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人物观点 > 正文
王经民:“石头自己会创作”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人物名片

  王经民,1967年出生,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安石雕”福建省代表性传承人,现为新海峡石业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惠安县雕刻艺术研究会会长。 代表作:《听箫对月图》

  虚空有明月,箫声其衷肠。画面体现雍容华贵的月下贵妇人,在月圆夜色中听箫抒怀的浪漫情节。整件作品采用高浮雕手法,融入所有雕刻技法,对人物进行细腻刻画,挺立的大树、竹草和叠石表现得淋漓尽致。中间月亮与人物的安排巧妙合理,尤其是整个画面的疏离关系处理十分到位。

  面对一块石头,王经民会习惯性地揣摩它的质感、形状、纹理,脑海就浮现出适合雕刻什么题材、运用何种技法,可以摆放在哪种环境等。“石头自己会创作,是它带着你揭开覆在它内在神采上的面纱”,他笑着说,但很快又认真起来,“千篇一律生产传统雕像的路子会越走越窄,创作个性化的艺术品才能适应人们的审美需求”。

  质地纹理皆为灵感

  在传统惠安石雕与现代石刻艺术结合的基础上,王经民注重根据不同石材与不同雕刻内容,充分发挥石材质地、自然纹理与形状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工艺技法,在不同的环境空间创作各种不同个性、风格各异的作品。他的《济公》、《听箫对月图》就是这方面的杰作。

  王经民有着自己一套的创作流程:首先根据作品应用环境和运用所需选择石材,对雕刻题材内容进行设计,然后对采用何种工艺技法、雕刻表面应采取哪些肌理进行思考并确定方案,然后再充分运用各种相应的技艺手法进行雕刻。例如,“浮雕”必须采用“压地起伏”的手法,把逐层的高度向下压低,高点与低点的距离、形体、起伏不可太强烈、层次明显有序;通过石材表面自然纹理与雕刻内容确定表面肌理,采取磨光、细凿、点状线条与自然面相结合,形成着色效果,使构图空间和纵深感依层次铺展得错落有致、疏密得当。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