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畅想
创意产业是新兴业态,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如何才能将绘就的蓝图变成现实?企业家、学者和市民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打造独属泉州的创意产业
闽南文化历史资源是泉州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吕庆华说:“闽南文化历史资源不仅要抢修保护,其观赏、美学和文化历史价值更应进一步挖掘。在保留其原有风貌的同时,通过旅游、艺术、音像、影视、出版等开发,实现文化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完美结合。”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大四学生林子怡认为,创意产业不应一味求“新”,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也是独特的创意。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应该找准与闽南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根据地域特色和独特优势,打造与众不同的创意产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意产业之路。
鼓励创意产业个性化发展
“创意产业园区的定位不能‘大杂烩’。”泉州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总经理郭劲松认为,园区应明确要集聚的是文化、科技还是建筑等某一领域的创意企业,做出战略性和竞争性分析,明晰定位后再延伸产业链,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对于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他希望其能成为关注人文、集中展示文艺创意和文创科技,引领人们进入全新生活的南中国名片,成为引领南中国文创产业的践行者。
吕庆华建议,应坚持“资源共享、错位发展”,依托泉州的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优势,鼓励各县(市、区)盘活废旧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利用传统商业街和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等存量资源,引导各园区形成个性化定位、错位化发展、链条式延伸的格局,建成一批具有泉州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同时,探索成立“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意产业战略联盟”,引导创意产业的对接和产业链对接的延伸配套,建立创意产业重大项目推进联动机制。
评选年度文化创意风云人物
“创意人才是创意园区的灵魂,应该具备培养创意人才的土壤。”郭劲松表示,只有留住人才,才能集聚创意产业。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之所以能留住创意人才,得益于园区的环境能激发其灵感。他建议,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服务创意企业发展的载体,应经常与创意人才开展互动,进行鼓励性对话、“头脑风暴”、完善服务,并为之提供丰富的生活空间。
“不妨实施创意人才吸引战略。”吕庆华建议,健全创意产业专家评委库,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支持企业聘用相应职称技术人员,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文化创意类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同时,制订评判创意人才的标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引创意人才活动,开展“泉州年度文化创意风云人物评选”,推出一批创新创业的典型。
他山之石
上海:设计合理的产业组织政策
上海是我国创意产业的首发地,其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全国排名第二。考虑到支撑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是园区产业的准确定位,上海市在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上设计了合理的产业组织政策。在外部注重引导各区在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时与区内传统产业集群相结合,与所在地块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周边环境等资源相结合。在园区内部,则强调以产业链的搭建规划集聚区内的企业结构,形成规模经济。如,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以网游为重点发展行业,最初缺少原创研发环节时,园区特意引入了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研发企业——美国艺电ELECTRONIC ARTS INC,实现了相关产品的相互辐射、带动,形成强大竞争力。
英国:“三三制”发挥个体主动性
英国创意产业年平均产值接近6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左右,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创造的产值。创意产业也是英国容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英国文化机构采用“三三制”的资本结构方式:1/3的投入来自政府;1/3来自社会资金,比如彩票和其他社会捐助;另外1/3来自组织自身的商业活动,如门票、场地租用费等。“三三制”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既提供发展空间与条件,又留有压力和风险,从而将政策和资本的效率发挥到极致。 (来源: 泉州网-泉州晚报)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