措施: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技法和工艺美术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创新生产工艺,研发工艺美术精品,促进工艺美术产业的梯级转移。
——全面引导产业升级。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工艺美术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美术产品品牌。面向国际市场,延伸产业链条,全方位多领域拓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知名度,形成品牌影响力。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根据各地特点,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吸纳台湾及其它地区的工艺美术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产业要素的充分聚集,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
——提升产业附加价值。充分发挥工艺美术制品独有的文化载体功能,与旅游、商贸、内容创作等相关行业展开全面合作,通过原创性、艺术性、品牌化等方法提升产业的附加价值,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积累精神财富。
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包装印刷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产值达到300亿元。加快印刷产业的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构建印刷产业技术服务平台,提高绿色印刷在各印刷领域的覆盖率。融合创新创意设计和互联网元素,推动印刷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延伸。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支持骨干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形成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包装产业基地。
发展措施: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和支持骨干行业企业以资源融合、兼并和重组等形式,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发展打造多形式、多业态集群,培育3~5家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和专业型骨干企业,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同时,鼓励和支持中小印刷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减少同质化竞争。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包装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针对目前全市包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新技术引进和新工艺研发,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道路。
——推动绿色印刷升级。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包装印刷企业的技术、工艺改造升级,基本形成以节约、清洁、安全、低碳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印刷产业体系。“十三五”期间,推进资源利用绿色循环计划,全面提高印刷包装产业的环保水平,提升产业的总体效益。
——发展印刷延伸领域。大力开拓传统印刷产业以外的相关延伸领域,结合我市传统制造业,争取在纺织品印刷、印刷电子、装饰装潢印刷、喷墨3D打印等领域有所突破,加快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工艺,通过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拓展企业的产品覆盖与服务领域。
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游客总量突破1亿人次,年均增长14.3%;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16.04%。重点发展海丝文化游、闽南风情游、特色节庆游、工业体验游、清新休闲游等文化旅游品牌产品,积极推进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心、闽南文化生态园、泉州台商投资区大型滨海旅游综合体等重大建设项目,优化旅游服务设施,合理规划旅游线路,促进全域文化旅游资源的联动提升,形成与周边地区的协调互动,推动旅游城市品牌建设。
发展措施:
——调动多方资源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制订引导政策,鼓励我市发达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旅游领域,参与对泉州古城、海丝遗迹、闽南特色街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开发、推广和利用;加大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开发,创新开发模式,推进全民参与的双创平台建设,发动本地高校成立创意联盟,丰富旅游产品和伴手礼的设计生产,形成多方共赢的产业格局。
——重点打造“海丝”精品文化旅游线路。科学保护、整合开发相关县(市、区)“海丝”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参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导游队伍,加强同世界旅游组织联系与合作。
——鼓励传统制造企业打造工业旅游项目。针对我市发达的工业制造业和工艺美术行业,全面推动工业旅游项目的设计开发,打造一批工业旅游景点,加快推进泉港的盐业观光、永春的香业生产、德化的陶瓷生产、石狮和晋江的鞋服设计制造、安溪的茶庄园、南安的创意石材、惠安和泉州台商投资区的雕艺观光等重点项目,培育新的文化旅游消费热点。
——提升博物馆展示的科技文化水平。以闽台缘博物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市博物馆为重点,加快建设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充分运用视听、影像、信息、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展陈技术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构建博物馆信息网络。引导建设一批民间博物馆,加大对海丝文化、闽南文化的展示推广力度。
——加强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营销推广。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联合国内外媒体、旅游组织、旅游机构、旅游网站等旅游产业链上的重点环节,借助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的渠道优势和运营模式,构建我市文化旅游营销网络,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提升我市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发展目标:立足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发达的制造业基础,借助新兴媒体技术手段,做强“一报一台一网”,通过发挥微电影等龙头企业与平台的带动作用,大力开发传统产业的影视节目制作需求,努力打造海峡西岸重要的网络视听产业基地、融合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影视节目协作与交易平台。“十三五”期间产值年均增长8.5%,到2020年实现产值8.36亿元。
发展措施:
——全方位合作打造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依托闽台合作办学项目,联合国内外相关机构,创建海峡两岸网络视听产业园区,引进或建立影视文化产业投资机构,设立海峡网络视听产业众创空间,打造闽南特色影视制作基地,逐步形成网络视听产业创新集群,鼓励闽台题材、海丝题材的高质量原创节目创作。
——整合形成视听全产业链要素聚集。以惠普聚贤数字媒体制作基地为龙头,带动影视动漫后期制作产业快速发展;结合文创园、历史城区、旧厂房等文化休闲消费空间,推出“文都主题影院发展计划”,建设一系列各具风格的小型影院,联合大型综合性影院,做大做强影视播映业蛋糕;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影视衍生产业。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全媒体传播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引导支持我市主流媒体建设、运营“海丝全媒体传播平台”,联合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覆盖地区,共同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青年微电影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纪录片节等品牌活动,形成海丝视听节目创作、交易、传播的协作体,实现多元化经营,多端口输出。
——以智慧泉州带动数字广播电视发展。以“智慧泉州”为发展契机,重点打造面向公众市场的数字广播电视平台,发展视讯业务服务以及游戏、教育、娱乐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建设发展面向行业市场的数字广播电视信息消费平台,实现企业信息化服务与家庭信息化消费的“1+
发展目标:依托发达的工业制造业,全面开拓动漫游戏领域的原创作品创作,特别是工业动漫形象与品牌推广内容、闽南文化及海丝题材作品;积极发展动漫营销与中介服务,推进动漫衍生品研发生产,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动漫游戏研发运营中心、动漫游戏体验消费中心、动漫游戏实用人才培育中心和动漫游戏外包业务中心;培育3~5家动漫游戏龙头骨干企业。
发展措施:
——建设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依托功夫动漫等现有的优质企业,发展动漫游戏研发、原创、制作、运营,建设动漫游戏孵化器,搭建动漫游戏发展平台,促进动漫游戏产业聚集发展。引进国内外知名动漫研发运营商,培育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动漫游戏产品,借鉴成熟企业的商业运营模式,提升本地动漫游戏研发运营能力。
——发展工业动漫营销服务。服务于我市发达的工业制造业,大力开发工业动漫形象与品牌推广内容,为企业提供定制产品服务。针对鞋服、玩具、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集策划、创意、制作、授权、传播为一体的特色动漫营销服务,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形象。
