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洛
人物名片
周景洛,福建省艺术收藏协会会长、美国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金会会长、中国新闻社高级记者,中新社福建分社原社长,中新社香港分社原总编辑,已出版《心桥》《九七前看香港》《我看东西》等著作。
翰墨缘深故乡情长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明月无殊秦汉,西湖不论泉杭”……2014年6月,周景洛故乡书法展在领SHOW天地举办。这是他首次在故乡举办书法展,展出的一幅幅作品写满了他与故乡泉州的翰墨缘。
周景洛是一位资深的新闻人,亦是一位淡然大气的书法名家。此次展出了他数十件近年来创作的书法精品,有不少作品与故乡泉州有关,作品形式也十分多样,有斗方、条幅、对联等。
“每当有人称赞我的字有‘书卷气’时,我便由衷地感念养育了我的这方沃土——饱含文化底蕴的古城泉州。”周景洛说。他自幼就受到亲友的影响和帮助走上书法艺术道路。父亲周梓材是培元中学的数学教师,写得一手好字,是远近闻名的书法家;母亲也常对他说“字是衣冠,字如其人”。中学时代,他的老师黄光汉是著名的书法家,其风格独具的“光汉体”让他获益良多。近年来,他更是得到家乡书法家们的鼓励和支持,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焜民专门为此次展览题写了展标。
“从事新闻工作后,有幸结识了书法大家赵朴初和启功,他们的书风和文风对我影响深远。”周景洛说,他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新华社和中新社工作,结识了一些书法大家,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年轻书法家有机会要向名家学习,这样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书法艺术。
文学修养提升作品 艺术效果
“书法,不仅是一种行云流水的艺术,更可以作为一种妙趣横生的生活之乐。”周景洛说。
周景洛在书法氛围浓厚的家庭里成长,自小也对书法有着一种难言的喜爱。他参加工作后曾任中新社香港分社总编辑,在香港这座国际大都市,重拾自幼酷爱的书法,固守心中的一片绿洲,“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而如今,已然退休的周景洛将书法看成是一种乐趣。
“写字的时候,我的心是宁静的。”像无风的湖面,在专注忘我的笔墨间,周景洛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了平衡的支点,让他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书法是书家人品、见识、知识的总和。”从新闻人到书法家,周景洛说出了自己的感悟。周景洛发表了数千篇新闻作品,曾获过中国新闻奖并六度获得福建好新闻一等奖。1998年获高级记者(正高)职称。他的书法作品曾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名人名家书画展,弘扬佛教文化海峡两岸书画精品展,福州、台北、纽约三地书画名家邀请展等。
“景洛在完成人生阅历、知识积累、人格历练之后专攻书法,其书去姿媚,张力多内敛,富有书卷气。”中国新闻社原社长郭招金在谈起自己的老同学时说,“书卷气”——这是许多人评价周景洛的书法作品时常用的字眼。
腹有诗书气自华。周景洛认为,书卷气主要是指所蕴含的文学修养。一个人文学修养的深浅,往往决定着其书画作品艺术效果的高下。不读书则无从谈书卷气,书读得不多则散溢不出书卷气。
促进艺术收藏“走出去”
盛世兴收藏,艺术促收藏。2013年9月28日,福建省艺术收藏协会在福州画院成立,周景洛任首任会长。
“随着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福建省的艺术品收藏队伍不断扩大,这样,就需要建构一些成熟的平台为之服务,把艺术家、收藏家通过这个纽带聚合在一起。”周景洛说,成立艺术收藏协会就是希望结合政府主管部门、收藏品市场以及艺术学术界,建构一座各方沟通交流的平台。两年来,协会通过举办展览、艺术沙龙,编辑出版学术刊物等方式弘扬艺术品文化、提高业界收藏品鉴能力、提升民族文化价值。
在谈及泉州艺术收藏发展出路时,周景洛说,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底蕴深厚,工艺美术历史悠久。今后要搭建平台、加大宣传促进泉州艺术收藏走出去,让泉州的艺术家、收藏家与全国全省,甚至是世界的收藏家接触和交流。
“艺术家可以借助各种渠道将自己新作传播 出来,吸引更多的收藏家寻找自己喜爱的艺术品,甚至可以通过竞拍等形式,促进藏品的流通。”周景洛说,藏友之间也要加强联系,共享收藏信息,促进艺术收藏健康发展,让更多老百姓从中受益。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徐毓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