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运动
攀岩运动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已成为城市名片之一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不仅吸引专业选手参赛,更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比起旅行时晒美食、晒自拍,如今的朋友圈里更流行晒旅途中的徒步地点、跑步地图、潜水照片……相较于过去单一的观光旅游,热爱旅游热爱运动的小伙伴们,将自己的运动爱好融入旅途中,大大丰富了旅行体验。
“旅游+体育”不仅是去年中国旅游产业投融资促进大会上大热的词汇,更成为一种旅行方式,也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股新生力量。 □本报记者 颜雅婷/文 CFP/图
故事 爱上潜水运动 泉州小伙组建俱乐部
3月18日,阿忠刚刚带着一支潜水旅行团队从马来西亚回国,隔天,又要和泉州地区热爱潜水的小伙伴们再度出发,前往菲律宾潜水游玩。自从五年前第一次接触并爱上潜水运动,阿忠就与潜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2012年,阿忠在一次出国旅行时,沉醉于当地漂亮而清澈的海水,萌生想要潜水去看海底世界、与海里的鱼儿近距离互动的念头。回国后,阿忠在厦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详细了解潜水运动的相关知识,并开始学习潜水,“当时就想考个ow证(即开放水域潜水员证),更好享受水下观光体验”。
在拿到ow证以后,阿忠就邀请几名好友一同去菲律宾潜水。湛蓝静谧的海底世界、壮观的鱼群风暴,还有漂亮灵动的珊瑚、岩洞……第一次和阿忠出国尝试体验潜水,七哥就爱上了潜水,从此跟随阿忠一起看遍“海底世界”。而再一次走进海底世界,让阿忠萌生了提高潜水技能、考取专业潜水导游资格证的想法,并用一年多的时间实现。
“潜水这么好的一种运动、旅游体验,我希望能和身边更多的朋友分享。”2015年,阿忠将原先经营的企业交给妻子管理,自己在大坪山上开了泉州地区第一家潜水俱乐部。
阿忠回忆,大约在10年前,国内就开始有人玩潜水,但真正兴起则是这两三年间的事,特别是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这两年来,学习休闲潜水、考ow证的群体,成爆发式增长势头。“10年前,东南亚的潜水点基本上看不到中国人,而如今每逢五一、十一、春节长假,东南亚一带的热门潜店里,都是咱们同胞。”
不同于国内一线大城市,在滨海之城泉州,潜水运动尚处于萌芽状态。“很多市民知道潜水,但没接触过觉得危险。”阿忠告诉记者,成立潜水俱乐部一年多来,已经招收学员100多名,其中不乏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潜水爱好者,阿忠带着他们在泉州进行潜水知识培训、平静水域潜水练习,因尚未具备潜水条件,开放水域的潜水练习多数在国外进行。
现象 运动需求增强 丰富旅游体验
无独有偶,市民陶剑宏同样是因为喜爱健身、登山、徒步而在自己健身会所组建了户外运动俱乐部。“泉州也有很多喜欢户外运动的朋友。”在陶剑宏看来,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走进大自然,体验在野外的生存能力,彻底放松,是现代都市人喜欢户外运动旅游的最直接动力,也是最大的吸引力。
户外运动俱乐部成立10年有余,陶剑宏除了自己常行走于西部登雪山,还经常组织泉州本地的“驴友”走进大自然,体验徒步穿越、野外生存之乐趣。“与登雪山等极限运动对游客体能的高要求不同,徒步、简单的野外生存对于体能没有很高的要求,更适合向往大自然的城市人群。”陶剑宏告诉记者,泉州本地热爱户外运动的“驴友”不少,也常组织活动,而种类繁多的旅游体验项目,诸如漂流、徒步、登山、滑翔伞等,则丰富了人们的休闲旅游体验。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收入阶层差异变化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全民健身的兴起,使得旅游产品向休闲、运动等多个方向发展,旅游者已经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向参与体验型旅游发展,而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加速融合,既促进身体健康,加强体育锻炼,又满足人们的出游需求,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据一项在线旅游订单数据显示,户外活动是最热门的体育旅游类别,占到整体的71%;其次是体育观赛,占到14%;而诸如报考潜水执照以及针对儿童的击剑、篮球课程的“体育培训”占到12%;马拉松比赛等体育竞技类项目的报名人数占3%。在户外活动产品的9大类中,人气从高到低依次是徒步、骑行、潜水、滑雪、水上运动、垂钓、高尔夫、帆船游艇、高空项目,其中徒步、骑行等门槛较低的户外项目最受消费者欢迎。
市场 资源丰富潜力巨大 带动相关装备产业
“体育旅游,其实是‘旅游+’的概念。”泉州市旅游局市场开发科科长叶俊伟介绍,早在“旅游+”的概念尚未提出之时,户外运动、拓展运动就已经存在,无论是何种旅游资源,对游客而言,都是增加新鲜感、丰富旅游体验,体育类项目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体育旅游这一概念,也是近两年才刚提出来。
成立于2000年的志闽旅游区,最初就是以搭建户外运动基地起家,专注于登山、攀岩、峡谷穿越、野外生存等户外运动,而后逐渐衍生出拓展训练、休闲度假、养心养性等旅游产品。“泉州的体育旅游资源其实很丰富,市场潜力也很大。”热爱户外运动的市民小林说。从事户外运动旅游行业10余年,志闽旅游区可以说是泉州地面上最早嗅到“体育旅游”发展趋势的企业,早在2003年,志闽就在泉州组建了户外挑战者俱乐部,吸引本地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几乎每个周末,喜欢户外运动、旅游和结交朋友的旅游爱好者,都聚在一起参加户外运动体验,漂流、登山、徒步、攀岩,而后逐渐衍生出不同版块的俱乐部。”小林说,不仅如此,户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还带动了一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转型从事户外运动装备生产。