——推动衍生产品快速发展。双向推动动漫游戏产业与传统工业制造业的紧密联系,积极开发动漫游戏衍生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动漫游戏与传统制造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共赢格局。
——建设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依托高校动漫与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的科研、技术条件与动漫企业的市场优势,借力闽台合作,建立动漫产品研发与动漫游戏人才培养平台。引入多方资本,建设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数字捕捉、建模、渲染、传输等专业技术服务。搭建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在动漫游戏企业与工业企业间搭建便捷的沟通桥梁。
发展目标:服务我市制造业与城市品牌形象建设,加大推动广告会展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和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广告会展业在服务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十三五”期间,加强引导创新型广告会展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在领SHOW天地的基础上,省级广告园区数量达到3个;办好各类节庆活动特别是闽台两地共同举办的节庆活动,推动泉州文化的对外传播;打造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项目,形成行业品牌,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发展措施:
——建设新型广告产业集群。以海西国家级广告产业园(泉州园)为龙头,聚焦“泉州制造
——办好各级各类节庆活动。充分利用我市多元文化聚集的特色,办好各类节庆活动,促进广告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良好对接。继续做好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丝文化旅游节、世界闽南文化节以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海峡两岸围头返亲节、天后宫米龟祈福及各地民俗节庆活动,传播闽南文化特色,塑造城市品牌形象。
——培育国际级会议展览品牌。统筹会展基础设施,有序推进泉州会展中心、蚶江商贸会展中心建设,加强产业配套规划,形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会展需求的展馆体系。办好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中国国际鞋业博览会、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石狮国际服装周、安溪国际茶博会等重点会展项目,进一步深化会展内涵,引进各方资源,推动其国际化专业化发展,打造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平台。
——培养创新型广告会展人才。依托相关院校、研究机构、行业组织、闽台合作项目,搭建产业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建立大数据与创新传播实验室、海峡广告学院、海峡两岸创新广告企业孵化基地,泉州广告产业公共信息与技术服务中心等机构,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鼓励创新驱动,举办“广告新力量创业大赛”,引进、扶持、培育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提升行业的科技含量,力促我市广告会展业从媒体资源型转变为以创新形式、创意服务为内涵的新型产业。
发展目标:服务于“海丝”国际文化名城建设,以展现泉州形象,传播闽南文化为特色,推动我市演艺娱乐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力争产值年均增长7.5%以上,2020年达到13亿元。重点打造1~2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典剧目,引导鼓励传统闽南特色演艺节目在文化集聚区的常态化演出,开发多种类型的演艺消费新形式,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国闽南传统演艺+多元文化现代演艺交流基地”。
发展措施:
——深度开发闽南传统演艺。梳理、融合、创新发展我市传统演艺,形成以泉州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戏、布袋戏、泉州北管、唆啰嗹、拍胸舞等多样化的演出项目。依托各种类型的文化集聚区,以泉山路中段及新门街、东湖街为主要集聚地,保持传统演艺的常态化演出。
——打造泉州经典演出剧目。依托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与交融并存的多元文化,提炼泉州特色文艺题材,运用现代科技的展现手法,创新表现形式,打造1~2部具有泉州特色的、产生国际影响力的经典演出剧目,并以各种方式努力提升剧目的品牌效益,实现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丰收。
——推动演艺消费快速发展。主动开发和培育市场,鼓励文化消费,大力支持演艺中介服务发展,有效利用新建泉州大剧院等演艺场所,开发不同形式的演艺娱乐消费产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演艺娱乐产品质量,繁荣演艺市场,形成满足人民群众不同需求、不同层次、多样化的演艺娱乐消费市场。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动。借力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平台,合作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演艺联盟,形成现代演艺节目交流机制,整合国际产业资源,实现多元文化的互动交流。共同打造“亚洲经典艺术演出季”,整合亚洲经典演艺,实现滚动巡演,开拓全国及境外演艺消费市场。
第六章 主要任务
结合我市致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致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城市和“六个提升”的工作部署,“十三五”期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将围绕产业创新、特色开发、传承发展、品牌塑造等方面深入展开。
深度发展设计行业,提升设计品质,既是我市产业创新、产品创新的迫切需求,也是打造“创新泉州”“智造泉州”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工业设计,提升传统产业
“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提升传统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实现更高的社会、经济价值。以华侨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晋江利郎时尚创意产业园为依托,建设集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协同创新服务平台、设计资源协作交易平台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引进境内外特别是台湾、香港、德国、日本、韩国等地知名工业设计管理咨询机构(团队),国家级设计创新中心(基地)、国家级院士工作站,国内工业设计领域较为突出的高等院校,以及国内外著名工业设计机构到我市创办工业设计公司(分支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对工业设计对接成功的项目进行奖励;重点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
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加大时尚设计在鞋服及相关产业中所占比重,引导产业走出低层次加工复制的生产模式,以设计引领开发品牌化高附加值系列产品。要重视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空间。以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依托,整合企业设计人才需求,制订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开办全国青年设计师大赛、两岸时尚设计邀请赛、国际时尚展示周等活动,发现、吸引、打动人才,定期选派有潜力的设计师参加国际各类顶级时尚活动,或前往国际知名时尚机构、学院深造学习。加强国际协作,大力引进国际知名设计机构或团队,对接国际发达国家地区的设计资源,引进先进设计理念与服务,制订不同设计领域的国际交流、协作计划,鼓励企业与个人参与国际重大设计比赛。继续办好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鼓励企业参与各类国际时尚展示活动,鼓励企业面向国际市场设计开发多样化产品。
通过自建与引进智慧设计研发中心、设计服务平台,推动设计资源共享、设计成果转化,形成以智慧设计为龙头的全产业链要素聚集,打造国际知名创意城市品牌形象。鼓励行业协会、高校、龙头企业组建行业性设计服务公共平台,使之成为创意设计关键技术研发、设计服务与交易、人才培训与资源引进的核心枢纽;利用海峡地缘优势,组建与台湾的设计创意资源协作平台,建立两岸创新设计成果交易中心,畅通两岸优秀设计成果、人才与我市制造业对接通道;引导产业集聚,打造智慧产业园区,加强设计产业的集约式发展,力促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努力拓展、提升“晋江经验”“泉州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建设“中国智造
我市既往的广告行业过度依赖代理方式,以传统媒体为主要投放渠道,随着各种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以及本地产业发展需要,我市广告行业要更新观念,以创新思维和创意设计改变原有的运行模式,在实践中提升树立和推广泉州品牌的绝对效果。广告产业的发展,要充分体现创意设计的价值,充分鼓励开拓新兴广告市场,在现有广告产业基地的基础上,集聚产业要素资源,以市场手段协调上下游产业衔接,鼓励中小企业的灵活发展,引导形成产业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合理化的产业布局。同时,大力加强广告创意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推动两岸以及国际广告人才、广告项目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广告创意的国际化水平,推动我市成为海西地区有影响力的广告创意设计制作中心。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创意生活产业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民众的生活品质,影响人们的精神风貌。
