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内容

学术之舟 交流之途 友谊之桥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6-09-08

9月的广西南宁,依旧是半城绿树半城楼的怡人景色,在邕江北岸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内,第11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即将如约而至。来自一衣带水之地的东盟文化友人带着和平友好、共同发展的心愿再次相聚绿城,探索文化合作与发展的可能。

2000多年前,由广西合浦始发南下的“海上丝绸之路”拉开了中华民族与东南亚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序幕。如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日益密切,文化交流在其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内容,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历经11年风云变化,已然结下硕果。通过论坛的作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文化领域达成了共识,为各国间开展丰富而卓有成效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友谊在文化的浸润中绵延流长。

高层次对话与合作的平台

永久落户于南宁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与东盟一年一度的国际盛事。与博览会同期举行的中国—东盟文化论坛脱胎于“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迄今已吸引了2000余名东盟各国乃至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文化官员、学者以及民间有识之士的参与,他们共同探讨和分享各国的文化理念和经验措施,用他们的声音影响着中国与东盟的文化发展态势。

自创办以来,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涉及的领域从文化产业扩展到文化艺术、非遗保护,从公共文化服务到文化人力资源培训,并在艺术创造、文化遗产、文化人才、节庆活动等多个领域拓展了中国与东盟的对话与合作的空间,也搭建了中国与东盟在人文领域事务高层次的交流平台。此外,东盟秘书处、东盟基金会、中国—东盟中心等国际机构力量的注入也让论坛进一步迈向国际舞台。

“这个论坛深受中国与东盟文化人士的欢迎,他们能够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同时把视角和眼光带入中国—东盟文化合作的对话当中。”菲律宾驻华大使艾尔琳达·巴西里奥高度评价论坛的作用和价值。

经过用心耕耘,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在中国与东盟文化领域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磋商对话,中国和东盟各国相继签署了《南宁宣言》、《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等文件;提出了提升中国—东盟公共文化服务的《东亚图书馆南宁倡议》和国际合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联合申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吁;编印了共享文化艺术资源的《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集》、《中国—东盟主要国际性艺术节名录》。2013年,中国—东盟文化论坛获得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论坛”的称号。

“走出去”“请进来”展示八桂文化

借助中国—东盟文化论坛这个平台,中国与东盟从官方到民间,在演艺、文化产业、节庆会展、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旅游和文化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而频繁的合作,文化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上世纪60年代,电影《刘三姐》引发的风潮曾经席卷东南亚。前不久,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再次把这股热潮带到了泰国、柬埔寨和马来西亚,所到之处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柬埔寨金边的演出门票更是在一天之内全部售罄。

“这是我看过的最接地气的新春晚会之一。”今年春节期间,新加坡市民许博林观看了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欢乐春节——壮风桂韵中华情”文艺演出后说,这场演出既充满了传统新年的特色,又融合了新加坡文化与广西少数民族风情。

广西与东盟地缘近、人缘亲、民风通、联系紧。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黄宇表示:“广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和对东盟开放的前沿窗口,在中国对外开放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广西加快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有更加广阔的空间,更灿烂的前景。”

近年来,广西积极探索,已成功搭建了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海外“欢乐春节”、承接重大建交展演和共建中国文化中心五大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平台,并逐步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对外文化输出体系。据悉,“十二五”期间,为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文化合作,广西累计完成重点文化交流合作项目40余个,开展海外“欢乐春节”展演、海外“中国广西文化年”等文化交流活动近300起,涵盖文艺演出、文化展览、人员互访、培训讲座等多个领域。

友谊之河绵延流长

今年6月,南宁迎来第5届中国—东盟音乐周。7天时间,22场精品音乐会、3场各国音乐专家高峰论坛、6场大师班讲座悉数上演,构建了一条中国与东盟各国民间交流的艺术“丝绸之路”。

摄影家胡兵曾说:“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也是友谊的纽带。”马来西亚旅游与文化部国际关系司(文化)副司长拿督杨有恒表示:“文化领域的合作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伙伴关系,促进了地区的繁荣。通过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让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在互利互惠之中取得更大的发展。”文化交流活动和机制不仅为中国与东盟的人民带来丰富的文化享受,更成为双方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例如,与越南海陆均相邻的防城港市,每年邀请越南友人参加青年大联欢、海上龙舟节、元宵足球友谊赛已成为惯例。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为800多家中外企业提供了展示各自国家文化形象、非遗、出版物、电影电视等文化产品的平台。“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成为各国中职、高校的艺术类学生展示风采的重要窗口。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正如东盟秘书处助理秘书长、文化信息处主任阮奇英所说,文化正成为东盟区域发展的新的驱动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谢自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