市民小林是一名旅游爱好者,除了每年雷打不动的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他还热衷于在周末或各种小长假期间,约上小伙伴走遍泉州各县(市、区),“泉州拥有非常好的旅游资源,除了文化旅游、观光旅游等,潜在的体育旅游资源同样丰富”,在小林看来,泉州是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聚集地,体育产业基础雄厚,泉州还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可发展帆船、游艇等旅游项目,穿越多个县市区的母亲河晋江流域早已有多个漂流点……
政策 完善全市旅游产品体系 发展“旅游+体育”产业
去年年底,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明确,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意见》指出,到2020年,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体育旅游将迎来黄金时代,也将给泉州这座既拥有雄厚的体育产业基础,又有深厚文化底蕴、旅游富矿的城市带来发展机遇。在3月23日召开的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市旅游局局长张锡坤提出,推动“旅游+”跨界融合,完善全市旅游产品体系,加快旅游与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
“目前,泉州的体育旅游才刚起步。”记者从泉州市旅游局产业发展科了解到,泉州作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聚集地,拥有良好的体育产业基础,其中,以体育用品类观光工厂为主的“工业旅游”,在全省具有显著优势。作为主管部门,市旅游局一方面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结合,通过对安溪志闽、泉港红星生态园等景区的标准化创建和提升,打造体育旅游目的地。与此同时,继续推进体育用品类观光工厂的建设,如安踏、361°等省级观光工厂,推动体育旅游产品升级。“体育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元素,可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泉州市旅游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吴玲娜表示,泉州目前尚未有专门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但可通过体育旅游景点与经典景点串线,增加线路的吸引力。
今年年初,首个体育旅游研究所“华侨大学海峡旅游研究院体育旅游研究所”落户聚龙小镇,聚龙小镇总经理郭振辉表示,此次校企合作,旨在以聚龙小镇为基地,进一步提升各体育场馆、酒店设施、温泉公园、旅游配套等的综合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提供高标准、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据悉,在刚刚公布的福建省第一批15家体育旅游休闲基地示范创建单位中,安溪志闽生态旅游园及泉州友邦山庄文化创意生态园榜上有名。
展望 赛事与体育融合 打造城市旅游新名片
今年召开的泉州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许志华就发展体育旅游、打造“体育+旅游”海丝城市名片提出建议。他建议,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等体育服务市场。同时,设立体育产业专项资金,激励企业开展体育产业课题研究申报、大型赛事的自主申办等。第三,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打响海丝泉州品牌。通过积极参与体育竞赛市场的开发,逐步培育起一批品牌赛事。
“赛事引发的旅游效应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点。”华侨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邢尊明教授表示,“体育旅游”这一概念是伴随2014年国家出台的一份文件才逐渐出现的,当下体育旅游产业正热,而赛事活动,是引发旅游的重要元素,可拉动整个消费链条,如厦门马拉松、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
邢尊明认为,从体育资源需要的载体来看,浙江、福建、青海等地资源基础都很好,无论是生态环境抑或是体育赛事场馆建设等方面。但从资源到产品再到效益,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当下的体育旅游正停滞于资源很好却没有优质项目产品的阶段。“体育旅游要发展,还需要资源以及懂旅游懂体育懂发展的人才,好的项目、资本等各方面进行优化配置。”
近年来,以“体育城市”著称的晋江,每年都有一些体育赛事项目落地,包括CBA晋江赛区、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等,拥有良好的场地设施和丰富的服务配套经验。去年,泉州还举办了2016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一定范围内带来了影响。
“体育旅游要发展,不应将产业链条窄化成一个比赛,而应依托于现有资源基础,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在邢尊明看来,无论是泉州,还是晋江,要发展体育旅游,都应选择一个与城市经济、文化、社会、产业需求、城市发展定位等契合度非常高的赛事,一个标志性的、城市辨识度高的体育赛事。他建议,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能否从海上体育运动项目入手,结合海丝名片,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体育赛事。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