我市很多的文化资源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的生活细节也都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安溪的茶文化、永春的香文化、德化的瓷文化、石狮和晋江的时尚,以及丰泽的树脂、安溪的藤铁等都深植在百姓的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引进台湾“创意生活”理念,将精致生活融入产品的创意设计生产,进一步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科技化、传统产业特色化,彰显创意生活产业的体验特色,全面运用科技、美学、文化等方法提高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将创意生活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结合起来,以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为不同人群提供各具特色的产品与服务,形成良性的文化市场体系和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以“泉州式生活美学”打动消费者,使本地群众安居乐业、外来游客流连忘返、远方人群心之向往。
以泉州制造业品牌推广为出发点,以闽南文化悠久传统为底蕴,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拓展为导向,积极开发数字内容产品,打造文化产业新兴业态。进一步优化引导政策,不断提高以皇品微电影、功夫动漫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企业的原创能力与服务能力,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创意、制作、营销、输出、版权、衍生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和盈利模式。依托惠普聚贤国际数字媒体产业基地,建设动漫游戏渲染中心、音效中心、动作捕捉中心、三维制作中心、远程渲染服务中心、绿幕拍摄中心、特效中心等数字媒体协同工作商务平台,充分利用两岸及本地人才、服务优势,努力将我市打造为海峡西岸最大的影视及数字内容后期制作、外包服务基地;依托泉州传统优势制造业,发展动漫衍生品产业,并在动漫衍生产品基础上发展数字衍生品、动漫主题乐园等。鼓励创作以泉州特色、闽南文化、海丝主题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作品,在数字内容制作产业链的研发、创作、传播、衍生等环节上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突破。
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大对原创精品的扶持和激励力度,打造我市的“五个一”工程,以海丝文化为主题,投资拍摄(制作)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出舞台剧、一场实景演出、一台综艺节目。以一流的创作体现泉州独有的文化韵味,高品质的制作展现泉州的精神风貌,市场化的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推广,激发群众对泉州文化的热情,构建泉州的整体形象。有效利用国内外的媒体资源以及各种新兴媒体手段,加大力度宣传推广泉州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现代人文风貌,通过不同视角全方位展现泉州的独特风姿,塑造泉州的城市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展览、展示、展演活动,有效推动泉州文化、闽南文化、海丝文化走出去。
将我市发达的制造业与文博会展、文化旅游结合起来,鼓励企业依据现实情况打造观光工厂,在现有的企业服饰博物馆、陶瓷艺术制作基地、香文化展示中心、茶文化博览园、工艺品展示中心等体验项目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观光线路,规划体验内容,吸引更多人群参与,感受在地生产生活文化的各个方面,推广传统技艺、传播现代理念。鼓励企业联合产、学、研、管多方力量,梳理总结现有产品、产业的发展历程,打造优美的观光环境,以多种形式展现产业价值,形成政府辅导、民间接力的观光工厂发展动力。通过旅游资源嫁接,产业联合互动等形式,形成品牌、产品、旅游、购物、体验的多赢局面。
三、传承闽南文化,激活海丝经济
作为闽南文化发源地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要在充分挖掘、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海丝战略为契机,推动泉州品牌国际化发展,促进国家与地区间的人文交流、经贸往来。
(一)开发传统街区,传承闽南文化
传统文化街区是集中展示泉州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泉州文化产业中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重点领域。要在保留原有古老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修缮,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休闲体验、特色商业、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创新展示等业态。利用老城区古大厝设立南音演唱点、大师创作室和大学生创客空间等,让群众与艺术近距离接触,创造审美价值、提升生活品质;大力推动创客工坊建设,以创新、创意、创业精神弘扬泉州“敢拼爱赢”的实干作风。努力使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通过传统风貌保护、历史遗产开发、名人故居文化普及、民俗饮食文化体验、传统工艺精品展示、特色数字内容、文化科技提升等功能与环节区块的设计,将展览、传承、教育、销售、休闲、娱乐功能与历史街区融于一体。“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永宁老街和城隍街区、南安蔡氏古民居、新门文化旅游休闲街、永春古村落等特色街区,以全新理念实现旧城改造、业态升级、特色街区的同步打造。
借力海丝平台,大力提升我市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通过各种形式打造“海丝”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加强同国内旅游行业组织联系,积极参与组建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加强与相关国家在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海丝文化旅游品牌。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多样化的旅游线路,福建及周边地区,以自驾休闲为主,加大深度体验式的海丝文化发现之旅;国内其它地区游客,在充分展示闽南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重点推介本地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多元文化的形成与聚集;针对海外游客,以海丝精神之旅为主加强文化交流力度,扩大文化传播。积极推进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心、闽南文化生态园、海丝世博城等重大建设项目,优化旅游服务设施,合理规划旅游线路,促进全域文化旅游资源的联动提升,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海丝”国际文化旅游城市。
发达的民生文化催生出我市多种类型的节庆会展活动,也带来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节庆会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要重视对民间民俗文化的继承和整理,办好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加强一县一特、一区一品节庆活动的统筹安排,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形成地区品牌和地方名片;促进节庆会展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地方经济;强化文化在节庆会展中的重要作用,处处体现惠民、乐民、利民的活动宗旨。继续办好永春桃花节、围头返亲节、妈祖巡游等民俗节庆活动,大力培育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世界闽南文化节、海丝文化旅游节和南安郑成功文化节、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永宁古卫城暨城隍文化节等地方特色文化项目,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品牌博览会、中国国际鞋业博览会、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石狮国际服装周、安溪国际茶博会等会展品牌,量身设计泉州数字内容产业年会、国际青年艺术节等新兴品牌活动,打造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会展平台。
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开拓非遗技艺的演艺市场,形成民间自发娱乐、旅游节庆表演、专业演出市场互为倚补的演艺格局;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创办南音弦友网上交流活动平台,促进历史文化的活态化发展。要加强我市演艺市场的现代化开发,调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文化消费潜力,借力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平台,合作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演艺联盟,形成现代演艺节目交流机制,整合国际产业资源,实现多元文化的互动交流。共同打造“亚洲经典艺术演出季”,整合亚洲经典演艺,实现滚动巡演,开拓全国及境外演艺消费市场。合理统筹演艺消费场所,打造良好的文化娱乐氛围。
四、融通全局资源,建设创意城市
整合多方资源,从政策引导、资本进入、环境氛围、产业基础、人才储备、服务平台等多方入手,将泉州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创意城市。
(一)引导多方资源,开拓文化市场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有效利用政策引导,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国有资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文化市场建设,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吸纳和引领文化创意企业的进驻和长效发展;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以众创空间等形式吸引青年创意团体,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有效融合,把现代科技成果引入文化市场的各个环节,培育新的文化业态,不断拓展文化市场发展的新空间;继续探索资本进入文化市场的各种有效途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特色文化街区开发、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通过创新思维、创意手法、复合渠道,加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形象塑造和品牌传播。整合我市主流媒体的传播资源,围绕海丝文化进行传播策划和媒介投放,加强舆论引导和议程设置;有效利用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传统媒体传播我市文化品牌和形象;积极运用门户网站、垂直网站、社交媒体、APP应用等新兴媒体,及时快捷、生动有趣地宣传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创新成果、重大活动和突出事件;通过机场广告、高速广告、商圈户外广告、地铁广告、分众广告等渠道加强泉州在国内一线城市的品牌传播;加快探索影视剧植入、游戏植入、数据库营销、电子商务等新型手法有效传播泉州文化;设计制作多种语言、多种语态的文化宣传品,加强国际跨文化传播,使泉州海丝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获得更多的文化认同。
