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内蒙古:打破季节性旅游瓶颈的“法门”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6-11-02

松枫山庄一隅

秋去冬来,随着寒露节气的结束,初冬的脚步日益临近。部分地区的旅游也逐渐进入淡季,旅游季节性问题常年困扰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度假区,门庭冷落的秋冬与人满为患的夏季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旅游度假区在应对季节性问题方面并非无能为力,通过产品和市场的开发,旅游的季节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这方面,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作出了探索。

利用文化旅游资源

规避旅游季节性影响

乌兰察布是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大草原,这里旅游资源富集、产品丰富、文化厚重、民俗浓郁。

每到暑期,草原旅游呈现火热状态,增幅明显。据了解,今年1月至8月,全市共接待各类游客940万人次,同比增长23.6%;实现旅游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11.1%。然而到了冬季,这里的游客量则会相对有所下降,如何改变草原冬季游的弱势?

对此,乌兰察布市委常委、副市长曾萍表示,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找到了新思路及主攻方向,即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冬季旅游项目建设。“我们将立足于自然、地理、人文、经济等条件,加大体育设施建设,优化体育发展环境,完善体育服务体系,将乌兰察布重点打造成为距离首都最近的冬季运动基地和冬奥会训练场地。”曾萍介绍。

比如,将冰雪运动资源纳入冬奥会组委会视野统筹管理,打造成为冬奥会外国队训练场,争取建成国家冰雪运动基地。将冬奥会相关大型的体育、旅游专业引荐到本市。此外,不断优化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冰雪运动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实现冰雪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打造国际知名冬奥地区。

同时,还将在环京张地区集宁、兴和等地规划并兴建多处冬季运动项目训练场,坚持错位互补发展,形成张家口崇礼以竞技性、高端化为主,乌兰察布以普及型、休闲型、训练型为主,各具优势、相互补充的格局。

此外,乌兰察布相继推出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如集休闲、娱乐、健身、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老虎山公园,白泉山公园以及卧龙山公园,并对霸王河及泉玉岭河进行开发,形成“三山两河”乌兰察布市新地标。

同时,重点建设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主要包括公共性文化旅游项目,如京蒙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察哈尔博物馆、红色旅游项目等,以及市场性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如集宁皮革文化产业园项目、“三山两河”旅游开发项目、集宁路遗址文化产业园、四子王部落郡王府开发项目、神舟太空体验项目、兴和县涝利海文化旅游项目、隆盛庄古镇文化一条街项目等。

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自然景观,文化旅游资源的品质不易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在旅游淡季,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将博物馆、民俗风情等纳入旅游产品体系。

开发自然资源脱离型产品

缓解旅游季节性

如何打破旅游季节性,赤峰走在了全区的前列。赤峰是中国北方草原文化旅游的佳境胜地,这里风景壮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山峰、沙漠、草原、森林、温泉、冰雪、花岗岩石林等自然景观,珍稀动植物、蒙古族风情、文物古迹等诸多旅游资源类型一应俱全。

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赤峰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缓解旅游季节性的一大举措。据了解,赤峰目前共有马鞍山葡萄酒庄园、宁城县松枫山庄、红山区万泉山庄、喀喇沁雷营子、林西七合堂等农、林、牧家乐556家,能同时接待2.5万人。在这里,一年四季都其乐无穷。无论是春观鸟赏花,夏伺农事,金秋采撷,冬赏雪景,所看所玩、所吃所用,都可以享受蒙东、辽西、冀北独特的味道。

以宁城县松枫山庄为例,该山庄位于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上游——大坝沟,是宁城县精心打造的保护区第一家生态旅游景区,景区总面积5000余公顷。

松枫山庄建筑格局为两进式院落,前院为草房,后院为四合院。客房用木栅栏隔开,形成一个个单独的院落,体现出农家小院特色。松枫山庄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茅草屋、石板屋、青砖黑瓦房、大红瓦房院落,感受浓郁东北民俗文化。

景区和山庄于2004年开工建设,营业10多年来,景区和山庄建设以及经营都突出当地民俗文化特色,与当地农村农民紧密结合,共同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10年来景区和山庄建设从未停歇,经营规模和服务项目逐年扩大,接待能力和档次稳步提升。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餐饮特色,与周边广大农村农户携手共建旅游市场的开放式发展模式,以及第四纪冰川遗迹、踏冰赏花等独一无二的绝美风光,已形成品牌效应。

据了解,现大坝沟景区和松枫山庄年接待游客已达10万人次以上,而且每年按着20%左右的比例增长,年综合产值已达600万元以上,年上缴利税达30万元。

景区可为游客提供舒适周到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完全能够胜任自驾沿路驿站的任务。

赤峰对乡村旅游的开发为当地的旅游起到了稳定而长期的作用。

打造全域旅游

实现小格局向大格局的转变

近年来,为顺应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程发展机遇,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的转变,乌兰察布市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如申报成立乌兰察布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成立旅游集团公司和旅游传媒公司,并推动旅游综合执法改革。

曾萍介绍,在打造旅游品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从2015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制定规划和标准启动创建全国首家自驾旅游示范城市,按照规划标准,年内建成集宁区红海子体育公园营地、兴和县京蒙游客驿站及营地、凉城县岱海温泉、中旗辉腾锡勒、后旗火山草原等7个自驾车营地或驿站。这些营地建成运营后,将极大地方便自驾游客加油、加水、维修、住宿等方面的需求。

在区域合作方面乌兰察布市更是走在了全区前列,建立了与北京市石景山旅游委的合作机制。以自驾游、休闲游、红色旅游、冬季旅游、房地产等为依托,建设对北京客源地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旅游企业以乌兰察布为旅游目的地。此外,两地相互开展旅游推介,互惠互通,形成双方互为客源地的机制。

尽管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打破旅游季节性的瓶颈。但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乌兰察布市的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景区建设和升级步伐缓慢;市场监管、诚信体系和文明服务体系建设仍然乏力;中心城区旅游产品体系不够完善,集散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融合深度不够,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的文化含量仍然偏低等。

对此,相关部门也提出了具体建议,比如,出台旅游用地优惠政策,在确保基本农田的红线范围,加快对林地、建设用地、集体用地的产权确权,确保土地在流转、经营过程中权责明晰,便于旅游资源开发。结合旅游扶贫,在规划设计、项目资金方面给予乡村旅游一定的扶持,做大做强乡村休闲旅游。

此外,在精品线路规划设计、宣传打造等方面将乌兰察布市纳入呼包鄂旅游经济圈。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