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东亚文化之都”建设
福建泉州谋求文化转型
本报记者 宋佳烜
元宵节期间,“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的形象宣传片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让福建泉州“东亚文化之都”的形象通过这个“世界的十字路口”走向全球。
“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三国重点打造的区域文化交流活动。在2012年举行的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就建设“东亚文化之都”达成共识。2013年3月,中国文化部启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申报工作,经过层层筛选,泉州最终脱颖而出。2013年9月,在韩国光州举行的第五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中国泉州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一同被授予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称号。
2月13日,“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拉开序幕。泉州市内各大戏台上,南音、梨园戏等演出好戏连台;改造后的旧厂房中,热闹的音乐节、独特的当代艺术展接连登场;元宵灯会上精美的花灯吸引着民众的眼球;街角弄巷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更是烘托出“东亚文化之都”的热闹气氛。据介绍,泉州今年将推出100场重大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并将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业等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借助“东亚文化之都”形象,泉州力争实现古城文化转型。
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是泉州挖掘城市文化潜力的重点项目。2月14日,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在泉州西街旧面粉厂内举行启动仪式。以泉州西街片区改造为核心的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正式启幕,开启泉州古城“三片一线”核心区的整体保护开发。改造后的西街片区还将融入诸多现代元素。
古城复兴计划引起了日本横滨城市代表、2014年东亚文化都市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佐佐木雅幸的注意。他说:“横滨此前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转型期间,横滨也曾尝试对诸多旧建筑进行改造,建起了一批文化创意园区,至今仍对城市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韩国东亚文化之都促进委员会委员长郑东采表示,光州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城市,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执政时期,光州被指定为文化都市,并提出“要靠文化填饱肚子”,光州开始大力发展电影、动漫、设计等文化产业。他认为,政府对光州文化都市的准确定位对这一地区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旅游文化大使网络评选活动、三市新闻媒体交流互访活动、文创集市里中日韩特色产品展卖……在借助“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品牌提升泉州城市影响力、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泉州也在全力打造三市之间文化交流的良好平台。
活动期间,来自中国泉州、日本横滨和韩国光州的嘉宾、学者、艺术家和媒体汇聚一堂,展开了以“东亚文化之都”为主题的学术互动。如何为“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开好头,使其成为能够提升东亚文化世界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为东亚文化圈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三市代表团关注的核心议题。对此,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原馆长王连茂表示,学术交流是“东亚文化之都”活动重要的软件建设内容。他提出,应借活动之机,加强三国学术交流,共同完成重大课题,在史料方面互通有无。
郑东采表示,韩国连续多年举办亚洲论坛,汇聚亚洲多国学者、教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希望能够借“东亚文化之都”活动举办的机会,邀请更多泉州、横滨的学者参与到论坛中。佐佐木雅幸则认为,除专家学者间的交流外,政策制定者之间、民众之间也可以开展多层次的交流、合作,“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应该为这些互动提供良好平台。
“评选‘东亚文化之都’不是为了名声或利益,最重要的是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乌丙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东亚文化之都’最重要的特点是要代表东亚人,代表东亚人文主义精神。求同存异,回归文化本身,共同凸显东亚文化的精神。”郑东采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共同提炼亚洲价值非常重要。虽然亚洲各国的文化都有独特的个性,但也具有很多共同点。”目前,光州正在推进一项搜集亚洲民间传说、神话的活动,希望能够从中寻找到一些属于亚洲的共同文化元素。
在“亚洲文化之都”活动之前,欧洲也曾有过类似文化交流举措。“‘欧洲文化之都’活动从1985年开始,目前当选城市达到近40个,这一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形成共同价值。从这一活动的举办经验来看,共同价值需要在三城民众共同建设文化之都、共同享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形成,需要长期积累。”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庄锡福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