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内容

文化产业缺乏创意 需从复杂原因中找简单解法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5-20

  几天前的建瓯根雕艺术节上,省级根雕工艺美术大师张木芳带记者看了几件作品,“这些都是我过去设想的做减法的实践”。

  相对于一些精雕细刻的作品来说,这几件基本上看不出加工痕迹,去掉些枝桠,就把想雕的内容表现出来,最大限度保持了树根的本初状态。“这样的作品,会有原始的味道,也会更有哲理性,能让人长时间品味,不会过时。”

  做减法的还有改版后热演的“印象大红袍”,把大量的对话和舞台剧以及与大红袍不相关的内容删掉,因为在真山真水面前,刻意的表演反而显得造作。

  根雕和演出,都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可谓当前最时髦且绿色的产业,无烟无污染,聚人聚资金。可当各地都努力打造文化产业高地、推出项目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雷同!

  走过不少地方的文化产业园,项目雷同、设计雷同比比皆是。以演出市场来说,“印象”系列红火之后,全省不少地方也试图复制,可如今除了“印象大红袍”外,成功的几乎没有。典型又如茶叶店,那种千店一面的景象着实让人失了兴趣。

  说到雷同,不少人也在反思,大都指向一个结论——缺乏创意。这样的答案,即便在笔者这样的业外人士看来,实在是有那么些不到位甚至也不准确,不妨再问问:我们真的缺乏创意吗?如果真是缺乏创意,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创意的稀缺?

  事实上,国人从来就不缺乏小聪明、鬼点子。无论社会上的大事小事发生,看看我们的微博微信,有才的网友们都能以绝对出乎意料的段子、故事等形式重新演绎。再看看我们那些电影、电视剧讲述的各种离奇古怪的影视情节,恐怕在世界上也能名列前茅。

  也许这样的创意实在是摆不上大雅之堂,但至少说明国人的脑子还没僵化到呆滞的境地,说一就一、说二就二。相反,人们突破条条框框的冲动一直就没有衰退过,不过把这样一种活力引向好的创意的渠道却并不是十分顺畅,所以才害得许多人只能往别处倾泄去也。

  因此,我们恐怕一直都不缺什么创意,只是许多创意受到了压制。压制何来?制度、人脉关系、潜规则、恶意竞争、社会压力,这些因素,让本该蓬勃的创意不知去哪儿了。

  依辩证法,找回创意,是否可以从复杂的原因中寻求简单的解法?

  且慢!段子有云:某教授大谈“简单化生活”,听者云集,曰若想简单生活,一定要遵从“简单化原则”,待学生记录下几十条“原则”后,才发现光记住这些原则就不简单。

  文化产品,不同于工业品,与人的情感精神相连,不能仅仅以物的价值衡量。当一个人精神压抑、思虑过多时,又怎能闪现创意灵感?在此情况下,做些减法是合适的。减去压力、减掉包装、减些功利,或许能赢得那负负得正后的灵光一现。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煜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