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泉州电影业发展有望加速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6-12-28

泉籍演员姚晨出演《捉妖记》(CFP 图)

◀学生们参观在泉州中心市区一家影院举办的百年电影海报展

(曾广太 摄)

《深流不息》是泉州本土打造的院线电影(CFP 图)

泉籍演员龚蓓苾出演《独自等待》(CFP 图)

现状 分析

泉州市场发展看好 票房三年增三倍

我国于2002年实行电影产业化改革,成效显著,201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近年来,国产影片年产量保持在六七百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和全国票房持续高速增长。2015年,观众人次达到12.6亿人次,全国票房达到440.69亿元。尽管今年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

据泉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科技事业科许云常介绍,在泉州,2012年的票房收入是8187万元,观影人次是223万;2013年的票房收入是1.2亿元,观影人次是336万;2014年的票房收入是1.62亿元,观影人次是451万;2015年的票房收入是2.5亿元,观影人次是703万;今年1—10月的票房收入是2.3亿,1—9月的观影人次是639万。从2012年到2015年,三年内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均增长了三倍多。

许云常表示,近年来,在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下,通过新建、改建等渠道,着力推动影院、影城等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电影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全市已实现每个县(市、区)均有一家或多家影院。不过,不少影院的影厅数量有待增加,市场也有待进一步培育。

产业链有待完善 留住创作拍摄人才

近日,一部泉州“80后”、“90后”青年陈家森、汤旗虹、谢敬雄联合撰写的电影剧本《南少林·剑经》,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许可拍摄。在这之前,还有许多活跃在电影舞台的泉籍文化人士、企业家,如《红高粱》第一编剧陈剑雨,投拍《木偶传奇》的刘三川,投拍《永春白鹤拳之擎天画卷》《徒弟》的周将哲等。他们对于电影的热爱,带动了一批有志于投身电影产业的泉州人进入这一行业,为泉州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虽然如此,目前泉州的整个电影产业链仍处在初级阶段。“泉州虽然是一个品牌之都,但是泉商对于电影投资的热情总体不高。”泉州市电影家协会秘书长杨茂盛表示,泉州尚未形成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剧本创作、电影拍摄制作、宣传发行等几个环节还比较薄弱。

事实上,整个福建省在全国电影总量中所占份额不大,成熟的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更是凤毛麟角,缺乏独立完成从项目策划、拍摄制作、宣传发行的能力,这与北京、上海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无法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从近几年福建的审片情况看,年产影片只有10部左右,一些影片的社会效益、艺术价值和市场收益都不尽如人意。

“泉州电影产业链需要进一步完善,营造浓厚的电影氛围。”福建青年电影导演杨木生认为,如果一个城市的电影艺术氛围不浓厚,基础配套不完善,再加上资金投入有限,是很难吸引电影人才的,更难把电影艺术人才留住。

政策

解读

《电影产业促进法》

带来利好

2003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开始起草,经过漫长的“孕育”过程,承载了几代电影人的热切期盼,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电影产业促进法》。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它究竟将为电影带来哪些利好,对文化产业发展乃至社会进步有何意义?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专家和电影从业人士。

准入门槛降低

激发市场活力

《电影产业促进法》取消了电影制片单位审批、《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审批等,下放了电影片审查等多项行政审批项目,简化了行政审批程序,并注重加强监管力度。

“只要符合电影摄制所需的资金、人员等条件的企业或组织都可以申请拍电影。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今后将会有更多的电影项目立项,电影创作将更加多样丰富,题材、类型也会更加广泛,使电影产业呈现‘遍地开花’的井喷景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研究所所长刘汉文表示,下放电影片审查等多项行政审批项目, 将有利于地域之间的竞争,激发电影的市场活力。

刘汉文表示,以往拍摄电影必须经过当地有关部门对影视制作许可证做出审批,拍摄完成后再进行审批,从而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程序完成才能正式公开放映。现在不用审查剧本,只需上报提纲,这些因时制宜的政策将调动社会资本、文化力量介入参与电影产业。

严惩“偷票房”行为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偷瞒报票房现象一直是影响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毒瘤”。近年来,电影市场上屡屡传出热门国产电影票房造假的丑闻。对此,《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有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行为,扰乱电影市场秩序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国家‘对症下药’,严厉打击这一不良现象。”国内知名电影理论家颜纯钧分析,院线往往以票房作为主要排片依据,而观众又往往以排片率作为选择观看的重要依据。偷瞒报票房不仅虚假抬高了某些电影的票房,也使同档期其他高质量影片的排片和票房受到挤压,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观众的判断。这种恶性竞争扰乱了电影市场的正常秩序,挫伤了潜心进行艺术创作的从业者,因此必须重拳打击。

