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3岁的洪世键走上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岗位——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团长。十年后,一个曾经濒临解散的县级剧团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成为执南派掌中戏之牛耳的剧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泉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代表国家舞台艺术形象不断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说起剧团令人瞩目的成就,自然离不开年轻有为的洪世键,因为他超常的才干、胆识、眼界与谋略,为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开辟了一番新天地。
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带领剧团走出困境
1997年的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其实已到了“名存实亡”的边缘洪世键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其实也是他在困难面前的主动选择。当时,上级主管部门有意让他到市体育中心当副主任,那是一个条件优越的职位,但是,由于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不愿意看到地方艺术、民族艺术的精粹就这样沦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剧团的活力和剧种的光彩。
当时的木偶境况惨淡:剧团十几个人下海经商了,租住的团址是漏雨的危房,木偶头、乐器、服装道具早已尘埃满布、蛛网漫结,没人、没钱、没场所,一切都必须从新开始。怎么解决剧团的生存问题?洪世键围绕掌中木偶戏的市场开发进行了大的改革,调动演职人员的积极性,让剧团重新充满生机和活力。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了农村基层演出队、校园演出队和景区演出队,为了开拓市场,他四处奔波,从城市到农村、从地方到全国各地……在他的带领下,剧团逐步走出困境,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文艺报曾经刊发文章《洪世键与他的掌中木偶剧团》,对洪世键的成功做了精确的描述:“在经济发达地区,把生意打理好,也许不算特别;而能把文化搞上去,搞好,就一定有特别之处。洪世键作为基层的文艺工作者,能把这个处于危难之际的木偶剧团救活,还能拿到国家级大奖;出了精品,又创造了好的经济效益。这需要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品格。”
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责任编辑:谢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