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内容

博物馆讲解员流失:为何刚来就要走?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6-03-30

本报3月28日八版刊发了《博物馆缘何遭遇讲解员流失》一文,就近日陕西西安的一些博物馆因讲解员缺乏,不约而同发出讲解员“征集令”一事进行了报道。该报道使在博物馆工作人员中占相当比重的讲解员群体受到大众关注。与参观者最为亲近的讲解员群体真的存在人员流失严重的现象吗?这在全国博物馆界普遍吗?

刚来就走多因待遇低

这些天,位于西安的汉阳陵博物馆正在招聘讲解员,已经有800多人投来了简历,目前正在初步甄选中。但该馆副馆长、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宣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云对此并不乐观,因为按照以往经验判断,绝大多数求职者会在双向选择后及入职初期离开。以去年为例,虽然通过初选的求职者有近百位,但最后只有20人留了下来,在入职后一个星期,人数又降到了个位数。

位于广西桂林的甑皮岩博物馆2015年提供了4个讲解员岗位,报名应聘者就有近60人。目前,其旅游讲解部共有5名讲解员,除1名有正式编制外,其余4名均为聘用。该馆馆长周海介绍,博物馆2014年至今分3批聘用了10名讲解员,迄今只留下4人。至于聘用的讲解员离职的原因,周海认为最主要是由于待遇低。目前,馆内讲解员的工资由桂林市财政划拨,每人每月1800元,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补贴。

据山东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郭思克介绍,待遇问题让有意讲解员岗位的年轻人必须考虑“收入付出比”,因为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在山东博物馆带团讲解一圈,正常情况下得两三个小时,多数女孩还穿着高跟鞋,而刚入职讲解员的月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几年后才能升到3000元以上。

“我们现有近30人的专职讲解员队伍,其中一小半属于有编制的正式馆员,其余为聘用人员。”西安半坡博物馆副馆长张希玲说,因为事业单位用人“逢进必考”且普遍缺编,博物馆必须自行招聘人员,其中就包括讲解员,这也造成了大部分在岗讲解员没有编制的局面。

“可以说,这其中有体制上的原因。”张云告诉记者,作为一家自收自支单位,汉阳陵博物馆有编制的员工有70多人,而目前博物馆实际在岗的有200多人,沉重的财务压力让博物馆没有办法给入职者提供较为优厚的工资待遇。但在张云看来,这更多的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在相互选择中的相互淘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没有真正上岗成为讲解员,也自然谈不上讲解员严重流失。

记者调查后发现,在对岗位及自身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后,新入职者“骑驴找马”,特别是那些更为稀缺的男性讲解员说走就走,这在不少博物馆都较为普遍。与此同时,博物馆方面也不愿意轻易降低要求和日常考核标准,于是“年年走、年年招”,双方都在不断选择。

博物馆为留人出实招

受客观因素影响,在国有博物馆,现实的身份差异无形中为应聘而来的讲解员划了框框,他们难以获得与在编人员完全相同的待遇,发展空间也不明朗。即便如此,为了让更多的新人能安心工作,不少博物馆正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找对策。比如,汉阳陵博物馆目前正在升级人事代理制度,努力为聘用的讲解员提供与在编人员看齐的工资待遇,并且从制度上杜绝随意解聘无过错人员,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激励和表彰措施,让讲解员获得归属感和荣誉感。

在桂林,桂林博物馆、李宗仁官邸和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目前每年从国家的免费开放经费中划拨部分经费,按照讲解工作量补贴给讲解员,这3所博物馆讲解员的收入维持在3000多元。此外,甑皮岩博物馆计划从今年开始实施有偿讲解,10人以下的游客将每批收取10元至20元的讲解费。“费用不高,但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讲解员收入低的状况。”周海透露。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从2010年开始对聘用制讲解员按照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实行同工同酬,与其他部门员工待遇相差无几,新招聘的讲解员素质也随之提高。此外,该博物馆鼓励所有员工学习和深造,激励讲解员考评职称,不少讲解员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目前,该馆在岗讲解员平均在职时间维持在3年左右,长的已达6年以上。

山东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姜惠梅介绍,根据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规定,山东博物馆2004年以后便不允许以编制引入讲解员,一律社会聘用。近年来,博物馆每年都为讲解员提供培训、参加比赛的机会,解决讲解员职称评定问题,人员流失状况明显好转。

