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近几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移动端迅速普及,与此同时,微信这一即时通讯软件也得到了普遍应用,目前已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随着微信平台便捷、高效的宣传和交易功能被逐步挖掘,依托微信平台而开展的各种商业性活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其中,拍卖这一交易方式也开始和微信结合,出现了微信拍卖。
2013年,《城市画报》在其微信公共号的一次义拍可算是微信拍卖的雏形。进入2014年,微信拍卖迅速发展,出现了周周拍、大咖拍卖、蔷薇拍卖、阿特姐夫等以微信为载体的拍卖群和公共号,主要以出售当代艺术品为主,且成交情况良好。鉴于该模式成本低、热度高的优势,越来越多的艺术文化机构纷纷建立微信拍卖公共平台。
面对这一新的市场领域,作为艺术品二级市场的拍卖行业也开始涉足微信拍卖领域。不少拍卖公司已开发出自己的微信拍卖公众平台,或是建立了专门的微信拍卖群,尝试开展拍卖活动。
现状 拍企多形式开展微拍
对于拍卖公司举办的微信拍卖,目前其拍品设置大多以低价位艺术品为主,主要有当代艺术家书画作品、珠宝玉石、文玩珠串、特色民品等。拍卖的频率各家不一,多为一周一拍或两周一拍。
拍卖形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拍卖公司创建微信拍卖公众号,并在专门的微信拍卖竞价系统上举办拍卖会。这类方式类似于目前的网络拍卖:拍卖组织者提前将拍卖信息和拍卖页面链接发至微拍公众号,并设置竞买时限;在拍卖页面内,每个拍品下方都设置有价格显示栏和出价栏,最高出价会被排在价格显示栏的最顶方;竞拍者要在规定的时限内选择出价或加价;竞拍时间截止后,最高出价者拍得拍品。这种方式的优势是竞拍时限比较宽泛,一般会收取一定的保证金。
另一类是由拍卖公司组建微信拍卖群,在群中举办拍卖活动。群主会将公司的一些收藏客户拉进群中,组成微拍的客户群体。在一个约定的时间点,定期定时举办拍卖会。在拍卖开始后,拍卖师会把将要上拍的拍品图片、介绍信息依次发入群中,并模拟现场拍卖的形式进行询价,有兴趣的买家可以在群中报价,并由拍卖师给予回应。如有疑问,拍卖师可现场解答。最后,由拍卖师宣布拍品的成交情况(拍品名称、买受人、成交价或流拍等)。这种方式现场参与感较强。基于是群内拍卖,买卖双方都有着一定的了解和信任,因此基本不收取保证金。
拍卖结束后,拍卖公司人员会第一时间和买受人联系,商量拍品的交接事宜。
困惑 法律监管体系欠完备
目前,拍卖企业在微信拍卖的实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首先,微信拍卖的法律适用问题。正规拍卖企业的经营活动受《拍卖法》约束,由其组织的微信拍卖同样受《拍卖法》监管,对参与者有着较好保障。但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规范网络拍卖的法律。《拍卖法》对于网络拍卖也没有明确的规范,相关的法律监管保护体系还没有全面形成。因此,在微拍操作中很难有效控制拍卖交易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如买家乱出价、拍后违约等,一旦出现问题,拍卖方维权比较困难。在拍品在交接过程中,如果在物流环节出现问题,各方也很难有明确的责任划分。
另外,非拍卖企业的微拍行为不受拍卖行业法规和政策的约束力,因而在市场执法时,容易产生对正规拍卖企业和非拍卖企业微拍活动的不公平性。
也许是鉴于以上问题,在目前的微信拍卖中,很少有高水准的拍品出现,拍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当代艺术品为主。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拍卖企业微拍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未来 微拍领域值得拍企关注
如今,微信拍卖也被很多人看做是小圈子的“游戏”,但小圈子中,其打破地域、时间限制,节约拍卖各方成本等优势应该得到肯定。高效、便捷无疑是“互联网+”时代各行业的发展趋势,正如拍卖公司纷纷设立微信公众账号、上线微信电子图录等,为的是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当前,微信拍卖在拍卖规模、拍品门类和档次上还不能和传统拍卖同日而语,但这也恰恰是微拍小圈子的独特之处。微信的受众人群是及其广泛的,而微拍小规模、多场次、低价位等特点对平民大众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大家对拍卖的了解,增强对拍企的认识,这点尤为重要。在未来,随着我国法律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微信拍卖的发展也值得期待。
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带有新的问题,但这也是新事物发展的一个过渡,有问题才会有进步,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小圈子有被关注的必要。
来源:中国拍卖 责任编辑:刘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