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委近期联合出台了支持电影发展的八项经济政策,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也随后召开,政策的利好、国家的重视使业界为之振奋。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围绕新政策的亮点、作用、反响等接受了采访。
记者:许多国家都为促进本国电影业发展制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我国七部委联合出台的新政策有什么特色?
童刚:这次出台的八项经济政策既具备了各国电影政策都具有的共性,也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电影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普通商品,它更是精神产品。我们特别强调电影要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出现矛盾时,社会效益必须放在首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电影的扶持力度可能远远超过了一些西方国家。
记者:1996年召开的长沙电影工作会及会后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成为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次政策的出台体现出中国电影发展的哪些阶段性特点?
童刚:数字统计上,我国已成为电影大国,电影发展正步入重要机遇期,而距离电影强国还有很大差距。面对美国电影的强力冲击,国产电影的核心竞争力还难以占据优势地位,人均电影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十分重要。当前,国家提出了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的战略布局。八项经济措施也正是着力于电影行业与社会、与市场的各个环节,推动这项战略性转变。
新政策不仅符合电影业发展阶段性特征,还针对不同层次市场发展需求进行了差异化管理和扶持。在市场发育成熟的大城市,我们主要用经济杠杆进行调剂;在中小城市,需要把政策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比如政策中提出要对县级城市影院发展给予补贴;在农村,发展水平还未达到市场运作的要求,还需国家去扶持。
记者:八项举措会对电影业和市场发展发挥什么作用?
童刚:一是强调内容为王,鼓励多出精品,让真正好的作品在产业发展中“执牛耳”。新政策除了沿用原来的电影精品专项资金以外,还增加了1亿元资金用于扶持重点影片,此外还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里安排资金资助重点影片;二是随着政策的落实,城乡观众观影的条件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对县级城市影院的专项补贴,中西部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东部地区地方财政也会根据国家财政相应标准实施配套;三是新政策涉及制片、发行、放映、“走出去”、网络建设等各方面,有利于整个产业链完善和发展。
最后是两个“第一次”,第一次将金融支持电影业发展和第一次将影院建设的差别化用地写入国家政策。这几年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并参与推动电影发展,此次将金融支持写入政策,标志着中国电影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而影院用地也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过去影院用地一直都是商业用地,未能得到更多优惠和扶持,新政策则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好的开端。
记者:新的扶持政策的出台在电影行业引起了怎样的反响?
童刚:政策发布后,业界反响强烈,认为中国电影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政策涵盖领域之广、扶持力度之大,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电影事业的重视。
为什么说中国电影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发展思路清晰,经营性电影产业和公益性电影事业并举,目标就是要向电影强国迈进;二是发展环境良好,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中国电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度;三是发展形势良好,2003年至2013年10年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率,这种势头还可以持续发展下去。这些都对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有利,新政策就是要鼓励电影人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去迎接更好的电影年代。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