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内容

王大浩:南音创新不能走中庸之道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8-11

  

王大浩

  人物名片

  王大浩,1964年生,现为泉州市南音传习中心演奏家、福建省南箫学会副会长、泉州市曲艺家协会南音专委会会长、泉州师院南音专业硕士生导师、泉州南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誉为“南箫王”,当选2013泉州市文化名家。

  南音保护传统

  与创新都要兼顾

  “泉州南音的传承发展要两条腿走路,不断朝两个‘极端’探索:既要完完全全地传承好南音的传统,保持千年的韵味不变;也要大胆彻底创新,注入时代内涵。”王大浩是泉州南音乐团(原泉州民间乐团)最资深的演奏家,是该团1979年恢复后首批招收的演职人员之一,见证了泉州南音35年来探索前行的轨迹,他认为泉州南音的创新不能再走“中间路线”了。

  今年3月6日,王大浩从艺35周年洞箫独奏(汪洋作品)音乐会在泉州梨园古典剧院举行,这是王大浩在8年间举行第二场音乐会。著名笛箫演奏家张维良为这场音乐会创作了《相望》,南北“箫王”同台献演将这场音乐会推向了高潮。这场演出不仅受到文艺界和理论界的关注,而且还受到中国音乐界的瞩目。

  “这场音乐会也是力争走两个极端,让观众能欣赏到最传统的洞箫和最近的创新作品。”王大浩说,在这场音乐演奏会上,自己大胆地将洞箫所能展示的潜力表现出来,在题材和技巧上尽可能将最传统的南音挖掘出来。

  作为著名洞箫演奏家,王大浩曾赴联合国总部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还多次受邀参与中央民族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湾汉唐乐府等著名团体合作演出,录制出版首张南箫独奏专辑《禅定》。他说,今后可借助世界一流民乐团的力量,大胆创新“走出去”,宣传南音,推广南音。

  弘扬南音需要更多高水准的传承人

  千年雅乐,古树新芽。如何进一步弘扬好南音,王大浩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的匮乏,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传承人。

  前一阵子,泉州艺术学校南音专业有6名学生,集体考入了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她们的成长凝聚了王大浩六年的心血,他倍感欣慰。今年是王大浩教学工作的丰收年,他还有另外6名学生考上了厦门南音乐团。同时,其爱女王一鸣今年也发行了首张南音专辑,并在全省第八届青年演员比赛中荣获金奖。

  作为泉州南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大浩在南音教学方面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2006年9月,他编著《泉州南音洞箫教程》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目前唯一一本南音洞箫教程。他说,南音古乐传承千年,都是靠老师傅“口传心授”传承下来,有统一的教程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当时该书是为泉州师院开设南音本科班而编著的,现在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希望能尽快再版。

  “共一轮明月,唱百代乡音。”王大浩说,南音是凝聚海内外闽南人的精神纽带,加强对海外南音爱好者传授技艺意义深远,希望更多的南音传承人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促进南音在海外的传播与推广。

  尊重传统完善制箫技艺

  “尊重传统,完善技艺。”这是王大浩自己制作洞箫的秘诀。王大浩出生于制箫世家,其父亲王竹华就是泉州民乐乐器制作名家,制作的乐器远近闻名。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还不到20岁的王大浩就制作出了我国第一把“低音洞箫”,轰动了海内外南音界。当时我国民乐泰斗、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的奠基人彭修文来泉州,看到这把洞箫非常激动,一再表示要邀请王大浩到北京一起演奏。今年,王大浩在自己独奏音乐会上就使用了这把洞箫,完美地演绎了弘一法师作品《送别》。

  “我自己会演奏,知道怎样才能制作出一把好箫,从而将洞箫的音域演绎得淋漓尽致。”王大浩说,自己将不断提升制作技艺,努力制作出更多的好箫。

  王大浩说,现在洞箫制作要比前辈更加考究,在竹子的选用、制作的精细和音准的定位都有了科学的标准。但制作洞箫和传承南音一样,既要尊重传统,又要开拓创新。自己的乐器名号为“华鸣”,取自父亲和女儿的名字:王竹华和王一鸣,希望能继往开来。 □本报记者陈智勇/文 陈起拓/图

  征集令

  本栏目期待广大市民参与,提供泉籍文化名人和我市各文化战线上优秀代表访谈线索,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文化领军企业参与协办,联系方式:13599723966,小陈。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煜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