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继上期本栏目关注两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本期继续报道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两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邀请相关负责人探讨非遗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困境。
□□ 本报记者 孔德
依托古徽州文化资源优势,通过不断挖掘文化内涵,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屯溪老街,其旅游品牌效益日益彰显,已逐渐成为当地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屯溪老街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较完整、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
屯溪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吴哲明告诉记者,在老街的建设推进中,当地政府坚持整体保护和积极开发的原则,保持屯溪老街作为历史载体的真实性、历史风貌及文化产业的延续性,注重老街周围地区传统城市风貌的控制,以及与屯溪老城区山水环境的协调,在开发建设中严格保护物质遗产、物质景观和生态资源。
2008年9月,屯溪老街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传承、发扬民族文化方面,老街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吴哲明表示,一是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集中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二是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徽州特色文化产品,抓住当地优势领域,带动徽文化“走出去”;三是策划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四是积极推进一批对外文化交流合作项目,把老街建成当地对外开放的文化合作交流窗口。
目前老街上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技艺有:徽墨制作技艺、徽州毛笔制作技艺、徽州三雕(木雕);省级非遗项目有徽州竹编、徽式装裱修复技艺、徽州顶市酥制作技艺、徽州烧饼制作技艺;市级项目有徽州馄饨制作技艺、徽州臭鳜鱼制作技艺、徽州挞馃制作技艺、徽州寸金糖制作技艺、墨模雕刻技艺。
与其他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不同,屯溪老街把活态的文化遗产、自然环境和街区保护连为一体,把非遗文化和旅游产品相结合, 充分利用非遗项目的聚集效应,让非遗记忆和文化市场成功对接,通过市场流通实现非遗的“活态化”保护与传承。
目前屯溪老街现有经营商户近300户,在这数百家店铺中,有好几家百年老店,如胡开文墨庄、程德馨酱园、同德仁药店等;还有一些古玩字画店,如徽安斋、四宝堂、汲古斋等。“非遗传承人从家中的小作坊中走出来,集中展示技艺和作品,游客不仅能饱览精彩的非遗技艺展示、品尝到屯溪传统小吃,还能把蕴含中华文化的非遗工艺美术作品带回家,这才是屯溪老街地方传统工艺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绝佳方式。” 吴哲明说。
除此之外,老街在保护和传承上力求多样化、普及化。屯溪区定期举办非遗代表作展览、民俗踩街活动。今年初,一场以“ 龙舞‘羊’春歌盛世”为主题的民俗踩街活动在屯溪老街拉开帷幕,隆阜抬阁、旱船蚌壳舞、舞和合等来自全区各镇的民间艺术表演轮番上演,让市民和游客领略到了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魅力,同时也使民间民俗艺术回归于民间。
另外,屯溪老街还对非遗传承人入驻实行免房租的优惠政策,如屯溪老街青春巷,共25间店铺,各级非遗传承人可以根据自身经营项目选择入驻,既解决了传承人在项目传承过程中经费、传承对象等困难,更有利于传统项目在新时期的传承发展。
对于非遗保护,吴哲明认为,还有更多非遗项目等待老街去“拯救”:“从屯溪区非遗保护工作来看,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些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技艺,因老人的离逝和原材料的缺乏都濒临失传,如徽州竹编、徽州根雕等。针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他认为,要做好传承与保护工作,还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非遗普查、收集、保护、传承工作的速度、力度和广度。二是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采取积极措施,为当地老艺人、传承人开展政策培训,及时记录年事已高的传承人所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资助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展示等活动,帮助生活确有困难的传承人,支持、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及传承团体,实现非遗的整体性保护。三是成立非遗保护中心。从机构、队伍上保证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四是加快对非遗保护提供资金保障。安排一批非遗保护工作经费,用于支持各项非遗传承活动开展、服装道具的购置,以及国家级传承人和生活较贫困的老艺人的生活补助。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