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拐李
从艺:唤醒雕艺之魂
卢思立从小就钟情于寺庙里的木雕。由于天赋异禀,在上小学时,他的作品就连续3年远渡重洋,到东德、日本参展,为国家争得不少荣誉。15岁时,卢思立在家人的支持下,进入泉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天赋惊人再加上勤奋好学,让卢思立迅速地掌握了扎实的雕刻技术。毕业后,他被直接分配到泉州市工艺美术公司雕刻厂工作。1965年,卢思立到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学习,恰遇中央美院的周荷生和孙家钵等先生在办雕塑训练班。虽然学期只有5个月,但正是这5个月,让卢思立学到了现代雕塑语言和美学理论等知识,让他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技艺攀升的速度不断加快。
1979年,卢思立参加国家工艺美术展览,拿出了他的作品《钟馗》,一下子轰动了全国,荣获这届展览的一等奖。《钟馗》是卢思立木雕创作上的一次全新探索,他的“自然型木雕”理念就此破茧而出。“自然型木雕”在刀法上讲究因势利导,随形就像,将创作者的情绪、意念,缓缓倾注入原材料内, 使它获得虚实互化的“魂”。1984年,卢思立的自然形龙眼木雕《悟》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同年他的黄杨木雕《皆大欢喜》获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988年自然型木雕《铁拐李》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一连串的艺术界国家级荣誉竟被他探囊取物般地夺得,令人为之侧目。
1997年,在第四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中,卢思立被当时的中国轻工部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成了当时有幸获此殊荣的第2位泉州人,也成为工艺“越界”进入美术界的领军人物。
泉州城雕“鲤鱼化龙”
越界:艺术的成功跨越
卢思立的才能并不拘于木雕艺术上。1998年他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理事的身份参与泉州丰泽广场的标志性城市雕塑设计。他根据市政府提出的“鲤鱼化龙”的命题,将泉州人在改革开放中重新崛起而成为闽南“金三角”的重要港口城市所焕发出来的“敢为人先”的精神,经过深入构思,寻找到表现这一主题思想的艺术形式。他巧妙地将鲤鱼和龙的形象归纳融合在一个几何球体之中,雕塑与广场上方块式弧形建筑呼应,取得刚柔相济又统一和谐的最佳效果。在表现手法上,他充分发挥民间工艺对龙、云、水这些传统创作内容的优势,大胆采用镂空浮雕的传统手法,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给人一种鱼龙翻腾滚动之感。整个球体由121块花岗石榫接拼成,其石雕工艺的规模和技术难度堪成国内之最。《雕塑》杂志以它作为封面全版发表,获得雕塑界同仁的一致好评。如今广场上的人们从任何角度均能完整地观赏到“鲤鱼化龙”的生动形象,得到泉州市政府和市民的充分肯定,已成为城市重要标志之一。
2005年底,李贽雕像在泉州西湖公园落成。李贽是泉州人民的骄傲,是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重要历史文化名人。卢思立在创作这座雕像时,把雕像的形象定位在“ 深沉思考的思想家”,力求神似,在头部处理时采用了写实手法,而身体部分则采用大写意,用粗放的线条和平面来演绎。“李贽作为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刻画这位历史人物时精神世界的展示是一大难题,后来在面部表情和天庭部位作了特别处理,让人一下子将视觉焦点聚在这里。”卢思立说,这座雕像采用南安市丰州镇石砻村的一块6米长的花岗岩打造,首都毛主席纪念堂44根明柱就是采用这种花岗岩,质地很好,历久弥新。
卢思立还创作了泉州府文庙孔子塑像、泉州天后宫的妈祖塑像、“香港回归纪念”雕像、福厦高速公路口“世纪和平”雕像等,此外,泉州承天寺和少林禅寺等名胜古刹也有他的作品。卢思立在回顾泉州府文庙孔子塑像的创作时说:“这尊塑像摄取了孔子授课时的一个动态,与传统手持昭板的形象不同,更加平易近人。”这些作品完成了他“越界”艺术的成功跨越。
杜甫
传艺:传承“木雕精魂”
作为中国木雕界的泰斗,卢思立十分注重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现在他的徒弟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和省市工艺美术大师数十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卢大师任泉州市雕刻厂木雕车间主任兼技术指导员时,他所带的学徒蔡金赐、杨家福、王景贤、蔡钦泽等18人。经过3年的身教言传、严格培训,这批学徒全部出师,不仅成为厂里的技术中坚,后来不少人还成为泉州知名企业家或工艺美术界名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卢思立又带了一批共25名徒弟。这批学徒中的黄泉福、郑君亮、孙文宏、孙文勇、倪世杰等人早已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2012年,黄泉福还成功当选为新一代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在20世纪80年代末,卢大师招收了第3批学徒,包括王国华、刘荣富、卢维鼎、彭茶水等12人,到目前,这批学徒中已有8人成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面对泉州部分传统工艺品种、技艺濒临失传的现状,卢大师忧心忡忡。在强烈责任心的驱使下,他多次主动出面向市政府和主管部门呼吁,要求立法保护那些危在旦夕的传统品种和技艺。他的一片苦心打动了相关部门,并促成了《泉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规定》的出台。这一规定对于发掘、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搜集、整理传统工艺美术资料,建立保护档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工艺美术的希望在“大师经济”。2010年,卢思立应邀请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华木雕展”,其作品《大地》获特别金奖。他说,政府除组织工艺美术师参加海内外高规格的展览外,还要在本地打造一个高水准的工艺美术品交流平台,对外展示我市工艺美术业整体发展水平,也让广大工艺美术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交流、学习和促进。
去年,获悉泉州获评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后,卢思立隐隐看到了希望:泉州市政府应该抓住这个“文都”契机,为工艺美术搭建更多的平台,培养、推出更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位于清濛工业区的“卢思立艺术馆”中,立着一件名为《杜甫》的作品。雕像举头望天,面孔消瘦清癯,目光深邃而淡泊,骨子里透着一种睿智、倔强和刚毅。这雕像身上闪现的,恐怕不单单是历史名人杜甫的影子啊,那分明也是卢思立在艺术世界中极目远眺的身影。
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