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纪念明十三陵定陵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拉开帷幕。据悉,十三陵将借助科技手段,全面升级安保措施。
明定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和他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是我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按计划大规模发掘的皇陵。然而,定陵地宫发掘中留下的遗憾和教训,最终促成此后中国文物考古形成的“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的基本方针。
近两年,全国文物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与十三陵相隔不远的清东陵去年以来已接连发生数起盗窃案件,全国古墓葬被盗掘、文物建筑构件和附属文物被盗卖的情况较为严重。
面对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2015年底,十三陵启用了新的地下文物库房,3000余件定陵文物找到了安全妥善的存放之处。在此基础上,十三陵对所有陵寝加装了智慧化保护措施,实现360度无死角视频监控和红外感应的防盗掘系统,再加上护陵员24小时守护,基本可以做到“只要铁镐一动土,系统就能发出报警” 。
十三陵特区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不仅对所有陵寝的监控、红外探测、防盗掘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新,而且增加了重点监控区域,所有陵寝的宝城周边都安装了感应式防盗掘系统。此外,十三陵正在筹建一个大型监控中心,可以汇总所有的监控信息,便于实时全面监测。
防控措施的升级还便于特区办及时监控陵寝内游客游览状况,对突发状况进行应急处理。此前,“十三陵地宫内祈福钱币成堆无人清理”的图片引发网友热议。十三陵特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虽然难以杜绝,但在监控系统的帮助下,景区可以及时清理游客投币,并对游客行为加以适当引导。(赵婷婷)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