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积极扶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科技服务、文创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为老城区带来新活力。图为在西街旧面粉厂举行的“大罐秀”。 (资料图片)
受益于“数控一代”生产线,梅洋塑胶一跃成为年产超万吨超薄环保餐具的生产企业。 (张九强 摄)
鲤城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汉威机械创新研发的“全伺服无轴传动高速婴儿尿裤生产线”,产品品质在同行业排名国内第二、世界前十。 (张九强 摄)
在鲤城,历史底蕴深厚的古城和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城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图为获评省级文化旅游街区的新门街。 (张九强 摄)
位于鲤城区涂门街的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张九强 摄)
这是一片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热土。
对望千年的东西塔、红砖古厝燕尾脊,这是城市的市井喧嚣中一抹古色古香的宁静,这里保存着完整的古城人文脉络,承载着泉州独特的历史风貌和精神内核。刺桐花开花落,古港潮涨潮退,见证了泉州与“海丝”的不解之缘,传承着从历史深处走来生生不息的闽南文化。
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为古城的鲤城区,如何突破制约瓶颈,争立潮头辟新天?以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上新台阶起笔,鲤城从容作答。2015年GDP突破2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20亿元(按100%口径为30.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2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62%、8.6%和11.67%。放眼全区,传统老牌产业以“智能化”的崭新面貌亮相,新兴产业逐渐迸发力量,政府角色在大规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积累更多经验。置身创新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风口”,鲤城阔步向前。
□本报记者 殷斯麒 通讯员 林朝阳
一
“制造”迈向“智造”
打造经济新增长极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近年来,改革与创新两辆并驾齐驱的马车,引领鲤城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
推广“数控一代”,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机器换工”在鲤城区企业中争相上演:梅洋塑胶近3年来投入研发资金1816万元,建立“数控一代”生产线,年产值提升3倍以上,一跃成为年产超万吨超薄环保餐具的生产企业;汉威机械创新研发的“全伺服无轴传动高速婴儿尿裤生产线”,销售网络延伸至日本、俄罗斯、南美、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地,产品品质在同行业排名国内第二、世界前十;海天材料引进全流程数字化印染工艺控制系统,在印染环节实现标准化、数字化管理,引进服装jde管理系统,对服装供应链上的打样、计划、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主要环节进行整合,一个时尚梦工厂正蓄势崛起。
在更广的范围内,创新的活力在企业中涌动,推动鲤城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截至目前,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近50%;产值超亿元企业从36家增加到82家,上市企业从6家增加到11家。创新支撑更加有力,组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两个服务中心”,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企业创新人才,二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6名,获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
二
项目带动发展 产业提档升级加速
新常态下,每个企业都在思考、在探求、在奋斗: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新的动力在哪里?如何转型升级?产业如何发展,考验着决策者的目光。
鲤城区坚持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补上短板为取向,以培育新产业、发展新业态、拓展新模式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以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科技服务、文创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增,第三产业创税对财税的贡献比重提高8.9个百分点。
以重点项目带动,找准经济工作的突破口。目前,聚源国际项目加快推进;龙头山项目前期手续取得实质性突破,市歌剧团搬迁方案已初步确定;延陵、高山、向阳新村等安置房项目推进力度明显加大。为加快推进百日大会战49个在建重点项目,政府全方位服务,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提高行政审批力度、同步推进招商选资,力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总量130亿元以上。
三
古城新区齐头并进 城市建设大笔挥毫
走在鲤城区,你可以触摸到文化历史的温度,也能感受到现代新城的魅力。近年来,鲤城区树立城市建设新理念,强功能提品位,古城新区协调发展。
古城,立足文化复兴。配合泉州市实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通过街区整体提升和个体建筑修缮相结合,留形、留神、留人、活化。实施百脑汇、向阳新村、开元盛世广场等项目,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留文留魂留乡愁”为建设理念的“聚宝城南·闽南文化生态园”加快推进,依托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突出“海丝”特色。中山路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新门街获评省级文化旅游街区。
新区,突出城市更新。立足打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区,坚持大片区开发,聚产业、聚服务、聚人气,策划实施江滨南路沿线、站前大道两侧、笋江路两侧、南迎宾大道北侧和紫帽山—乌石山“五大片区”建设。其中集商住、教育、医疗、酒店、市场为一体的笋江城市综合体基本建成,形成江南新区核心新地标;站前大道两侧片区(一期)四个地块正抓紧征地拆迁并同步推进招商工作;滨江片区(金塔段)与葛洲坝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继续实施“美丽社区建设”五年行动,53个社区完成标准化建设。获评国家级生态区。
交通、景观、水流域、城市建设不断提升,鲤城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内涵不断丰富,成为一片宜居宜业的沃土。
四
兜底线补短板 居民幸福指数攀升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一座城区的温度,在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幸福指数。一切发展为了民生福祉,本着这样坚定信念,鲤城区坚持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重视民本民生投入。“十二五”期间,该区每年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均占财政支出的60%以上、年均增长14.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长10320元、年均增长9.2%。
精准扶贫,出台《鲤城区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今年将确保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4568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去年至今8个在建安置房项目完成投资近4亿元,东浦、锦美、新塘安置区顺利投入使用。
医疗改革,牵挂居民的心。鲤城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市中医联合医院投入使用,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在中心城区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理顺信访投诉机制,提升“万阿姨”、“马大姐”等调解工作品牌,建立“商事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和家事审判工作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7.5%。综治“三率”始终保持中心市区首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称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覆盖区、街道、社区三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四项主要控制指标同比“三降一升”,被评为市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先进单位。
五
从严从实抓党建 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抓住党建工作这把“金钥匙”就等于抓住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牛鼻子”,如何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如何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鲤城区进行了深入探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鲤城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该区积极组织开展“我心中的合格党员”主题征文活动,举办“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知识竞赛,开展“微故事,大能量——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迹征集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典型,汇编《榜样的力量——鲤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事迹摘编》,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该区还择优遴选基层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工作表现优秀的8位党员,组建学习教育讲师团;创办“大讲堂”、设立“党员学习沙龙”、整合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扩大学习教育的辐射范围。
主动靠前服务,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实施加快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中,鲤城区积极引导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完成重点任务、破解发展难题上攻坚克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深化“红色力量·助推发展”专项行动,结合企业生产开展“比创新·比业绩”活动,组建党员科技攻关小组,搭设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载体,发挥党员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方面的模范作用;健全“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考核机制、深化“515”绩效问责体系,推动机关作风转变。
干部队伍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从严管理干部上,鲤城区建立覆盖全区干部的“3+1”实绩公示法、科级干部评优“负面清单”等一系列制度。密切联系群众,持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三强五好”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双联双帮”、干部驻社区蹲点等活动,组建“两新”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实现全覆盖。深化提升“清风·春风”廉政文化品牌,依托“鲤城区纪委监察局”网站和“清廉鲤城”公众微信号、“掌上廉政书屋”等载体,常态化对接古城廉政文化,让崇德重礼和遵纪守规相辅而行。随着从严治党各项举措深入落实,鲤城区的各方面正能量不断汇聚,党的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