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阳光照进大众生活
“11月4日至6日,往南安洪梅新厝亭演出”“11月7日演出《凤仪亭》,8日演出《大闹花府》,9日演出《西施》……”
泉州被称为“戏窝子”,上述演出信息,就是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在其官方微博上的“广而告之”。
一年来,“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惠民之风,从假期吹向平日,从中心市区吹向偏远乡村。早在年初,泉州就将文艺精品公益性展演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高甲戏、梨园戏、南音、木偶等艺术剧团纷纷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免费或低票价公益演出。一年来,泉州共开展240多场重大文化活动、两万多场群众文化活动、100多场特色民俗活动,广大群众成为“文都”建设最大的受益者。
泉州还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常态机制。过去一年中,全新的木偶剧院建成投用,影剧院、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高甲剧场等文化场馆逐一得到改造提升,市民广场四大公共文化中心前期已投入6亿多元。在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激励下,闽南文化街区、鲤城东亚文化广场、石狮城隍庙闽台民俗文化街区等30多个项目全面铺开推介。
文化产业带动转型升级
“在泉州,随便拿出一块石头都有一段故事!”在广东潮汕福建商会监事长郭明池看来,泉州是一座文化富矿,蕴含着无限商机。
拥有同样嗅觉的企业家不在少数。借“文都”建设的东风,传统产业找到了转型升级的新契机,纷纷向文化产业进军:辉煌水暖集团投资3000万元,打造《卫浴也疯狂》系列动画片,实现了动漫产业与非儿童品牌产业的首度合作;特步集团投资1500万元,邀请中、美、韩等动漫专家制作同名动画片,为进军儿童市场打好前站。
“文都”建设,也让创意无限的“草根”一族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在西街的古厝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创业,他们把骑楼、钟楼等泉州标志性建筑定格在明信片里,把关帝爷、清水祖师等传统信俗“请”进时尚桌游……一批批文创产品正源源不断地从这些年轻人的创意工厂走向市场。
如今,文化产业已成为“文都”发展的新引擎。今年,泉州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将突破300亿元大关。泉州进一步提出,力争用5年的时间,使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让文化产业在全市GDP中分量更重、成色更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傅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