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蜿蜒数里,至今青石豁亮;途中古桥不少,村里人说以前有桥必有亭,惜今亭多湮没;道上尚存古代贞义坊和罕见共祀三女神的顺济宫各一座,且这些建筑与杜应楚、杜中士、陈瑞山等泉州名人颇有渊源,历史文化价值不菲
核心提示
区马甲镇内的一段古道被发现,文史工作者们经研究后认为,这段古道即为历史上的泉榕古道的一部分。日前,记者随泉州学研究所教授林少川、泉州市文管所研究员黄真真一同前往马甲镇寻访古道遗迹,结果惊喜发现,这里岗阜连络,藏烟泄云,乡村中不单有古道,还有古桥、古牌坊、古宫庙、古驿站遗址等,有内涵的历史文化景观千百年来相为呼噏(xī),印证辉煌。泉州网-泉州晚报记者 吴拏云 戴涵琦 文/图[Jumbot_PageBreak
村中古道蜿蜒北上
《泉州鲤城军事志》一书中对泉州古代通省城福州转京都之驿道曾有这样的记载:“北宋,今泉州市洛江区洛阳桥建成前,从城北出朝天门,由白虹山左脉至仙游达福州。洛阳桥建成后,改道从东出仁风门,过该桥至惠安县锦田驿,经仙游枫亭驿、莆田莆阳驿、福清宏路驿至福州三山驿,再经建州(今建瓯)仙霞岭入浙江省赴京都。”据悉,在洛阳桥未建成前,泉州的通省陆路就被唤为“泉榕古道”。据《清源山志》载,“朋山岭隔,位于清源山之北,山势自双阳山逶迤而来”。而从双阳山再向北行进,即可依次进入河市、马甲,再左转白虹山到仙游、永泰,然后可抵福州。清·道光《晋江县志》有文称:“其南尤陡绝,势如隔限前后,故曰‘朋山岭隔’。古洛阳未桥时,避险者从此到白虹山,左入仙游以通省会。”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林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