自1997年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讲解员至今,河南博物院的讲解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成绩突出。10余年来,先后有4587人参与其中,累计为公众服务310余万小时、讲解服务9.3万批、实施教育活动6000多场,不断赢得荣誉和嘉奖。在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刘玉珍看来,该院讲解员队伍稳定且出成绩,在于制定了比较好的政策。该院社教部讲解科建立了一套严格规范的管理机制,从招聘、岗前培训、日常管理、业务提高到考核、奖惩都有相应的制度,不但稳定了人员,而且让讲解服务从单一到多元,形成了精细化服务的团队架构。黑龙江省博物馆每年要对文化志愿者进行荣誉鼓励,包括已经实施了四五年的黑龙江省博物馆优秀讲解员评选活动、黑龙江省博物馆十大优秀文化志愿者、黑龙江省博物馆文化特殊贡献奖等。

民办博物馆缘何不缺讲解员

没有事业编制而是全员聘用,对于民办博物馆来说,反而带来了灵活的用人机制,有助于人尽其才。以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为例,“一人多用”在实践层面为不少讲解员开辟了职业生涯的新阶段。

“我们部门现有讲解员7位,实际上,除了日常讲解工作外,还负责外事接待、对外宣传等工作。”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展览宣教部部长张莹介绍,虽然工作量较大,但经过多方面的锻炼,个人能力得以较快培养。所谓的讲解员留不住,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并不能简单套用,因为这些年来,除个别人辞职外,一些讲解员因为工作需要或基于兴趣爱好、自身特长的再选择,换岗到了博物馆的文保科研部等部门,或者进入到大唐西市集团旗下的其他岗位。此外,讲解员的收入构成与其他部门员工一样,不存在任何歧视,只是在职称评定方面,民办博物馆目前还普遍弱势。

与大唐西市博物馆一样,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也是一家民办博物馆,并且同样在几个月前经陕西省文物局评估、国家文物局认定,在陕西39家非国有博物馆运行评估中获得“优秀”。“我们不存在讲解员缺员这种状况。”曲江艺术博物馆馆长周天游告诉记者,虽然曲江艺术博物馆的专职讲解员只有两位,但博物馆内的业务人员可以说都是合格的讲解员。此外,博物馆与陕西一些知名高校都有合作,一旦需要大规模讲解,志愿者们可随时站到讲解的第一线。

终身职业需要现实支撑

作为曾担任过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的文博界老兵,周天游坦言,“常招常新、讲解员队伍不稳定”是困扰博物馆的老问题。究其原因,不仅出在“新人”身上,还在于“老人”的转岗和退出。“长期以来,人们对讲解员存在认识误区,把这一终身职业曲解成‘吃青春饭’。”周天游表示,许多原本优秀的讲解员因为不再青春靓丽,主动也好、被迫也罢,陆续离开了讲解员行列,进入了其他部门,这便在客观上造成了讲解员队伍必须不断补充新人的局面,而到一些国外博物馆参观时,常常能见到资深、高龄的专职讲解员。

作为一名工作了8年的讲解员,广西民族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赵媛媛对这一职业依然迷茫。她说,就目前来看,讲解员的发展方向是搞研究或者从事行政工作,反而对本职业务能力的评价和提升没有明晰的标准。如果能像律师、会计师那样,在行业内形成一套对讲解员业务能力的评级体系,或许能让从业者明确职业方向。同样,张希玲告诉记者,脑力与体力的“双忙碌”,往往让讲解员难以腾出时间搞研究,不易于科研成果产出。而目前的考核评价体系,却对常年坚持在一线讲解的资深讲解员缺乏相应的认可。

2010年入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何乐思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较为优秀的讲解员,不仅评上了中级职称,并且获得了2014年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牌讲解员”大赛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很多人认为讲解员的工作是吃青春饭,但我越干越喜欢。”何乐思说,成为一名专家型的讲解员是她今后的努力方向。把讲解工作纳入科研范畴,把宣教功能放在与文物保管同样重要的位置,方能给讲解员宽广的成长空间。

广西博物馆协会社教专委会主任唐春松表示,讲解员的工资待遇仅靠博物馆自身财力较难解决,或许可以探索利用与企业、社会的合作,引入社会资本,提高讲解员的待遇,因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之一。周天游建议,除借助志愿者的力量及新科技、新设备提供的自助式讲解服务外,博物馆还可以聘请退休的教授、学者等来担任讲解员,这种高知识容量的讲解会带给观众更加完美的博物馆体验。

(秦毅执笔  参与采写:郭凯倩 张莹莹 苏锐 张建友)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