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教育局开展剪纸进手工课活动现场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唐宋诗词热”“国学热”“幼儿读经热”等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希望,另一方面却引人沉思: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融为一体?
点燃未成年人非遗教育火种
据悉,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因其新颖、有趣,容易被儿童接受,成为许多地区推广传统文化的首选。陕西省文化厅、教育厅2012年6月9日授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等34个单位为“陕西省第一批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5年来,各基地充分利用非遗保护成果和资源,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索利用文化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服务机制。
陕西省艺术馆非遗保护中心邵怡介绍,在推进未成年人的传统文化教育中,该馆注重方法的创新。长期以来,该馆与大荔县城关镇中心小学、高陵区安家希望小学对接,创建了“留守儿童艺术培训基地”,多次组织“关爱女童·百县书画大赛”等艺术赛事。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多次邀请张宝兰、马新玲、雷俊、经金山等民间艺术家走进中小学;先后组织西安鼓乐、阎良唢呐、临潼皮影等项目开展进校园示范活动等。”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非遗部副主任李婷告诉记者。
随着“壮族三月三”节庆的临近,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邕路第三小学的师生为即将到来的“歌圩节擂台赛”摩拳擦掌。擂台赛不仅将汇聚全校的山歌能手,还将邀请当地山歌传承人与师生同台传歌对歌,使青少年零距离感受民族民间艺术的魅力。同时,不少公共场所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柳州文庙所长李捷介绍:“由国学学者、文化专家和优秀教师授课的柳州文庙大讲堂‘周周讲’,让学生明白仁爱、感恩、礼仪、修身、和谐、诚信的传统美德;面向中学生开展的‘天天学’免费培训,让青少年在古诗词、硬笔书法、国画、武术中陶冶性情,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原汁原味呈现文化智慧
3月15日、16日,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走进宝鸡中学、宝鸡高新三小,为同学们带来了“藏在博物馆里的古代发明——造纸术与印刷术”的教育课程。在体验环节中,同学们使用铅活字模具亲身体验了古代印刷的过程。“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和模拟体验,使同学们对我国古代发明活字印刷术有了深刻而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激发了青少年对传统技艺的兴趣,提升对古代科技成果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宝鸡中学陈耀锋校长评价,“陕历博真正发挥了‘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的教育功能。”
湖北省也充分利用公共文化场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6年,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开展讲座活动26场,近两万名读者参加。省内相关博物馆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教育活动,实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提升项目,打造“礼乐学堂”“博物馆游学”“百万学生走进博物馆”等特色品牌项目。全省博物馆共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1200多场。
2017年央视元宵晚会上,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新明的凤翔泥塑生肖作品《凤尾鸡》,一经亮相便受到各方热捧。他告诉记者,泥塑制作周期长,往往供不应求。但即使再忙,只要是预约前来参观学习的中小学生,他都亲自接待讲解。曾经濒临失传的蔡伦造纸技艺,如今在退休教师刘晓东出资建立的“陕西省周至县起良蔡侯纸坊”里,不仅能够原原本本地展示出来,还能原汁原味地造出纯楮穰皮的优质麻纸。“我们不是卖纸,而是传承文化,不然下一代都不知道造纸术是啥。”刘晓东希望更多的人能来这里,在感受祖先智慧的过程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在观摩纸张的产生过程中学会敬纸、惜纸。
注重差异性、地域性、体验性
河南是戏曲大省,拥有以豫剧、曲剧、越调为代表的几十种地方戏曲剧种。2016年,河南省选择郑州、洛阳、濮阳、许昌、三门峡等10个市县作为试点,率先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力争在3年内实现全省大中小学校所有学生每年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称,把学校作为基地,让孩子从小了解中国的戏曲文化,能够培养更多的戏曲人才,同时为戏曲发展培养出一大批年轻观众。
“如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已成社会共识,关键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陕西省教育厅基建一处李燕妮认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宜渐进不宜骤进,还需在差异性、地域性、体验性上下功夫。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教育局着力构建“书香校园”、传统文化“四进校园”(安塞腰鼓进体育课、陕北民歌进音乐课、农民画进美术课、剪纸进手工课)教育项目,2016年又将陕北曲艺纳入学生社团活动,实施民间艺术“五进课堂”,打造具有安塞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搜集、挖掘、整理、研究、传承陕北说书和陕北道情非遗文化本来是政府的事,但陕西培植文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延安培植学校董事长曹伯植出于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担当,默默地去做了。“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本地传统文化,培养一批能为社会做贡献的顶尖民间艺术家,这是我们的目标。”曹伯植告诉记者。
近日,适逢“第二批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始申报,陕西各级传统文化事业机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以及各市县中小学等纷纷使出“看家本领”,准备再打“组合拳”。据陕西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刘卫东介绍,第二批申报工作进展至今,在“申报条件更宽、审核筛选更严”的原则下,本次各级中小学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文化厅与教育厅的合作力度不断加大。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