结合我市各地的风俗特色,以文化为核心推动我市从传统产业集聚向“生活形态塑造”过渡,将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创新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文化内涵注入产业开发,区分市民和市场的差异性需求,以文化建设带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将生活创意融入文化开掘、形象塑造、人文社区再造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重点打造海丝文化小镇、闽南文化小镇、永春香文化小镇、安溪茶文化小镇、德化瓷文化小镇等各具特色的生活圈,针对不同人群文化诉求与消费习惯差异,分别设计不同特色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如针对高端人群,将文化与“精致生活”结合起来,完美阐释茶、香、瓷等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针对普通百姓,突出工作之余的“休闲生活”,设计不同主题的旅游度假线路,整合海丝、闽南、山水、风情等体验内容;针对当地居民,强调生产方式与生活形态协调统一的“在地生活”;针对产业开发人群,又可与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结合起来,打造我市独有的“创意生活”。
创意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推出的一个项目,旨在通过对成员城市促进当地文化发展的经验进行认可和交流,从而达到在全球化环境下倡导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目标。“十三五”期间,要大力加强以创意设计为引领的文化产业建设与环境打造,立足本地特色,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化协作、跨界融合的文创产业集群,发展多元文化融合、创意经济活跃的创意城市,争取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联合国认可的“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和“设计之都”。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创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展会及进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从政策、渠道、资金、人员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鼓励企业实施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的全球化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品的外包服务,提升企业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我市文化创意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针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构建“2+3+
(一)公共管理服务创新
——建设信息集成系统。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开发,积极建设泉州文化产业信息集成系统,将我市文化遗产、文化项目、文化活动、行业资讯等动态数据库与文化政策发布、项目管理、统计监测、评估认证等电子政务结合起来,通过网络与上下左右相关方面形成信息共享,争取行政管理的专业、透明、高效。
——搭建贸易合作平台。立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政策机遇,着力打造以海丝为核心的文化外贸交流合作平台,通过文化产业博览会、投资贸易洽谈会、文化创意产业论坛、青年设计师邀请赛等形式,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对外产品和项目展示、招商合作、经贸交流,形成和巩固自身特色与优势。
——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改革和创新文化产业行政管理方式,推动主管部门从产业管理向产业服务转变,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探索行政管控与规则服务相结合的现代公共管理服务方式,更加注重制订和完善产业规则,建立和维护公共秩序,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行政服务。
——事业产业协同机制。促进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依托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将文化事业作为产业的基础和支撑,产业成为事业的生发和带动,把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并通过产业开发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跨部门跨领域合作。通过跨部门联席会议、跨界协作创新平台、产业联盟、产管学研合作机制等方式,破除文化产业和科技、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规划衔接、部门合作、产业联盟、技术共享、市场共建的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长效机制持续供给。产业协作不能通过一个规划、一次会议、一时对接一蹴而就,要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牵头部门与相关委、办、局之间建立长效协作机制,通过合作制度、专题例会、信息共享、规划协同、人事安排、绩效挂钩等方式予以具体落实。
建立文化产业园区、企业、项目、产品、人才的认定和考评标准,作为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激励政策的基础性依据;扩大泉州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对于符合我市文化产业规划布局的文化企业和项目通过房屋租金补贴、项目补助、贷款贴息、政策融资担保等形式予以重点支持;明确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对原创内容、创新研发、投资创业、人才激励、人才引进、对外贸易等重要方面的各项扶持政策;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门类众多、分异明显的特点,鼓励企业设计服务机构独立经营,探索建立差异化的文化创意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管理机制。
(二)金融体系
针对文化产业轻资产重创意的特点,建立健全相关评估体系和信用体系,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开展版权质押、股权融资等多种业务,引导各方资本以风险投资等形式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解决或缓解我市文化企业、文化项目融资难题;鼓励文化创意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方式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投资者,推动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我市文化创意核心领域、文创新兴业态和重大项目的持续投入;促进文化交易场所规范发展,完善中介服务市场,提升文创产业投资便利化水平。
培育市场主体,扩大市场消费,坚持市场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大力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发展,鼓励一批拥有先进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发展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引领我市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鼓励促进中小微文化创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发挥中小微文化企业推动产业发展、激发创造活力、保持文化多样化和吸纳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领域,拓展文化产品流通渠道,增加文化消费服务网点和交易平台。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宣传、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税务、统计、文广新、旅游、科技、金融等部门和相关县(市、区)参加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研究我市文化产业规划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落实到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的工作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当中;认真落实各级文化经济政策,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联盟建设。
充分重视思想意识的引导作用,积极宣传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理念,在全社会凝聚共识,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鼓励政府采购体现丝路特色、地域文化的自主知识产权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形成宣传和示范效应;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协会参与和承办省内、国内及国际文化节事、会展、论坛、巡演、展销活动;通过政府统一筹划、整体安排,积极面向境内外传播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特色与成就。
(三)项目保障
