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内容

中国科幻最缺多元产业生态链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6-05-16

80后科幻作家郝景芳入围雨果奖,其意义不只在于这一事件本身,有评论说,这让刘慈欣的《三体》不再是孤胆英雄,让大众对中国科幻的关注,从一个焦点,逐渐扩大到整个群体。郝景芳、陈楸帆、宝树、飞氘等一批年轻的科幻作家日前加盟果壳网旗下“未来科幻大师工作坊”,今天将在北京展开首期活动。

对于中国的科幻产业来说,这是一次将产业链上各方人士聚到一起共同创作的“试水”。有专家认为,科幻不仅仅是小说,更应该是一个多元的生态。这个生态需要一批成熟的创作者,需要导演、编剧、美术设计等许多岗位,以及一整条健全完善的产业链。而中国的科幻产业目前缺少的,是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思维接轨,以及各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才。

让产业链各环节思维“接轨”

随着《三体》改编的舞台剧和电影将在今夏陆续亮相,中国科幻产业化的齿轮,也似乎已经开始隆隆转动。立项的中国科幻电影数量,在前年还是个位数,去年达到近百部。

然而,科幻产业市场的突然打开,却也让优质原创内容的匮乏凸显出来。中国目前除了刘慈欣以外,尽管还有几十位不错的科幻作家,仍然远远无法满足巨大的内容需求。《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和科幻作家韩松不止一次提及,中国科幻文学的后备力量不足,许多年轻作者创意较为陈旧。国内每年出版的原创科幻小说数量不足100本,而美国科幻界一年大概要出版1000多部小说,差距显而易见。

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大症结,是大量产业开发环节人员与科幻的“脱节”。在缺乏科幻思维的情况下,如何画出相应的动漫场景,如何进行电影剪辑,都是环环掣肘的问题。韩松举例说,某些涉及机械题材的国产科幻电影,因机械设计上的问题导致科幻感较弱。导演、编剧在理性思维上的欠缺,导致电影在场面、情节逻辑等多方面表现出科学上的幼稚。

未来科幻大师工作坊负责人、科幻评论家李兆欣说:“很多其他国家的科幻产业有比较成熟的体系,他们有专门的经纪人、地区性的科幻组织和写作团体,科幻与音乐等其他艺术的跨界也十分常见。”在科幻产业生态中,作者的任务不只是讲好一个故事,还需要与尖端的科学思维挂钩,同时也要跟产业改编、艺术实现的思维接轨。因此,工作坊把与科幻有关的、不同行业领域的人都拉到一个平台,让大家在思维的沟通和激荡中合作创作。

产业开发需要更多细分人才

超人与蝙蝠侠的战役刚刚落幕不久,美国队长与钢铁侠又硝烟乍起。如今,在全球的银幕上直接可见的,是一个个科幻IP惊人的资本兑现。国内科幻IP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据业内人士透露,科幻小说的改编版权费在近3年中涨了十多倍。

某编剧经纪平台创始人朱博文说,科幻题材具有非常高的商业价值。一方面,国外科幻大片的卖座证实了观众对这一类型片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从IP投资的角度考虑,科幻尤其适合做影游联动,较之于都市言情、冒险等题材,更方便进行游戏业务的延伸。

目前,国外已经形成了几种主流的科幻产业发展模式,比如美国主要依靠电影,每年的票房前十名中有一半是科幻影片,而日本科幻产业的重心则在动漫。“中国不一定要走他们的路。比如我们从游戏、期刊起步,从过去证明是成功的,接下去也可以继续把这些核心市场做好,再进行周边的尝试。”北京师范大学科幻创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岩说,国外科幻产业的模式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是分析各国的经验,跟中国的情况进行比对,考虑合适的盈利模式。《三体》的改编,就是“影游联动”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吴岩看来,《三体》IP开发商游族网络的更大野心可能不在于电影,而在游戏。

不过,IP改编授权有年限,在这波科幻IP购买热潮之后,如何及时、系统地进行开发,仍是许多人担心的问题。“产业的整体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比如熟悉科幻的导演和编剧、科幻画家、概念设计等,但这些领域的人才都太少了。”吴岩说,国外的科幻产业业已成熟,对于新人来说有大量的实习机会,但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些普及科幻知识、创意的培训,以及这些科幻细分领域的大展、大赛。(文汇报)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