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鹤
进入冬季,电视屏幕上的演唱类选秀节目如冬眠般沉寂下来,取而代之的是《爸爸去哪儿》等儿童真人秀节目,清新的“亲子风”瞬间吹醒了昏昏欲睡的观众审美,顿时成了“冬天里的一把火”。然而,和曾经火热一时的《超级女声》、《我是歌手》一样,《爸爸去哪儿》和《老爸老妈看我的》是版权引进的电视节目,分别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和日本电视网公司的《第一次任务》。据报道,从2008年开始,中国每年引进电视节目模式20多种,而且能够在国内荧屏上走红的90%就是这些海外引进的节目。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事实——我们节目的原创力不知“去哪儿”了?
不仅是电视综艺节目,包括歌曲、影视等文化产品都存在着创造力不足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移植引进,二是跟风模仿,三是刻意抄袭。先来看看影视方面:《疯狂的蠢贼》、《饭局也疯狂》曾被质疑模仿《疯狂的石头》,而《疯狂的石头》有些镜头则是向外国导演“致敬”;电视剧《爱情公寓》甚至“抄”出了“国际影响力”——有眼尖的网友质疑该剧抄袭美剧,这事传到了大洋彼岸,还登上了英国《每日邮报》和美国《时代》周刊;《丑女无敌》没有美剧《丑女贝蒂》的神韵,女主人公林无敌保留的,仅是大龅牙、钢牙套、大眼镜的老土打扮;《回家的诱惑》与2009年韩剧《妻子的诱惑》相仿,甚至女主角脸颊上的痣都在同一个位置。再来瞧瞧综艺节目:网络脱口秀节目《大鹏得吧得》因涉嫌抄袭美国脱口秀节目片头,被后者恶搞;《超级女声》模仿《美国偶像》,《中国达人秀》山寨《美国达人》……这些节目中,有点版权意识的算是引进,没有版权意识的就直接来个“拿来主义”。接着瞅瞅歌曲创作:2010年为上海世博会“创作”的歌曲《2010等你来》,因被指出是抄袭日本十多年前的一首流行歌曲而被停用。更可怕的是,移植、模仿、抄袭,似乎成了一种时尚,花儿乐队涉嫌抄袭之后反而火了。
国内文化产品缺少原创,是国人原创力先天孱弱吗?当然不是。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搞原创的原因,是踏踏实实创作远远没有“复制”、“粘贴”获利来得快。当今是一个娱乐时代,文化消费与商业运作密不可分,加上社会的奢华心态、利益的过度追逐、浮躁的功利之风,令收视率(票房)俨然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这些都直接造成了文化产品创作力的萎缩,甚至产生“劣币驱逐优币”的效用。原创文化产品的孱弱,揭示出表面繁荣之下蕴藏着的深层危机——文化产品单一,复制代替创新,山寨成了主流,看似风风火火,实则恶性竞争。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波诺说:“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由于文化创意附加值高、可持续发展,因此受到发达国家广泛重视。与欧美国家在文化创意方面的先发优势相比,国内原创文化产品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突破,打造中国原创文化品牌迫在眉睫。同时,主管部门也应创造条件,让原创者能够从市场中拿到与原创相适当的经济利益。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文化产品想要真正崛起,必须从“中国仿造”走向“中国制造”,从而升级为“中国创造”。告别简单的“拿来主义”,开拓创新才是支撑文化不断前行的动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产品没有终南捷径可走,它需要文化生产者拿出创意,只有自觉、自主、自立、自强,方能创造出无惧岁月销蚀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化产品。
在移植国外文化产品的狂欢中,我们不妨保留一份可贵的文化乡愁,保留一份对民族文化的忧患意识。
来源: 责任编辑:艾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