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内容

打破陈规 面对市场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01-19


西安鼓乐的今夕对比

作为流传在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汉族民间大型鼓吹乐,西安鼓乐目前的传习情况不容乐观。“新一代传承人的召集是各鼓乐社面临的主要问题。”1月7日,在陕西省文化厅联合西北大学在西安主办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研讨会”上,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表示,陕西将启动西安鼓乐传承十大工程,通过在何家营以及周至南集贤东村、西村建立多个鼓乐传习所,成立西安鼓乐发展保护研究院等具体措施,助力西安鼓乐传承发展。

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中国古代的交响乐”的西安鼓乐,起源于隋唐,至今仍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谱、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西安鼓乐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安城区内的鼓乐社仍有很多,然而到了今天,仅剩城隍庙乐社、大吉昌乐社、何家营乐社、东苍鼓乐社、南集贤东村乐社、南集贤西村乐社6家,西安鼓乐面临传承困难的严峻现实。

“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诸多实际问题暴露出来,比如传习场地不够、年轻人不愿意学,等等。”面对记者,大吉昌乐社社长苗东泰忧心忡忡。他说,由于城市改造,大吉昌乐社原有的排练场地被迫拆除,目前仍没有排练和演出场所,下一步如何发展困难重重。

“学员少、收入低、无演出平台也是乐社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何家营乐社社长何中信说,由于教育部门和不少家长不认同、不支持,何家营乐社一直试图推行的“鼓乐进校园”工程进展并不顺利。现年64岁的何中信是西安鼓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仅存的三人之一,对于西安鼓乐未来的发展他也不乐观。“尽管乐社目前已打破‘传男不传女’的陈规,但由于无法‘养家糊口’,乐社仍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村里的年轻人都知道流行歌手,却对传承鼓乐的这些老人一无所知。”他说。

“西安鼓乐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保护的根本就是要创新。”从事西安鼓乐研究多年的音乐学家乔建中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西安鼓乐”研究六十年》的报告,对60年来西安鼓乐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及为保护传承好这一古老艺术,陕西省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所做的各种努力做了简要总结。乔建中说,西安鼓乐60余年间经历了三大阶段的调研,已先后出版《西安鼓乐研究六十年》《西安鼓乐全书》等,《西安鼓乐大典》已列入国家出版物序列,目前西安鼓乐已经到了传承、创新、振兴的重要阶段。

对此,长期从事陕西文化研究的陕西省原副省长张伟也表示赞同:“创新尤为重要,各乐社要勇于面对市场,打破陈规,实现演奏方式及器乐等创新改革。”

“各乐社不能光靠政府的扶持,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和传承中来,创作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曲目,要依靠创新吸引更多年轻力量。”东仓鼓乐社负责人赵筱民介绍,东仓乐社在大唐芙蓉园的演出已坚持了10年,可以说既让古老的乐社焕发了生机,也解决了乐社成员的收入问题。而周至南集贤西村乐社负责人田孝梨表示,现在很多孩子学习国学给了他很大启发,乐社可以尝试通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孩子们爱上西安鼓乐。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在研讨会上提议,西北大学同西安音乐学院成立西安鼓乐研究院,藉此将西安鼓乐研究发展纳入专门机构,确保有专项资金、专职人员管理,同时将六大鼓乐社管理纳入西北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未来可以借助光影全息技术结合陕西独特的周秦汉唐音乐元素制作现代音乐,让传统音乐实现产品化、产业化、数字化发展。据了解,西北大学近年来已成功运用多种现代高科技技术融合周礼乐、汉乐曲元素制作成现代音乐,网络点击量屡创新高。

“通过省市联动、‘三府联动’(政府、学府、乐府)、科学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将西安鼓乐艺术传承好、保护好、创新好、发展好。”刘宽忍表示,陕西省、市两级有关部门将积极联动,加大对西安鼓乐的研究力度,将所有成果汇集起来,以传承创新为题,向陕西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做专题汇报,争取支持。同时,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除了政府搭建平台、出台政策之外,学校和社会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共同推动西安鼓乐科学发展。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谢自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