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亚艺节节徽和吉祥物揭晓●追踪
“想到以飞天作为原型时 全身气脉都打通了”
吉祥物主要设计者陈超淼谈“妙妙”出炉经过
吉祥物手稿
头戴刺桐花冠、双手横抱琵琶,它挥着银色的双翅,跨越千年,飞出开元寺大雄宝殿,向人们缓缓飞来。
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吉祥物日前最终敲定,由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与多媒体设计系主任、副教授陈超淼及其团队共同设计的吉祥物“妙妙”入选本届亚洲艺术节吉祥物。
昨日,早报记者连线陈超淼,聆听“妙妙”出炉背后的故事。
亚洲与刺桐花是初稿基本元素
今年7月份,看到亚洲艺术节吉祥物征集令后,陈超淼跃跃欲试。就在去年,“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标志的设计也是出自他手。作为资深设计师,陈超淼迅速从评选标准中提炼出几个关键字眼——亚洲、泉州、闽南、艺术、国际交流。
“吉祥物的设计和标志不同,它要形象化,所以我需要找个人物、动物或是建筑物的造型。”陈超淼介绍,由于他实在想不出哪个人物或哪种动物能很好地代表泉州,便想做一个卡通人物的设计。最初,他的想法是做一个比较大众化的形象,以亚洲(Asia)的开头“A”和泉州市花刺桐花来作为创作的基本元素。
初稿设计出来后,陈超淼发现,他的设计并不具有闽南元素。对他而言,这是不合格的参赛作品。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两大原则:首先,设计必须具有闽南元素;其次,设计要有国际交流性。
“泉州的闽南元素实在太多了,惠安女、东西塔、老君岩、福船、提线木偶等,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泉州人,我对泉州元素并不陌生,这些我全都想过,其中,我还设计了一张卡通人物形象坐在福船上。但我觉得这些不够具有代表性,或者说,作为亚洲艺术节的吉祥物,它们难以体现国际交流,并不适合。”陈超淼再一次陷入困境。
飞天弹唱南音最能体现活动主旨
今年8月初,陈超淼的一位朋友来泉州旅游。在带这位朋友参观开元寺并介绍飞天时,陈超淼恍然大悟。
“飞天如此可爱,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来泉州。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在历史上对外交流频繁,体现泉州多元融合开放的历史文化,而且飞天手持闽南乐器,弹奏南音,也体现了泉州特色文化南音。”
陈超淼介绍,开元寺飞天,让人不禁想起敦煌飞天,两处飞天,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也具有深远的寓意。“当想到以飞天作为设计原型时,我觉得自己的全身气脉都被打通了。横抱琵琶,自然而然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融入吉祥物设计。”
最初,陈超淼根据泉州人拍胸舞时所戴的花圈设计出刺桐花圈,而后又觉得花圈太过单薄,尤其是将飞天作为设计原型后,他就在想如何将花圈设计得更有张力。“后来,我将平整的刺桐花圈设计成花冠,使得‘妙妙’头部的造型有股向上的冲力。如此一来,这一吉祥物生机盎然,更能体现泉州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
■新闻延伸
妙音鸟“变身”吉祥物
吉祥物“妙妙”以“妙音鸟”为设计原型。“妙音鸟”为何能在众多闽南元素代表物中脱颖而出?昨日下午,记者走访开元寺,翻阅寺志溯源一二。
妙音飞天来自印度
妙音鸟,梵文音译叫“迦陵频伽”,又叫飞天。相传妙音鸟出自雪山,音色优雅。《楞严经》中称“迦陵仙音,福十方界”,因此妙音鸟象征着吉祥与祝福。
