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9月8日讯 一提起云南,很多人就会联想到丽江、大理等古城,以及火热的少数民族风情。那里的山水不可复制,星罗棋布的民宅古居却是可以换个地方重建——有位晋江女孩就正在干这么一件现代版“愚公移山”的“傻事”:深入云南的小村落,收购各种旧门窗、老房梁、破家什,再把这些老木头一件件加工雕刻,然后运回泉州,为建造富有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的民宿工程做准备。
胡洛錡工作中
这位晋江女孩,就是泉州雅趣阁木雕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洛錡。
十几岁闯荡云南
在此之前,胡洛錡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创业路。
对胡洛錡来说,每天与老木头打交道是件很开心的事。
十几岁的时候,胡洛錡就离开家乡晋江梅岭,远赴云南打工挣钱、闯荡江湖。19岁那年,她拿着打工积攒的1万元开始创业,租了个小门面,在云南的景区卖快餐,短短3个月时间,她赚到人生“第一桶金”6万元。
用这6万元,胡洛錡开起奶茶店,销售的是用牛奶和茶泡出来的新鲜奶茶,与别人用奶茶粉冲泡出来的相比很有特色,她的奶茶店迅速走红,直至发展成后来的98物语咖啡厅连锁机构。
加工厂里的”雕民“
就在咖啡厅生意做得正红火的时候,胡洛錡却“不务正业”起来——她爱上了收集云南老木头,接近于痴迷。其创业人生也因此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
8年坚持收老木头
“云南农村有大量木结构老民宅,又经常遇到拆迁。”胡洛錡说,在很多人眼中,这些拆下来的老木头都是废品,可在她看来,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木质密度很高并且因饱经岁月风霜而独具价值。
车轮和牛犁等老木头拼出来的”沙发“桌椅
为了方便收集和存放云南老木头,2008年,胡洛錡在昆明水寨建起了一个加工厂,最初的想法是把老木头通过重新拆组或雕刻,把它们变成艺术品卖出去。
是年,胡洛錡偶然地在丽江结识了钢笔画艺术家孙先生,两人一个有才、一个有材(老木头),双方一拍即合,立马结成创业伙伴。于是,从少数民族图腾、景区商业广告牌,到云南民宿的床、茶几、烟灰缸、台灯等,都成了胡洛錡和孙先生的艺术商品,这个时期的主要销售市场在云南。
当“不务正业”变成了主业,胡洛錡对云南老木头的收集也转变为收购。“拆迁不是一直都能碰上的,那就得主动找村民收购。”她说,于是他们就在当地的村口摆起了“档口”,谁家有不要的猪槽、旧家具、破犁背,就卖给他们。
五行花架
随着老木头的屯积,昆明水寨加工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一个村常住人口600多人,其中有202个成为加工厂的“雕民”。
时光如梭,2015年,胡洛錡回晋江五店市开了家咖啡馆,独具特色的装修风格吸引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她的老木头艺术与商业价值被家乡人发现。相关部门开始劝说胡洛錡返乡创业,把资源带回泉州。
这,是她创业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回泉建造“民宿村”
在丰泽区通源街,记者看到了建设中的“云南风情民宿村”。这只是记者的形象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因为项目还在施工中,主体和结构已初步建成,即将进入内装修阶段,最后的面貌还未显现。
据介绍,这个“民宿村”实际上是个4000多平方米的民宿体验馆,总共是37间民宿加1个咖啡馆。按规划,这37间民宿每间都各具特色,大部分是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古居风格,另外还会有“现代工业风”和其他地方风情的民居风格。
用老木头的边角料做的会所酒桌
可以想像,建成之后,这个“民宿村”将会是泉州一景,但它并不是创业项目,更不是创业成就,而只是胡洛錡回泉创业的一个起点,一个展现其工程建造能力的展厅。
左手收集云南老木头、驾驭昆明水寨加工厂的特色雕艺,右手向泉州乃至整个福建市场输出特色民宿工程建设服务,这才是胡洛錡现在运营的商业模式。
“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已落地三明,是一个景区项目,总投资3个亿,其中1成预算要做特色民宿、酒吧和咖啡厅,这部分价值3000万元的工程订单就交由我们来做。”胡洛錡说,她更希望的是能在泉州市场打开局面,毕竟,泉州才是家乡。
目前,胡洛錡执掌的泉州雅趣阁木雕工艺有限公司旗下系列淘品创客工厂开办在洛江双阳,那儿的厂区摆放着许多云南老木头和艺术成品,收集的范围扩大到旧轮胎、老机械等,平日里让一些90后的年轻人组织线上的小物件销售工作。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谢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