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9日讯(记者刘晨)4月18日下午,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之——“电影创意论坛”在北京饭店北京宫举行。论坛旨在研讨电影创意在全球电影发展中的作用及影响。具有“台湾电影教母”之称的焦雄屏女士参加了此次论坛,她旁征博引地以“原创性”为话题展开了演讲,生动而深入。在论坛上她提出了“两个创意三角形”的理论,并表达了自己对于两岸三地年轻电影的希冀:“我希望在电影中用新语言、新演员来演绎新故事,来反应两岸三地的变化。”
“创意三角形”理论
首先要了解电影市场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电影是大成本集体创作的生产,必须经过发行渠道让大家集体消费在市场架构下的电影创意,焦雄屏提出了“创意三角形”的理论。她解释道,这是由创作者、发行、观众共筑。创作者有了创意经过发行渠道送达给观众,再将观众反应回馈给创作者。三角形不断演练,产生重复结构。焦雄屏指出:“很多类型电影的 理论概念就出自于此。”
创意变成三角形后会依照观众的变化和社会趋势,让新的创意不断推动类型电影变化,艺术电影亦是如此。焦雄屏谈到:“世界上有专门发行艺术电影的机构,销售艺术电影。”这样的创意也必须在市场的回馈下不断修正反省。
对商业电影而言,市场与作品地位绝对是讨论创意的第一步。但什么样的人来定位作品呢?焦雄屏谈到:“早期电影产业规模没有这么大的时候,多半是由导演来做艺术定位,以导演的人生观与个人色彩来表达,而市场的反馈也多半是针对导演。”而现在,尤其是华语电影产业市场井喷的时候,生产和消费都是集体式。作品创意者的定位便来源于第二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是由监制、导演、编剧所构筑成的创意摇篮。她举例表述道:“台湾监制柴智屏在好几年前就把拥有大量粉丝潜力的作家‘九把刀’签下,并辅助他贯彻自己的创作理念变成编剧,再找到导演,《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就诞生了。在香港打破了票房记录,这是监制+导演+编剧的创意。之后中影集团用同样的路径将《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给了赵薇,也成就了高票房。监制柴智屏也签下了郭敬明将《小时代》系列搬上银幕,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创意与流行价值观结合催生现实主义
焦雄屏谈到:“创意初始无所谓谁是第一个发起人,但是应该有灵敏嗅觉,闻得到社会变化。电影人应该有知觉的将变化转换成创意。而适当的包装也必不可少。”焦雄屏介绍,在内地爆红的英剧《福尔摩斯》其实就是个老梗:“放在了21世纪的伦敦,故事也是原来的老故事,却用现在的镜头语言和视觉效果,就成为21世纪的新时髦。它用高领风衣代替老旧服装,推理过程又通过特技呈现,很贴近年轻人。”
创意的发展不止于电影语言和科技
创意初始很重要的是对电影语言和电影艺术的掌握。比如大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他对科技电影语言非常狂热,每部电影都在技术上挑战。焦雄屏谈到,技术上的创意,可以将腐朽的题材转化为神奇的经典作品。
创意不止能超越时代,也不止语言和科技的发展。焦雄屏指出,在科技和语言中展现人性和心理学深层复杂的问题,才是导演对电影语言掌握上的创意初始。她举例解释道:“电影《阮玲玉》是将纪录片、剧情片和旧片穿插的复杂结构。大部分年轻观众根本不知道阮玲玉是谁,甚至对30年代的当事人和时代环境非常好奇,用纪录片的方式穿插真正的经典片段落,让观众通过复杂的形式认知阮玲玉的环境和身处的时代。用伪纪录片的形式转化成真实电影,这种复杂结构就是评价较高的创意。”
不能相信类型电影的结局
两个“三角形”的交错可以反应当代观众的共鸣。焦雄屏举例表示,薛晓路导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表面喜剧色彩,但反应的是当代人对移民、爱情的焦虑。大家都不能相信类型电影的结尾,但是类型电影是最准确提出社会矛盾的。这仰赖于编导有没有足够的社会观察力跟创意,能不能切中要害。同理,两岸这几年兴起了怀旧风,这也源于‘创意三角形’,大家都怀着对社会转型后的强烈失落感,有一种中年对青春的怀念,从而强烈的引发观众共鸣,各具不同的创意。”
焦雄屏介绍,创意就是要把大众共鸣与独特原创结合起来,更要照顾社会、时代、类型、市场等多种因素:“比如《那些年》、《艋舺》、《中国合伙人》、《致青春》火爆,就是因为抓住了两岸兴起的怀旧风。《艋舺》讲青春与叛逆,《中国合伙人》则在怀旧内增添事业与友情的考验,《致青春》则聚焦女性独立与爱情。”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