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征集 > 内容

新华网:卢思立:工艺美术的希望在“大师经济”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3-21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

  新华网福州3月19日电(记者 林锦旺) “泉州成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这或许能让泉州工艺美术重现昔日辉煌”,日前,当代著名木雕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当代泉州工艺美术现状,卢思立隐忧重重。他介绍,泉州工艺美术一共有24个种类,多数种类已沦为家庭小作坊,而且传承呈现断层,即使是在全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木偶头制作,也深受“后继无人”局面困扰。

  从人才角度而言,卢思立表示也并不乐观。24种工艺美术,目前仅有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而且仅局限在陶瓷和雕刻两个行业,其中陶瓷1位、雕刻3位,即使在这两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工艺美术类别中,目前也遭遇到传承的问题。

  工艺美术之所以遇到传承问题,卢思立认为,原因在于,首先,工艺美术要娴熟掌握技术和方法,学徒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必须拥有超出常人的耐心;其次,多数工艺美术作品市场程度较低,专职从业者借此往往难以养家糊口。由于这两个主要原因,“大多数年轻人不愿从事这种又苦又累又没钱赚的行业”。

  1943年出生的卢思立见证了泉州工艺美术的辉煌时期,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泉州工艺美术国营厂(后改为泉州工艺美术公司)所在地的巷子,聚集了一批星光熠熠的大师:木偶头之父江加走(他的作品曾经被当时的周恩来总理作为国礼赠送外宾)、南派刻纸奠基人李尧宝等等至少10位国家级大师。“大师效应”让他们的作品走俏东南亚等华人地区。卢思立清楚地记得,那条名为“花巷”的巷子里,曾经的泉州工艺美术厂,在诸多工艺美术顶尖艺人的映衬下,学徒络绎不绝,作品批售熙熙攘攘,异常繁荣。

  经过时代变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泉州工艺美术逐渐走下坡,泉州工艺美术厂规模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工艺美术种类将作坊缩居家中。卢思立同时见证了泉州工艺美术从辉煌走向平淡。

  去年,获悉泉州获评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后,卢思立隐隐看到了希望:泉州政府应该抓住这个“文都”契机,为工艺美术搭建更多的平台,培养、推出更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以陶瓷和木雕这两个行业为例,大师的经济催化效应很明显,目前,陶瓷和木雕已成为泉州德化和惠安两个县的经济主要增长点,这与陶瓷大师柯荣宏、木雕大师黄泉福、郑国明等的影响力密不可分”,卢思立说。(完)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煜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