成立文化产业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我市立项的各类文化产业项目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将符合我市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方向,有利于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项目列入重点项目库,跟踪落实;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特点,除一般性园区项目、产业项目外,还要加大力度对平台项目、软性项目、特色街区(小镇)项目的投入与扶持,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创新创意氛围,吸引更多人才、资金、机构参与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设之中。
积极营造尊重文化、尊重创意、尊重人才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使用机制。拓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落实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从薪酬、津贴、期权、生活环境、子女教育等各方面创造有吸引力的引智条件及创业环境;进一步强化我市创意人才、科技人才、对外交流人才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完善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人才的复合培养体系,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探索新型用人机制,通过客座制、签约制、特聘制、合作工作室等形式使国内外高端人才“为我所用”,鼓励国内外优秀人才以版权、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作为股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泉州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库
项目 名称 | 建设内容 | 项目支撑 | 建设期限 |
泉州文化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充分利用和整合文化产业相关的公共技术、企业信用、中介交易等平台资源,权威发布泉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监测数据;公布国家、省、市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提供文化企业项目申报、信息查询、知识产权登记查询、文化产业项目对接等实用信息;建立互动咨询中心、产品交易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向国内外实时发布泉州文化产业领域的最新政策消息、行业资讯、产业动态、投融资项目等专业信息。 | 泉州文化产业网、闽南文化网、泉州文艺网、“海丝泉州”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 2016年启动 |
泉州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 | 以泉州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引领,带动多方资本共同设立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倾斜,引导各类基金、社会资本通过股权、债权等方式投资于我市文化企业,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挂牌、发债融资;成立文化产业专家评审委员会,设立文化创意资本认证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进行评审,给出评估报告,引导资本与项目的对接。 | 泉州建信文化产业基金、“创视迹”创意产业创投平台 | 2016年启动 |
泉州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积极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利用高新科技研发新产品提供支持,为时尚设计、工业设计、动漫影视、智慧泉州打下坚实的基础,解决企业急需的数字建模、3D打印、软件版权、基础数据等核心技术问题。服务内容可包括:视频渲染服务、设计基础数据服务、云计算数据中心、大容量虚拟数据传输、造型辅助设计服务、动漫游戏公共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科技信息数字资源共享、电子商务等。 | 华侨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泉州市工业设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动漫行业工作站、东亚文化之都三维数字服务公共平台、海峡西岸影视后期制作基地(惠普聚贤)、泉州广告产业公共信息与技术服务中心 | 2016年启动 |
泉州文化产业产权交易平台 | 与福建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合作建设泉州文化产业产权交易平台,服务文化产业相关的产权交易,并积极拓展文化产业产权的两岸合作,以及国际交易渠道。 | 泉州市动漫产品展览交易中心、两岸工业设计创新成果交易中心、动漫网 | 2016年启动 |
泉州文化保税区 | 以泉州特色优势产业要素为基础,依托泉州出口加工区,充分利用保税政策,积极申报建设泉州文化保税专区,集文化贸易、文化交流、文化加工等功能于一体,打造高端文化产品和商品的展示、拍卖和交易中心,搭建面向海丝的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 泉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牵头,市商务局、泉州海关配合 | 2016年启动 |
国家印刷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泉州基地 | 汇聚企业、社会团体及科研院所优质资源,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推进产业应用,服务绿色发展。建立绿色印刷检测实验室,为企业提供绿色印刷产品检测服务,开展绿色印刷相关标准研究;建设数字印刷生产示范线,为行业企业提供印刷数字化技术服务;建设印刷危废物回收与处理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印刷危废物回收与处理技术服务,开展危废物回收与处理技术研究。 | 泉州市绿色印刷技术服务中心、泉州市数字印刷技术服务中心、泉州市印刷危废物回收与处理技术中心、印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2016年启动 |
项目 名称 | 建设内容 | 项目支撑 | 投资总额 | 建设 年限 |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 | 在现有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的基础上,整合旧面粉厂片区,形成更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并争取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 闽南文化基金会、非遗中心 海丝艺术中心、中华文化生活馆和大师工作室、新海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3D灯光秀、凹凸凹众创空间、功夫动漫设计有限公司 | 1.5亿 | 2011年始 |
惠安雕艺文化创意产业园 | 覆盖整个惠安县,并以崇武、山霞两镇为核心区域,力争打造成集“创意、研发、生产、商业服务配套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雕艺产业园区。 | 玉雕创意基地、雕艺文化产业创意基地、雕艺展示中心大师创作室、雕艺博物馆、雕艺文化创意中心、开成职业学校、磊石众创空间、鼎立石雕设计研究院 | 5.4亿 | 2015— 2020年 |
惠安县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 | 项目位于惠安紫山镇,以影视为基础,形成产业链;以闽南文化、海丝文化为背景的旅游品牌及与之配套的项目。 |
| 20亿 | 2015— 2016年 |
惠普聚贤国际数字媒体产业基地 | 基地将建设规模数量和运算速度达亚洲第一的“亚洲1号”数字渲染云平台。目前已经开始业务初期的市场活动。将广泛推广平台渲染、存储、转码、虚拟工作室等功能模块。力争打造海峡西岸最大的影视及数字内容后期制作、外包服务基地。 | 渲染中心、音效中心、动捕中心、三维制作中心、远程渲染服务中心、绿幕拍摄中心、特效中心、数字媒体协同工作商务平台 | 22亿 | 2014— 2017年 |
安溪家居工艺文化产业园 | 依托安溪藤铁等家居文化现有生产基础,打造全产业链家居文化生产、展示、销售、物流的现代化产业基地,整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聚集。 | 工艺文化产业生产基地、家居工艺文化创意园、安溪家居工艺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安溪家居工艺产业商贸物流中心、安溪家居工艺主题公园 | 60亿 | 2014— 2017年 |
晋江市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 园区以工业设计为核心,推动峰安公司旧厂房改造,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互联网+”和“众创空间”等4大主导产业。力争打造海西地区重要的设计外包服务基地。 | 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尚之坊创意园、奇峰电子商务园、宝马文化创意园、粉丝经济文化产业基地 | 22亿 | 2012— 2017年 |
晋江利郎时尚创意产业园 | 规划建设大型文化设计研发综合体,为晋江地区发达的纺织鞋服产业提供优质创意设计服务,争取引进国内外知名服装设计企业,加大本地人才培养与支撑,形成时尚设计产业的集聚中心。 | 文化创意商业街多功能厅 SOHO高管公寓、配套商业住宅区 | 10亿 | 2012— 2017年 |
晋江市创意创业创新园 | 规划3600亩,投资150亿元,分3期建设,一期将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器、研发设计中心、海归人才创业中心、创客大街、人才公寓、专家工作室等核心建筑,集科研、办公、展示、培训、商业配套为一体。园区规划5年内建成国家级鞋服、纺织、食品研发检测及人才实训基地、科技孵化、成果交易、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8千人以上;5~10年内培育研发设计、信息软件、互联网+、智能制造、新型生物食品等新兴产业,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1万人以上;10~15年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2.5万人以上。 | 晋江国际文化创意设计 研发中心、红桥创投、清控科创、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泉州分院、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晋江分中心、台湾创意设计中心、泉州市绿色印刷技术服务中心