在开元寺工作数十年,对寺史有一定研究的开元寺安养院工作人员黄玉山说,“不少佛经都提到‘迦陵频伽’,这说明它们出自印度神话和佛教传说,是半人半鸟的神鸟,被作为佛前的乐舞供养。”
“明朝流传下来的开元寺志曾记载,开元寺紫云大殿中的飞天建设于唐朝,是印度僧人袒膊和尚侨居开元寺时建成的。所以,紫云大殿的飞天是挥着翅膀的,与其他地方出现的襟带飞扬的飞天不同,而且更具有印度特色。”黄玉山说,除了紫云大殿的24尊带翅飞天,甘露戒坛内也有飞天,不过后者是明朝重建开元寺时修筑的。
“紫云大殿中的妙音鸟是古代中外交流的文化产物,充分说明那时中外交流的频繁,是刺桐港繁荣的见证。”黄玉山说。
飞天迎宾成为泉州城雕
城雕“飞天迎宾”是泉州人最熟悉不过的一景。高25.8米、直径30米的立柱柱体上,塑有8尊“妙音鸟”,它们或作捧物状,或手持南音乐器作吹奏状。
1994年,中央美院著名教授钱绍武设计了这座城雕。1994年钱绍武到泉州开元寺参观时,看到大雄宝殿上方的24个与众不同的飞天。“当我接受邀请创作泉州城雕时,就把妙音鸟从开元寺‘请’了出来,弄一个大柱子,上面安排8尊妙音鸟在吹弹歌唱,最好地象征了泉州文化的中西交流。”钱绍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当时刺桐大桥和晋江大桥还未建成,泉州大桥是进入泉州的主要咽喉要道,许多人一到泉州,就能看到这个雕塑,所以被称为“飞天迎宾”。
提线木偶和妆糕人巧妙融入设计
吉祥物妙妙的造型,还参考借鉴了泉州提线木偶和“妆糕人”等的造型趣味。那么,泉州提线木偶和妆糕人在各自造型上,究竟有何特点特色?早报记者采访泉州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和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明生,分别解析其中奥妙。
提线木偶:沿袭唐风宋韵
造型喜庆有亲和力
“吉祥物妙妙,可谓提炼了多种泉州元素的集合体,是由具有特色的符号性因素合成,整体造型有木偶戏的童趣味道。”王景贤如是说。
王景贤分析,泉州提线木偶的造型拥有唐风宋韵的特点,木偶雕刻沿袭唐宋佛像雕刻艺术。而泉州的佛像造型圆润、饱满,看上去大气雍容,与其他地区佛像偏瘦明显不同。“妙妙的造型喜庆、有亲和力,这与泉州提线木偶的造型有异曲同工之处,看上去让人觉得轻松又可爱。”
“东南亚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有木偶戏。历史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文化交流,对很多国家影响深刻。”王景贤认为,这种影响可以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包括木偶戏在内的文化交流,经过日积月累,已经沉淀为文化基因。
然而,随着岁月变迁,木偶戏在这些国家的传承存在断代、式微现象,已很难具体阐述哪些是由泉州传播过去的。“很多东南亚国家的观众看过泉州提线木偶后,感觉很亲切,唤起他们的文化记忆。”王景贤说。
妆糕人:
精致细腻色彩艳丽
有节庆欢乐气氛
挥舞着金箍棒的孙悟空,手拿茶壶的阿庆嫂,扛着钉耙的猪八戒,双手作揖的芝麻官……这些传统人物形象,都能从一块普通的面粉团,变成广泛流传在泉州的手工艺品“妆糕人”。
吉祥物妙妙在造型设计上,还参考了妆糕人的造型特点。妆糕人有何特色?泉州“妆糕人”传承人张明生介绍,泉州妆糕人源于中原汉族的“捏面人”,是以粮食为主要创作原料的民间传统艺术。据悉,“捏面人”始于一种对天地神鬼的崇拜,民间百姓常用其祭祀神明。作为民间传统艺术,妆糕人传承千年,它的精致细腻与色彩斑斓让人心生欢喜。
妆糕人一般高约10厘米,虽然很小,但是“五脏俱全”,是微缩版的人物,且制作精美细腻、色彩艳丽,颇有节庆欢乐气氛。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刘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