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闽南宗教 > 正文
道教文化对泉州社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其三,道教对泉州建筑、雕刻艺术的影响,其著名的有清源山老君坐像、元妙观的石雕、泥塑和府城隆庙的麒麟壁。老君石雕像为北宋之作品,刀法柔和而有力,线条简炼,衣裙分明,两眼深邃平视,耳大垂肩,左手按膝,右手靠石几,闲逸安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妙观紫徽殿的六角形石柱上的透雕石龙盘旋飞舞,昂首腾空。观中前殿两庑的28宿神像,出自民间著名匠师之手,形态各异,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清乾隆问塑造的府城隐庙照墙上的大幅麒麟琉璃浮雕,则又是泉州道教雕刻艺术品中之佼佼者,今保存于开元寺仁寿塔北面。

  其四,泉州的民间道教,丰富了泉州的民间传说、民间谚语和地名.就民间传说而言,泉州流传着许多孝百姓百讲不厌,百听不倦的民间传说,它与道教都有关系,如蔡襄修洛阳桥的故事,罗隐画马石、吴真人丝线诊脉、裴道人除蛇妖、吕洞宾与韭菜成、董伯华卖雷和飞阳庙与金鸡的故事等。

  在泉州的地名方面,也渗入不少道教神仙的名称.如土地后、二郎巷、祈嗣巷、裴巷、天后路、城惶口、上帝宫巷、登仙桥巷等。这大约是该地历史上祀奉过有关道教神仙,或道教的民间传说与该地有关而得名。

  泉州的民间谚语与道教有关的,那就更多了,几乎无处不有。如“问散仙”(喻游手好闲的人)、“有烧金就有保庇”〈鞭披贿赂之风〉、“通天教主专收无好徒弟”〈喻别人的手下人不称职〉、“仙人打鼓有时错”〈喻犯错误难免〉、“乞丐背葫芦--假仙”(嘲笑伪装行为)、“阎罗王嫁女儿一一鬼扛鬼”〈指责物以类聚〉、“做天公也难中众人意”〈喻办事难〉、“本地道士治本地鬼”〈喻须先知情,后方能解决问题〉-这些有关道教民间谚语,有一定的哲理性,耐人寻味,丰富了民间语言,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

  其五,道教对泉州的医药、气功、体育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泉州花桥慈济宫,设有义诊所,施医赠药,且辟有草药园圃,栽种中草药,设金汁储藏地窑,对民间卫生事业作出贡献。道教讲清心寡欲,修性养神,又讲按摩,还讲异引〈武术〉,三者称炼气功。这些对人的身体健康都有好处,现行的八段锦”、“太极拳”,其源流皆与道教有关。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