颜纯钧认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存在一些诸如盗版、偷瞒报票房屡禁不止的不良现象,就是因为违规或犯罪成本不高所致。因此,必须加大对电影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以及对从业人员行为的引导规范,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

保障国产电影

传播中华文化

《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电影院应当合理安排由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所摄制电影的放映场次和时段,并且放映的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三分之二。通过明确规定电影院放映国产电影的比例要求,更好地加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度。

一级导演刘云舟认为,保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电影产业促进法》的一大亮点。他说,伴随好莱坞大片逐年递增的引进势头,面对他们资本、明星、宣传的猛烈攻势,中国电影的发展尤其需要法律来保障和促进。“当然,在规定国产电影放映比例之外,国产电影还应当练好内功,提高创作质量。”

“《电影产业促进法》还对人才培养、电影公益服务、维护观众权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多项内容做出了相关规定。”刘云舟说,《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让电影“有法可依”,对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再加上之前首批艺术院线联盟的成立,电影业或许将会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未来

展望

用电影打造“泉州新名片”

泉州电影产业如何抓住机遇?业内人士认为,文化是一种软实力。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而泉州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和富集区。在政府、资本、民间等多方的合力推动下,泉州的电影将大有可为,打造与泉州经济总量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和声音,形成“泉州新名片”,赋予这座东亚文化之都新的时代内涵。

政府扶持 优化配置资源

电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韩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电影业的发展,1955年对国内所有电影制片商都实施免税政策,时至今日韩国国内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还在从不同方面保证和促进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同时韩国政府鼓励像三星、大宇、现代这样的大财团进入电影界,并且在税收方面实行减税甚至免税。同时,在政策上实行电影配额制,即规定义务上映日。

“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为泉州电影的发展提供借鉴。”一级导演刘云舟说,泉州电影业的发展,政府可以起到引导作用。政府搭建平台,引进社会资本,创新泉州特色电影产业发展模式;政府牵头,企业运作,发挥相关文化资源优势,如泉州特有的文化产业(木偶戏、南音等),整合科技、文化、商业,形成电影产业规模效应,继而产生电影产业辐射效应,提升泉州电影产业软实力。

杨茂盛表示,政府可以合理配置资源,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文化产业,加大电影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例如专资返还、税收减免等;组织各种社会资源来支持电影产业的发展,把主旋律电影作为特殊的精神产品,实行精品战略,团体营销(企事业包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引进人才 填补产业空白

电影被誉为最具艺术生命力、文化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娱乐载体。“电影质量的提高和电影产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电影的队伍素质。人才辈出是电影事业繁荣发展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许云常说,随着全社会投资电影的积极性日趋高涨,随着电影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及电影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对电影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旺盛。

“剧本是电影的根本,应下大力气打磨好,把剧本做扎实。不能凭一股激情仓促上马,应努力培养电影剧本创作人才。”颜纯钧认为,泉州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创意策划、经营管理、高新技术等人才,而这方面的人才目前在本地比较欠缺,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引进电影产业创意人才,制定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带动整个泉州电影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

抱团协作 借鉴他山之石

“电影产业‘走出去’对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提升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业内人士陈辉分析,北京、上海拥有优越的资源和人脉,因此福建同行要“走出去”了解市场,特别是在制片领域,才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提升电影产业整体竞争力。

“对于泉州来说,‘走出去’对于电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杨茂盛表示,加强对外交流,发现自身的短板,努力提升自己的创作、创新能力,这样泉州的电影产业整体竞争力才会上去,从而培育泉州文化旅游市场,成为拉动泉州经济增长的新力量。

刘汉文认为,泉州要提升自身的电影创新力、竞争力,就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厦门等其他城市的交流,抱团协作发展,做强做大电影产业。

相关新闻

永春人出品乡愁电影

《徒弟》本月开拍

本报讯 (记者曾广太 通讯员黄清耀)由冯万里执导的青春功夫喜剧电影《徒弟》本月开拍。青春女神潘霜霜、新生代偶像战天泽、紫微星空旗下实力派演员崔嵩等主创人员近日在永春集体亮相。

筹备了两年的《徒弟》,以闽南文化为背景,讲述一个“90后”的花样成长故事。《徒弟》是继《永春白鹤拳之擎天画卷》之后,出品方推出的第二部功夫喜剧题材电影。该影片出品人、制片人周将哲介绍,《徒弟》筹备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创作期间,创作组不仅深入永春、泉港等泉州多地以及厦门等地方采风,也走访了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地。“作为一名永春人,我有着浓浓的家乡情怀。闽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永春白鹤拳是一张国际名片,电影又是很好的载体。《徒弟》就是一部商业元素包装下的乡愁电影。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闽南文化,更多的海内外游子,记住乡愁。”

据悉,影片将于本月进入拍摄阶段,永春白鹤拳功夫、闽南风土人情等民俗文化,都将在片中原汁原味地展现。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