| 150亿 | 2012年始 |
石狮市星期YI广告创意产业园 | 规划建设“创意办公区”为核心功能区,打造省级广告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将建成石狮唯一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功能的新型广告产业园区,实现广告创意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 | 陋室空间设计研究院、POP时尚网络机构、厦门九号文化传播、巨犀维品牌梦工厂、欧格文化传播、香港伊尚文化传播、福建省米高传媒·中影票务、星光盛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福建艾美传媒有限公司、安达尔设计、LUNE、上海陈闻工作室、刘小飞工作室、格子摄影工作室、米朵摄影工作室、叙事摄影工作室、EVEN婚礼工作室、伯爵婚纱摄影 茉莉婚礼工作室、西安工程大学石狮研究院、江西服装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石狮研究院 | 3亿 | 2015— 2017年 |
“东亚之窗”文化创意产业园 | 中侨集团与福建省中廊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合作,拟将中侨集团已停产的机床厂改造建设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将整合东亚四国(中、韩、朝、日)文化和闽台文化,在充分展示东方文化元素的同时,利用声、光、电等表现形式,提供一个全新的东亚文化交流展示平台。 | 中国传统文化体验 日本科技动漫馆 韩国韩流文化主题中心 朝鲜民俗风情馆 文化教育中心 众创空间 | 3.3亿 | 2016—2018年 |
海西国家广告产业园(泉州园) | 项目位于泉州中心市区,占地面积508亩,改造85幢工业旧厂房,改造面积80万平方米,概算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广告创意企业总部区、广告企业创业发展区、广告媒体区、公共服务区,构建广告创意中心、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广告产品交易中心、广告影像拍摄制作中心等功能平台。可满足日益增长的创意公共服务需求,促进泉州创意产业发展,助推城市转型。 | 金马传媒 皇品微电影 数字媒体内容创新中心 点创文化传播 上位文化传播 九龙宝典 | 20亿 | 2010年始 |
中国包装印刷产业(晋江)基地 | 汇聚印刷包装龙头企业,以包装印刷生产为核心,产品交易为主线,物流配送为基础,设计、科研、人才培养、产品检验、机械制造为支撑,形成产业配套合理、专业分工清晰、集群效应明显、功能配备完整、资源共享充分的产业聚集区。 | 大自然彩印 聚隆包装 群英包装 绿园包装 泓楷彩印 鸿胜彩印 华丽彩印 中辉包装 | 25亿 | 2009年始 |
石狮五金印刷园区 | 汇聚印刷龙头企业,重点服务于服装服饰及食品产业链的印刷与包装。引进一批实力强、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服装、食品配套产业项目,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 富兴包装材料、美佳爽(中国)、平辉彩印、华联服装配件、福建省佳峰展示道具有限公司 | 30亿 | 2012—2020年 |
国际陶瓷艺术城 | 规划用地总面积1104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以陶瓷营销展示为主题,以表现德化陶瓷艺术魅力为主要特征,集商贸交流、会议展览、陶瓷研发设计、旅游购物、陶瓷文化体验、高尚居住等为一体的主题性陶瓷文化产业园区。 | 德化县电子商务协会、德化恒忆陶瓷艺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县三德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旅游商品陶瓷研发中心 | 33亿 | 2012—2020年 |
德化陶瓷文化产业园区 | 园区在致力发展传统瓷雕工艺的同时,兼顾发展日用陶瓷、生态陶瓷、特种陶瓷、瓷版画、古玩等陶瓷文化业态产业,建设国家日用陶瓷监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物流配送等相关服务机构,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布局合理、文化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的文化产业园区,并作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承接泉州沿海产业转移的文化园区,成为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和引进文化企业的重要载体和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 顺美集团博士工作站、龙鹏集团、德化县宁昌陶瓷、戴云文化传播、陶瓷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归德古玩城 | 5.07亿 | “十三五”期间 |
泉港土坑—峰尾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 在泉港区后龙镇土坑一峰尾滨海一带计划用6~8年时间,建设打造一个具有泉港历史人文和海丝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以保护土坑海丝遗产点古民居聚落及峰尾福船制造技艺、渔家风情为核心,启动建设土坑—峰尾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 泉港区海丝博物馆、峰尾圭峰海岸公园、渔人码头、福船文化展示馆、福船文化产业园、峰尾古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五里海沙休闲度假区、惠屿岛生态休闲度假区、山腰海盐文化产业园 | 25亿 | 2016—2023年 |
项目 名称 | 建设内容 | 总投资 | 建设 年限 |
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 | 在城南片区,按照“生活就是文化,社区就是园区”的理念,建成一个具有闽南文化和海丝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园,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启动建设20个重点区域非遗展示馆,树立典范,结合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全面开展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工作。 | 5.5亿 | 2015—2025年 |
海丝世博城 | 计划用5~6年时间,投资630亿元,打造一座“海丝”、世博和两岸主题的未来城。该海丝世博城将作为落户展馆国家的文化旅游和重要商务信息展示、交流与合作窗口,同时通过引进“海丝好城市联盟中心”“世博城市发展联盟中心”等国际组织机构,定期举办全球性国际活动,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 630亿 | “十三五”时期 |
西街历史文化体验街区 | 打造泉州西街为主要内容,以西街老旧房改造,建设泉州当代艺术馆为突破,将分散在片区内的开元寺、南音艺苑、梨园剧院、芳草园、临漳门、源和1916等文化艺术景点串联起来,串线成面。同时,也将按照古城保护规划要求,对西街片区进行保护和整治。 |
| “十三五”时期 |
新门旅游文化休闲街区 | 开发运营古城旅游,以临漳门、甲第巷、梨园剧院、南音艺苑、芳草园、八卦沟、笋浯溪和新门主街为建筑形态,将古城文化气息和现代中式元素融合其中,力争让新门街区成为泉州旅游文化的窗口,将大师创作室、优秀创业项目纳入其中,推动古城旅游文化复兴,通过古城旅游带动泉州旅游和文化资源的发展和整合,让泉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旅游目的地。 | 7亿 | 2014—2020年 |
后渚港特色街区 | 泉州后渚港区,以海丝文化的展示和复兴为出发点,配以完善旅游休闲配套服务设施,结合后渚港的更新与泉州市域慢道系统的引入,打造出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形成展示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海丝文化的新窗口。 |
| “十三五”时期 |
永春香文化展示中心 (香文化小镇) | 永春香文化展示中心位于达埔镇楚安村,项目将建设集永春香文化博物馆、技术开发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展销中心、同业公会、园区管委会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并进一步形成香文化体验、交流、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小镇。 | 5000万 | 2014—2016年 |
德化县洞上陶艺村(瓷文化小镇) | 项目以德化深厚的古龙窑文化——月记窑为主题资源,以国际陶瓷艺术创作展示等陶瓷文化交流活动为载体,按照特色性、整体性、区域共轭性的功能分区原则和 “一心二线六区”的建设思路(一心:游客服务中心;二线:交通运输线、步行道观光线; 六区:陶艺家创作区、陶瓷创作体验区、古民居创作区(农耕文化区)、民俗文化区、现代农庄、百花百树园,极力构建集陶瓷艺术创作、陶瓷文化体验与陶瓷文化交流活动为一体的特色众创空间。 | 5000万 | 2013—2023年 |
德化中国China陶瓷文化古镇 | 项目选址德化县盖德镇,总投资40亿元,以盖德镇区为中心,用地面积约4000亩,结合千年瓷都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和天然的原生态环境,打造“一带三园三区”结构,即陶瓷文化古镇景观带,总部庄园、海丝之路博览园、陶瓷文化创园,中国文化艺术区、陶瓷企业总部会所区、文化养生度假区。项目建设集陶瓷文化、陶瓷工艺、书画科普、建筑艺术文化、地方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为一体的“中国陶瓷文化古镇”,打造“全球陶瓷文化朝圣地”,促进德化陶瓷业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业发展。 | 40亿 | “十三五”时期 |
蔡氏古民居文化旅游区 | 以蔡氏古民居文物保护区为核心,深入挖掘南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闽南文化独特内涵,规划建设闽南民俗博物馆、建筑博物馆、集散广场等景观设施,打造集古迹保护、古建观光、市民休闲、文化体验和养生度假为一体的闽南文化大观园。 | 5000万 | “十三五” 时期 |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 | 五店市街区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该街区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保存完好。通过保存传统街巷肌里格局,以特色古建筑为载体,传承闽南历史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存,引进现代产业经营模式,打造集传统文化展示、民俗体验、商务旅游、休闲娱乐、美食品富士通为要体的街区博物馆,展现闽南地区特有的文化生活形态。 | 6.78亿 | 2012—2016年 |
