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泉州传统建筑 营造技艺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红砖白瓦、燕脊凌空、出砖入石、雕梁画栋……穿行在泉州的大街小巷,形形色色的古民居总是能够一下子吸引游客们的眼球。作为闽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红砖建筑不仅承载着历代闽南人的生活记忆,更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独特的家族传承,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珍贵奇葩。
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唐五代时期发源于泉州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技艺,是闽南地区古建筑行业的主流,也是弥足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承人蒋钦全为代表的工艺大师们,在继承前人经验智慧的基础上,数十年来致力于闽南传统古建筑及工艺的探索实践,为继承和发扬闽南传统文化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值此世界闽南文化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泉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蒋钦全,向您全程展示闽南古建筑的精湛工艺及其独特的文化特质。□早报记者 朱淇齐 文/图
出生石雕技艺世家 获古建筑大师赏识
出生于石雕技艺世家的蒋钦全,是泉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其先祖蒋山斗(惠安人)在清道光年间,在福州城内开了间名为“蒋源成”的小石铺,专事石雕技艺。后来“蒋源成”又下传子孙、徒弟蒋尚姑、蒋仁文、蒋梅水,并请江苏一姓武的清朝状元题写“蒋源成石匠铺”店匾,从此生意兴隆,石雕作品遍及台湾、东南亚地区。
“蒋氏石匠铺”传承到蒋钦全父亲蒋建发手里之时,因蒋家石雕技艺精湛,1976年11月参加建造“毛主席纪念堂” 中的门廊、门厅及大立柱石的安装,1979年参加承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这也是蒋氏一门石匠艺人里迄今享受的最高荣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蒋钦全自幼耳濡目染祖辈、父辈的石雕艺术,深受熏陶。上世纪70年代初,年仅13岁的他便在祖辈的精心传教下,学习平直等石雕基础技艺。1973年进入“国营惠安石雕厂”师从伯父、父亲等石雕匠师,学习闽南古建筑中石作的素平、平花、水磨沉花、剔地雕、透雕、四面雕、影雕等一系列石作石雕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以及石雕创作技法等。习艺三年,他在各种石材中凿起锤落,刻苦学习,钻研技艺,艺成出师后成为石雕厂的业务技术骨干。熟练的石雕技艺加上丰富的经验积累,1988年他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专注传统石雕产品的开发和石雕技艺的研发。其设计制作的透雕龙柱、石雕景观小品、传统建筑石构件、石饰件雕制等作品,既保持着浓郁的闽南乡土气息,更呈现出自身独特的技艺风格——其作品大者雄伟壮阔、气势磅礴,小者玲珑剔透、极具灵气。中国当代古建筑大师杜仙洲曾不吝赞誉:“凿刀似毛锥,落笔便生风;造像出神采,全凭意匠功”。
蒋钦全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精益求精,为进一步提升技艺水平,系统研究学习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知识,同时开始涉足园林古建筑业,承揽营建古建工程。2011年,他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大师收为关门弟子,其传统古建筑营造技艺更是突飞猛进,实现了质的提升。自2002年起,由他亲自设计或主持设计的古建筑工程及石雕工程遍及海内外,在业界享有良好知名度和信誉度。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