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内容

三模式推进产业扶贫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06-23

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去年以来,我市把实施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思路,依托各地区资源禀赋,探索出“区域特色产业+”“农业经营主体+”“电商+”三种产业扶贫模式,既增加了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又有力地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造血”式扶贫。

“区域特色产业+”模式

光伏产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共发展

我市通过政府引导,主动选择适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并进行整体推进铺开。

南安充分利用国家光伏发电、省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在公共设施(学校、单位、村部)屋面建设光伏电站,贫困户运用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筹集资金参与,并获得发电收益分红。截至5月底,已有3779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主动参与。

安溪在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大力发展茶产业、藤铁工艺产业两大富民产业的基础上,引导发展“四金四银”特色农业——以山茶油、豆干、柿饼、金线莲为主的“四金”,以淮山、米粉、茭白、麻笋为主的“四银”。目前,龙涓乡灶坪村发展油茶1000多亩,龙门镇桂瑶村、龙美村发展茭白2000多亩,虎邱镇高村村、双格村引进茶叶基地及庄园3500多亩,山格村、东坑村、进德村等17个村企结成淮山产业扶贫创业联盟,淮山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

此外,安溪县虎邱镇还积极把扶贫工作融入旅游,将旅游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平台,利用打造虎邱旅游休闲集镇、虎邱旅游特色小镇、省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契机,打造旅游扶贫新模式。

“农业经营主体+”模式

实现公司与农户双赢

各县(市、区)还通过寻找合理的对接模式,促进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形成利益共赢的产业主体,涌现出一批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特色典型。

永春通过引导贫困户直接参与福建省道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生产或推广采用其种植品种和技术,带动和辐射周围贫困户脱贫致富。该模式既解决了农业企业用地难、雇工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民利用土地增加收入及就业增加收入的问题,实现了公司和农户双赢的效果。

德化县依托“三黑三黄三宝”(黑鸡、黑兔、黑羊;黄花菜、德化梨、茶油;黄花远志、铁皮石斛、金线莲)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合作社推动、基地式托养的形式,让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参与技能培训、结对帮扶,与全县929家合作社联动协作,实施托养式产业扶贫模式。

“电商+”模式

以平台集聚资源服务创业

发展电商产业有助于贫困地区摆脱在地理位置、交通、流通渠道等资源方面的禀赋弱势影响,成为我市精准脱贫工作的又一道亮点。

南安向阳乡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以合作社联社党支部为载体,投入150万元建成泉州市首家田间地头的三农“互联网+”创客空间,汇集全乡所有农业单位抱团发展,形成集创客交流培训中心、农产品线上线下展销中心、创客服务中心三大功能为一体的“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把农特产品销售出去,把旅游资源展示出去,把人群引流进来,为群众、贫困户增收脱贫拓宽渠道。向阳乡还依托“互联网+”创客空间平台,强化人才培训,自主设计课程,对该乡精准扶贫对象和留守妇女开展培训10多期,鼓励贫困户、留守妇女抱团发展微商、电商,鼓励大学生及党员回乡创业,并通过传帮带,每位创业人员带动5户以上贫困人口创业、就业,现已开设农业网店200多家。

德化通过发展贫困村农村淘宝、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和“农业众筹+互联网+精准扶贫+生产基地”等新型流通业态,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带动贫困户增收。全省首家以“众筹农业”为主题的一亩良田合作社,在“稻米众筹计划”中,优先采购贫困户稻米,销售价格每斤由3元提高到7元,每亩稻田增收500元以上,每户增收近2000元,并由点及面“上线众筹”鸡蛋、淮山、茶油、红酒、黑山羊等一批农产品,形成德化“众筹农业”产品集群。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