晋江市紫峰里古厝群 | 紫峰里古厝群保护区位于陈埭镇涵口村,保存着陈紫峰故居、“宋桥”等古厝建筑及上世纪三十、六十年代时期的优秀建筑,保持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陈埭镇重要的文化发源地。秉承保护与开发统筹推进的原则,保留、修缮历史价值较高的传统建筑,对周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厝进行选择性迁建,同步梳理街巷空间,以形成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街区。保护区规划总面积52亩,保留、整体搬迁和构件收集的建筑77幢,项目投资1.7亿元,分古厝群保护区,文化广场,民俗区、寺庙和教育等四个部分,形成完整、集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 3亿 | 2016—2019年 |
丰泽蟳埔民俗文化村 | 修复蟳埔蚝壳厝古民居建筑群,整治189亩用地的周边环境,建设渔家客栈、海鲜酒楼、垂钓烧烤、服饰馆、游艇等旅游配套设施,组织民俗表演队伍,开发系列旅游食品、纪念品等。 | 1.2亿 | “十三五”时期 |
石狮凤里“八卦街” | 以石狮老街区城隍街、糖房街、大仑街、新街仔、马脚桥、新兴街、建兴街、民生街等,旧区“八卦街”改造提升为主线,推广石狮古街古厝休闲旅游,打造特色产业街区。 |
| “十三五”时期 |
百崎回族民族风情小镇 | 百崎回族乡是泉州“海丝”的重要起点之一,为深入挖掘与“海丝”有关的回族民俗风情,积极弘扬海丝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东亚文化,百崎乡拟以“海丝之路、民族风情”为特色,规划建设一条独具回族风情的精品文化商业街,集餐饮、娱乐、文体、旅游多功能于一体,让人领略到浓郁的民俗风情。项目概算投资3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回族风情文化商业街、重修接官亭、郑和堤、白奇古渡、白奇石塔(锁龙塔)、郭仲远墓、郭氏家庙等文物史迹等。 | 3亿 | “十三五”时期 |
永宁城隍庙闽台民俗文化街区 | 项目位于永宁城隍庙周边,占地约50亩,建筑面积约1.67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将建设以城隍文化为主体的闽台民俗文化街区工程。用于闽台民俗文化展示及承接该区域旅游人群观光、休闲、购物等需求,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旅游。 | 2亿 | “十三五”时期 |
南安丰州闽南古镇 | 以丰州古城池为规划范围,复建四大城门及部分城墙,整治护城河,保护修缮古民居、古街巷,创办南音、南戏、南拳、南建筑、南小吃等闽南民俗风情体验区,融合九日山风景区及金鸡古港,编排“印象海丝——宋代祈风仿古表演”文化精品,打造“一日穿古今,一镇识闽南”的文化大观园。 | 1亿 | “十三五”时期 |
永宁老街 | 永宁老街总长约 | 4950万 | “十三五”时期 |
湖头相第府衙群 | 依托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头镇深厚的人文底蕴,重点修缮保护李光地宅和贤良祠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深入挖掘和展示李光地事迹和理学成就等文化内涵,建设提升李光地文化园、博物馆和中华美食博览园等景点,整合南音、水车阁、湖头小吃等民俗文化,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文化旅游品牌。 | 2亿 | 2016—2019年 |
原乡十里茶路 | 对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茶文化)核心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区安溪县西坪镇进行整体规划,新建一批茶史茶源展示点,保护改进一批老字号以及茶企业、茶庄园,作为游客的观光体验点。重点打造“中国茶文化寻根第一村”——南岩村,串联整理一条全新的原乡茶文化旅游路线——“原乡十里茶路”,开发推出“闽南茶文化观赏游”“台胞茶叶寻根游”“老字号发现之旅”等富有茶叶原乡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目,打造成为中国著名的茶文化寻根旅游点、闽南文化及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展区域。 | 5000万 | 2014—2018年 |
河市翠谷小镇 | 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扬民族英雄俞大猷的人文精神,深挖洛江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生态自然环境,打造成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小镇,成为富有人文精神、山水特色的生态旅游集聚区。小镇总体布局为“一线两大片区”,即“一线”为俞大猷纪念馆、乡韵农场、泉州(海西)植物园、田格里拉生态园、九品莲花生态农业园、台湾食品创意产业园、紫楹山庄、后深溪漂流为主要路线的旅游景点,“两大片区”为山林生态旅游区和溪谷生态旅游区。 | 23.8亿 | 2016—2020年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泉州城市品牌塑造工程 | 通过创新思维、创意手法、复合渠道,加强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国际化创意城市”的形象塑造和品牌传播。整合泉州主流媒体的传播资源,围绕海丝文化及文化产业进行传播策划和媒介投放,加强舆论引导和议程设置;有效利用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传统媒体传播泉州文化品牌和形象;积极运用门户网站、垂直网站、社交媒体、APP应用等基于桌面互联和移动互联的新兴媒体,及时快捷、生动有趣地宣传泉州文化产业的创新成果、重大活动和突出事件;通过机场广告、高速广告、商圈户外广告、地铁广告、分众广告等渠道加强泉州在国内一线城市的品牌传播;加快探索影视剧植入、游戏植入、数据库营销、电子商务等新型手法有效传播泉州文化产品与服务;设计推广泉州标识等品牌形象产品,设计制作多种语言、多种语态的文化宣传品,加强国际跨文化传播;使泉州海丝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获得更多的文化认同。 |
媒体融合平台建设工程 | 充分利用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更新改造泉州本地各类媒体资源,提升媒体传播能力,扩大受众影响范围,更好地传播泉州声音;大力拓展两岸、东南亚、同胞侨居地等闽南文化圈传播效果,争取与国内外主流媒体、新媒体机构达成合作,形成良性互动与内容交流。工程主体可包括:泉州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建设、泉州晚报社融媒体平台建设、广电网络“海丝泉州”云电视分平台、晋江市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观音德化”网络台媒体融合项目等内容。 |
泉州文化精品创作工程 | 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大对原创精品的扶持和激励力度,打造泉州的“五个一”工程,以泉州文化为主题,投资拍摄(制作)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出舞台剧、一场实景演出、一台综艺节目。以一流的创作体现泉州独有的文化韵味,高品质的制作展现泉州的精神风貌,市场化的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推广,激发群众对泉州文化的热情,构建泉州的整体形象。 |
泉州文创人才支持计划 | 制订完善的人才政策,建设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鼓励创新型人才发展。明确发展定位,紧密结合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以本地高校、企业为依托,大力培养理论和技能兼具的高端设计人才。设立专项经费,定期选拔优秀人才参与国际化设计人才培训、实践项目,鼓励人才参与各类国际设计大赛。全面引进国际国内高端创意设计人才、设计团队,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打造海峡广告学院、福建省大数据与创新传播实验室、泉州工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等教育科研机构,广泛开展文创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工作。 |
文化产业国际拓展计划 | 面向国际市场,推动本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发展,鼓励企业参与各类国际国内会展活动,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加大国际交流的力度,主动邀请国际文化产业相关组织和企业来泉州参观考察,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覆盖地区,共同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青年微电影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纪录片节等品牌活动。 |
周边地区旅游联动计划 | 通过各种形式打造“海丝”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加强同国内旅游行业组织联系,积极参与组建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加强与相关国家在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海丝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海丝文化发现之旅、海丝文化精神之旅等经典旅游项目。近期加强推动与厦门、福州等地的旅游联动,加大工业旅游、绿色旅游、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合作。 |
在地文化消费促进工程 | 通过政府补贴、市场参与等形式,强化对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扶持。设立泉州地方戏曲扶持专项资金,加强对南音、北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多种形式开拓民间演艺市场,促进历史文化的活态化发展;合作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演艺联盟,形成现代演艺节目交流机制,整合国际产业资源,实现多元文化的互动交流;共同打造“亚洲经典艺术演出季”,整合亚洲经典演艺,实现滚动巡演,开拓全国及境外演艺消费市场;建设泉州大剧院等演艺平台,推动“光明之城”大型歌舞剧常态化演出,合理统筹演艺消费场所,为当地百姓、外来人群打造良好的文化娱乐氛围。 |
两岸青年协同创新计划 | 加强两岸文化产业领域的青年合作,加大人才联合培养力度,以海峡两岸青年创客坊、智造2025众创空间等形式鼓励两岸青年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共同建设海丝工业设计中心,打造工业设计师培养孵化基地;建设闽南动漫游戏创意创业基地,吸引两岸优秀企业和人群入驻;建设海峡两岸网络视听产业众创空间和创新广告企业基地,开展海峡两岸广告业协作五年计划,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打造海峡两岸新锐设计师奖、两岸时尚设计邀请赛、广告新力量创业大赛、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工业设计展、海上丝绸之路国际青年微电影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纪录片节等品牌活动。 |
