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青海:文化活了,百姓乐了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03-23

3月9日,惊蛰已经过了3天,高原的清晨仍飘着细碎的雪花。伴着袅袅炊烟,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威远镇的董文臻老人早早起来打扫庭除。边扫边哼唱起来,老人一时兴起竟放下扫帚,在院子里来了一个有模有样的秦腔亮相动作,俨然一副身在舞台的模样。

立体式服务巩固基层文化阵地

今年春节期间,72岁的董文臻在县里组织的秦腔大展演中连续登台好几天,着实过了一把唱戏的瘾。“小伙子,你没见当时的那个阵仗,那么大的台子,那么好的行头,台下的观众满满当当啊!”董文臻激动地说,这辈子的梦想算是实现了,对自己一生的追求有了完满的交代。老人从13岁自学扬琴,进入村里的文工队,边种地边演出,边劳动边四处拜师学艺,到今年以一个“角儿”的身份站在舞台上,这个梦想他等待了大半个世纪。而这一切都得从青海省近几年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实施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说起。

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厅长高玉峰介绍,“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实施3年来,全省累计拨付经费6609万元,共选派文化工作者2890名,培养基层文化工作者383名,培训全省各级文化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农牧民文化技能技艺人员12286人(次),为提高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素质、巩固基层文化阵地打下了基础,初步形成了农区、牧区、市区三种文化需求的立体式服务格局。

何谓立体式服务?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需要什么送什么”“什么好就学什么”“文化工作者俯下身子沉下心做服务”。互助县文化体育局副局长闫国良戏称,今年春节期间,他的手机都快被打爆了,找他的人也快把办公室、家里的门槛踩烂了。“他们想请我们县的民间剧团去他们那里演出,也想学我们的模式。”闫国良说,互助县文化馆和县民间剧团之所以有这样的口碑,靠的是“三区”人才工作和基层文化志愿工作的日积月累。

各类活动带热乡村文化

自2013年8月“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开展以来,青海省互助县共招募和选派72名基层文化志愿者,采取体制内选派人员和体制外招募者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服务,组建了一支综合性县级文化服务主体队伍,他们分成2至3人的文化工作小组,分散到了全县8镇11乡,开展文化帮扶工作。文化志愿者的工作就是调查文化资源、掌握文化需求、联系文化培训、协调文化帮扶。

几年下来,成绩斐然。董文臻就是在文化志愿者的协调帮助下,到了互助县秦腔业余剧团,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现在,这个剧团整理了《三娘教子》《周仁回府》《杨门女将》等10本传统秦腔剧本。和董文臻一样的农民秦腔演员现已成为剧团的中坚力量,充实了县级团队的人才队伍。“晴耕雨演”,县上的活动有他们的身影,村里的舞台上他们也频频亮相。闫国良觉得这种形式是文化志愿工作中摸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子。去年,文化部在青海省举办“三区”人才专项实施能力建设培训班,将互助县作为一个观摩点,请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交流。

解承顺是互助县“三区”人才志愿者之一。他说,通过“三区”文化人才工作,原本文化活动寥寥的乡村因为各类民间社火、秧歌、舞蹈、曲艺等文化活动火了起来,体验式乡村游也成为时下青海文化旅游新的增长点。

跨区培训提升志愿者水平

“90后”郭靳世的偶像和他的同龄人不一样,他喜欢秦腔,崇拜的是马友仙、肖玉玲、王新仓、丁良生这样的名家。“在我心目中,这些艺术家就是明星。”郭靳世闲时是互助县秦腔业余剧团的演员,忙时则是一名高级电工。去年,全国“三区”人才专项实施能力建设培训班期间,互助县文化体育局和陕西省文化厅交流,互助县文化体育局提出了农民演员和文艺爱好者的需求清单,郭靳世就是其中一员。闫国良说,他们把培训需求报给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文化厅给予了大力支持,请来名家为他们培训。“我们去了50个人,演员、灯光、服装都有,陕西的各位名家老师都十分认真地手把手教,令我们十分感动。”闫国良说。

如今,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准备在全省以这种形式开展基层群众文艺爱好者和文化志愿者培训工作。通过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力争今年打造一个“三区”人才工作县级示范点,举办一期全省“三区”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实施能力建设培训班,使青海省“三区”专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