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南佛国与中外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泉州佛教盛行,唐朝就有“泉南佛国”之誉。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对泉州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赞语。
寺院众多名僧辈出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年不断,广大人民生活极其痛苦,为佛教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方便条件。西晋末年,爆发了诸王混战,南方较为安定,中原一部分士族和大批劳动人民南迁,他们不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而且把东汉时传入中原地区的佛教传播到泉州。晋太康九年(288年),在当时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安丰州九日山附近建造延福寺,之后寺院和僧侣不断增加。
隋唐五代,特别是五代时,泉州佛教迅速发展,其原因正如黄所指出:“五季迭兴,偏方离析,全闽之地,王氏得而有之。干戈相寻,略不休息。将佐晚年,悔于屠戮,争建祠宇,尽割膏腴,求为福田。僧徒日炽,甲于天下”。(《林次崖先生文集》论寺僧)许多战场建寺庙以超度亡魂,如泉州的玉泉广济院,五代时留从效与朱文进交兵于此,杀伤甚众,留从效遂即其地作数区葬之,名千人冢,复建广济院以荐冥福。
闽王氏居泉州,好谈佛理,优礼僧人,“遣官弓量田土,定为三等,以膏腴田地尽入寺观,民间乃得其硗窄者,先后如王延彬、陈洪进诸家多舍田入寺,顾窃檀施之名,多推产米于寺,而以轻产遗子孙,故寺田产米比民业独重焉”。(万历《泉州府志》卷6)留从效于后周显德年间(955―959年)“以别墅南园为寺,号南禅,舍田庄九百石”,并以毁废的招庆之产业归南禅寺。
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海外交通的发展,经济繁荣,佛教得到进一步发展,寺僧剧增。开元寺历五代至宋,旁设支院120所,元合为一寺,寺僧“食常万指”。宋乾德间(963―968年),陈洪进增建延福寺,“支院故有五十余区”,僧侣亦不在少数。
北宋太宗朝,泉州度僧过滥,到至道三年(997年)“已度数万余籍,未度者犹有四千余”。宋代泉州开元寺原额田分布于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以及仙游、莆田、龙溪、长泰等县。元代泉州寺院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延三年(1316年)亦黑迷失为仁宗皇帝、皇太后、皇后祝寿,同时为自己及家人祝福延寿,在全国选定百所寺院“各施中统钞壹佰定,年收息钞,轮月看三乘圣教一藏。其余寺院、庵堂接待,或舍田施钞,看念四大部、《华严》、《法华》等经,及点照供长明灯”。其中泉州路有大开元寺、万寿禅寺、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光孝寺、北藏寺、水陆寺、法石寺、延福寺、积善寺、西禅寺、香积寺、招福寺、封崇寺、白沙灵应寺、明心寺、泉州寺17所。(上)□李玉昆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