海丝泉州系列品牌活动 | 针对泉州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国际知名创意城市的建设目标,设计规划系列会展活动,从各个方面扩大泉州文化产业的品牌价值,并逐步形成国际国内有效影响力。继续办好永春桃花节、围头返亲节、妈祖巡游、民间普渡等民俗节庆活动,大力培育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世界闽南文化节、海丝文化旅游节等地方特色文化项目,统筹规划海上丝绸之路品牌博览会、中国国际鞋业博览会、石狮国际服装周、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安溪国际茶博会等会展品牌,量身设计泉州数字内产业年会、国际青年艺术节等新兴品牌活动,打造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会展平台。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责任 单位 | 总投资 | 建设 年限 |
特步集团第二季动画片及动画电影 | 聘请曾经创作过《猫和老鼠》《海绵宝宝》《小熊维尼》等作品的美国天才导演/编剧Eric Shaw(埃里克·肖)担任动画片的总编剧,还有韩国最大的专业创作动画公司参与制作。特步动画片第一季1至26集已经于2015年9月份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全面开播,27-52集将于2016年寒假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 | 泉州市功夫动漫设计有限公司 | 6000万 | 2015— 2017年 |
《亚洲恐龙》动漫电影 | 以恐龙为题材的动漫电影,项目采用中韩合作方式,目前电影完成80%,正处于与境内多家院线公司和影视公司洽谈国内外推广阶段。 | 晋江恒盛玩具有限公司 | 1亿 | 2014— 2016年 |
茂险王主题乐园 | 坐落在拥有 | 世茂集团 | 10亿 | 2015— 2016年 |
英良·印象五号石材文创园 | 该项目将建设为世界最大石文化博物馆、英良集团运营中心、奢华石材体验馆、全球石材设计及装饰中心、全球石材矿山及石材产业链交易中心及石文化主题酒店等内容,旨在打造一个集中外石文化展示,奢华板材品鉴与收藏、石材工艺品展示与销售,石材工业设计理念与作品展示交流,石材装饰设计,电子商务及贸易为一体的国家级石材产业文化创意型工业旅游基地。 | 英良集团 | 5亿 | 2014— 2017年 |
东星·奢石文化创意馆 | 项目包含奢石文化博览馆、东星大板市场、奢石设计雕刻中心、世界精品奢石长廊、奢石文化产业学术研讨中心等内容,通过“引智入石”,打造成集奢石石材数据系统、奢石文化工程、奢石文化创意设计、奢石数字体验、奢石文化创意旅游、奢石玉石珍藏为一体的奢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 福建玉艺发展有限公司 | 1亿 | 2014— 2016年 |
智能超级无屏电视产业化 | 项目建于福建省泉州市清濛开发区特种汽车基地锐驰公司内,主要用地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达产后年产30万台智能超级无屏电视,年销售收入8亿元,年缴税总额5000万元,企业年净利润(税后利润)7000万元。 | 福建锐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500万 | 2014— 2016年 |
动漫网互联网平台 | 独创的全球首个动漫版权B2B交易平台——www.dmw.cn动漫网,覆盖动漫制、播、销、售全产业运作的所有流程,运用互联网工具,理顺动漫产业链,让信息透明化,将4.0智能标准化工业革命引入动漫产业当中,实现全产业链互联网服务。 | 泉州市功夫动漫设计有限公司 | 2000万 | 2015—2017年 |
泉州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建设项目 | 1.全媒体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总设计可用机柜数近百个,能够满足泉州广播电视台未来5~10年以上的发展需要。2.新闻制作网项目建设。建立全天候新闻采集汇聚、编辑制作、播出发布系统平台,实现广播、电视、互联网多平台、全媒体的资讯发布体系。项目建设预计投资1600万元。3.媒资管理项目建设。该项目将汇聚全台所有音像资料,采用大容量云存储技术实现我台乃至全市音像资料的集中存储、管理、查询及再利用,集媒体资料数字化、数据资料编目存储、管理、检索浏览等于一身的现代化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 泉州广播电视台 | 3400万 | 2014— 2017年 |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平台建设项目 | 1.新媒体融合平台建设。将泉州网新闻发布系统、手机泉州网平台、微站平台、泉州通平台、温陵社区、视频发布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平台整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 2.云机房建设。通过创建云机房,集合所有服务器资源,运用其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等特性,按需分配与管理。 3.数据云体系架构。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将网络各端所有数据(泉州网,家政网、泉州通、微信微博等)进行整合存储,在完备架构的基础上,做好数据分层、去冗、容灾,提供深度数据挖掘与分析。 | 泉州晚报社 | 5800万 | 2015— 2020年 |
“海丝泉州”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 “海丝泉州”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分为两期建设完成,首期(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计划完成平台整体架构的搭建和政务信息、本地新闻、旅游资讯、物价信息、教育培训、电影电视娱乐点播相关版块的建设,二期(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计划完成电视商城、少儿、生活服务、房产、交通、电视社区等版块建设。 |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泉州分公司 | 1000万 | 2015— 2017年 |
“观音德化”网络台媒体融合项目 | 1.升级软硬件设施。用于更新升级SOA系统架构和CMS技术体系、添置完善部分节目前后期采编制作设备等软硬件设施,预计500万元。 2.新媒体机房项目建设。机房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预计首期机房建设投入500万元。总设计可用机柜数10个,能够满足德化广播电视台未来5~10年以上的发展需要。 | 德化广播电视台 | 1200万 | 2014— 2018年 |
海峡两岸青年创客坊 | 根据创业项目不同时期的需求,搭建苗圃基地、孵化基地和育成基地三大创业办公空间,聚焦设计文创、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品牌时尚四大产业领域,以“互联网+”思维孵化一批创业项目,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广泛吸引两岸创业者进入创客坊,致力于打造海峡两岸青年创业聚集地和科技、文化创新创业载体。 | 晋江极地加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 | 6500万 | 2015— 2016年 |
泉州市动漫产品交易中心 | 依托三创园一期建成区,规划500~1000平方米场地,打造集产业与动漫融合展示平台、产业动漫化服务平台、版权交易平台于一体的动漫产业综合平台载体,更好应用文创产业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 晋江市创意创业创新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 2000万 | 2016—2020年 |
晋江市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 以晋江市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现有框架和平台为基础和依托,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建设成能够提供多样化信息、可管可控、安全可靠的全媒体服务体系。 | 晋江市广播电视事业局 | 1000万 | 2015— 2020年 |
中国粉丝经济文化产业基地 | 引进集成众多打造和服务粉丝产业的关联公司,开发、推广、销售以“粉丝经济”为核心的系列衍生品和产业。 | 东方水墨(泉州)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1.6亿 | 2015— 2017年 |
东亚文化之都三维数字服务公共平台 | 搭建文化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与文化消费的电子商务平台。 | 晋江正扬科技公司 | 2.2亿 | 2016— 2019年 |
海明文化产业城 | 打造海峡两岸文化产业整合平台,建立晋江市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 | 晋江市海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1.5亿 | “十三五”时期 |
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拍摄 | 由泉州、上海、广东三地电视台共同完成,从全新角度全景式回顾和梳理人类航海史。扩大“海丝”文化影响力,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 泉州广播电视台 | 850万 | 2015— 2016年 |
泰国BTU卫星电视台《丝路·泉州》专栏 | 在泰国BTU卫星电视台设立常态化电视专栏《丝路·泉州》专栏,主要播出反映泉州历史文化、人文、经济和社会建设成果的专题片、纪录片、微电影等。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每周六18︰30首播,每周日19:30重播。责任主体:市文广新局、市广播影视协会。 | 泉州市广播影视协会 | 250万 | 2016— 2018年 |
石狮市广播电视台“爱石狮”信息汇聚系统 | 以石狮市广播电视台“爱石狮”为主题的视频网站、手机APP、微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为基础,按照云计算模式,打造新媒体升级版,采用“平台+服务+应用”的总体设计思路,以整合共享资源、拓展城市外宣面、便民高效为重点,建立面向所有用户的开放式信息汇聚平台。 | 石狮市广播电视台 | 2500万 | 2016— 2020年 |
海峡茶博园 | 该项目总占地约778公顷,将打造安溪铁观音生态文化园、茶主题社区、茶主题度假村、茶庄园、乌龙集镇、山地体育公园、森林公园七大板块,同时打造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大戏《印象铁观音》,在茶博园内进行常规演出。项目将致力打造成为福建“海丝”文化交流先行区、茶文化旅游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 福建七匹狼集团 | 12亿 | 2015— 2020年 |
洛阳桥文化旅游区 | 依托桥南的古厝民居,融入蔡襄文化,建设古文化商贸历史街区,根据现代人的需求,布设休闲文化商业,打造洛江区的文化名片。 | 洛阳镇人民政府 | 2亿 | “十三五”时期 |
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