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离不开资金。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从管理基金数量看,创投基金只占到5%;从管理资金规模看,创投基金规模占比也仅为5.58%。
近日,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第15届峰火文创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文化产业创业与投融资”主题各抒己见。创业者如何练好“内功”,如何改善当下的投资环境等均成为热门话题。
创业者应练好“内功”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峰火文化创意中心主任陈少峰结合其对于创业趋势的研究与把握,为创业者通俗地解释了他眼中的“商业模式”“产业链”和“多元化”等概念。
陈少峰认为,“逻辑性+体验性=好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无疑是资本追逐热点和做投资决定时的重要参考。逻辑性是指商业逻辑。他以北京小剧场为例,很多小剧场是戏剧“同好者”的“乌托邦”,但稍多些投入就超预算、没利润,所以不是好的商业逻辑。体验性则代表着好玩、好看、好用,带有温度与感情的产品,才最具用户黏性。
陈少峰建议创业者从“落点+模式”进行产业链探索。全产业链是当下许多企业的目标,但产业链打造并非凭空而来,需要通过一个落点的深耕,加以模式的复制延伸开来。“建议很多创业者从一个业态入手,把一个行业研究透彻再进行跨界。”至于业务多元化,陈少峰认为“互联网思维+跨界融合”,应成为众多创业者的首选。
“天使投资一个很重要的落点就是投对团队。”陈少峰还建议创业者树立企业家精神,包括直觉、激情、创新、个性等。直觉即企业家的洞察力,无比重要;而从无到有去创办一个企业,本身就需要巨大的激情。另外,“文化产业从‘可复制’视角看叫产业,从创新创意角度则叫文化。”他说,文化创业者应该始终保持激情和创新精神,国际上众多成功的风险投资都是因为企业家很厉害。
作为“软银”曾经的执行董事,付岩是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名先行者。他认为在文化创意产业里面最关键的词是“创意”,在进行商业化时创意将会发挥无穷无尽的魅力。未来一切行业都是创意行业,没有创意无法引起别人的共鸣,无法真正走入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是精神商业。”付岩说,精神商业取代功能商业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创业者们需要用工匠精神去考虑问题,走以人为本、回归本原需求的思维方式。
创业投资环境不容乐观
与创业者息息相关的是创业投资,服务于创业初期的投资按阶段分属于早期投资,主要由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组成,服务于种子期企业——只有构思、概念或只有创业者、技术专家,没有管理人员,或产品原型未开发阶段的创业者,也服务于启动期的企业——完成企业计划产品原型,但在测试中,拥有管理队伍,产品准备上市等阶段的企业。
然而国内的创业投资环境却不容乐观。8月4日,由北京创业投资创新服务联盟举行的第一届会员大会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秘书长贾红波揭示了一组数据,一方面代表着我国创投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另一方面也印证着创投力量的不足。
据介绍,国内创投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上升时期。截至8月初,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16478家,其中创投基金为1163家,占比为7.06%;从管理基金数量上看,私募基金36832只,创投基金为1840只,只占到5%;从管理资金规模计算,私募基金整体备案规模为7.5052万亿元,创投机构备案规模为4186亿元,基金规模占比仅为5.58%。目前天使、VC投资和并购基金相比于PE基金显得比重较小,股权投资领域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局面。
在采访中,陈少峰也列举了创投界的几种现象:一是天使投资、创投类基金很少;二是国内投资界缺乏长期投资和风险投资概念,国内大多基金退出周期为3至5年,一些企业刚要步入快速成长阶段他们却跑了,以BAT为首的一些互联网企业,背后大股东都是老外,这是很可惜的事情;第三,很多投资公司不愿意承担风险,已经失去风险投资的本貌。比如,很多基金都要求跟投资对象签订对赌协议,如果投资对象业绩没达到指标就会收走更多股权;另一些基金则干脆要求利润保底,如果约定周期内企业利润达不到要求,就要企业掏钱或股权进行补偿,从某种意义上看更像发放高利贷的公司。
“现在活跃的基金都是从A轮投资开始的,大多都集中于企业上市前的最后那个阶段。”陈少峰说,从投资回报比看,现在基金也都趋于稳健型、融资型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但依靠的是资金量大、换取足够股权后带来的利润。“从目前看,创业者不能盲目跟风,投资界也应该转变理念。”他说。
呼吁建立“三创机制”
“呼吁创投界建立一种‘三创机制’,推动国内创业环境走向更高级的形态。”陈少峰说,文化企业在初创阶段,必须拥有创业+创业投资+创业辅导,以提高众创成功率。国内现在主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者们蜂拥而至,另外两条却严重不足。如果拥有“三创机制”,有创业理想的大学生马上可以进行;不然的话,大学生要先进入社会工作,积累经验和资源后再涉足创业。
同时,国内现有的众创空间,大多从本质上不具备投资和辅导能力,因为里面根本没有配备创投机构和孵化辅导机构。很多众创空间甚至是从原先的文化产业园区改名换姓而来。
以腾讯系的众创空间为例,腾讯通过开放自身成熟的全平台资源,搭建联合办公场所和第三方服务平台,打造融资、人才、培训、媒体等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创业所需的人力、资金、资源、成长等要素。有些城市开辟的腾讯众创空间,则是凝聚某一与腾讯有业态相关的上下游公司和创业者,这些公司与腾讯的业务能发生融合共鸣。
陈少峰也认为,国内应当涌现不同主题的众创空间,即基于某种业态,吸纳业态相关的创业者入内,由深谙该业态的前辈机构做辅导,引入在该领域富有经验的投资机构。“所谓创业投资和辅导,需要在资金之外能给创业者介绍资源,所以最好都是在特定领域有经验的机构。”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