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闽南宗教 > 正文
宗教之世界 开放之泉州
发布时间:2013-05-26 来源:泉州晚报

  

 

  开元寺的千年古桑历经风雨,依旧枝繁叶茂。 (张九强 摄)

  灵山圣墓

  二贤传教 卒葬灵山

  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唐武德年间(618—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传教泉州,卒葬灵山。

  而其时的泉州正是“市井十洲人”的著名港口城市。四贤中的三贤和四贤一齐来到泉州传教,说明泉州在当时的阿拉伯世界眼中的分量已经相当重要,否则就不可能在前来中国的四位门徒当中,泉州占了一半。三贤和四贤在泉州传教,多有善行,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他们逝世后,灵柩埋葬于风光秀丽的古城东郊,传说这里从此有了灵气,所以墓被称为圣墓,山被称作灵山。

  百丈岩

  白鹤起源 远播海外

  永春百丈岩是道教圣地,其中百丈庙依山而建,以公主殿最高,而前殿就是闻名遐迩的永春白鹤拳的训练基地。百丈岩周边地区,正是永春白鹤拳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播地之一。

  据悉,永春白鹤拳的创始人方七娘是少林拳师方种的独生女,她自幼聪明过人,得父亲精心传授,练就一身好拳艺。传说方七娘因婚姻失意,投白莲寺礼佛。一日,她在寺中织布,见一白鹤飞栖梁间,昂首振翅,舞脚弄翼,倍觉奇妙,就将手中梭盒投去,被白鹤闪跳而过;再经纬尺掷击,又被白鹤展翅弹落;后见白鹤喙理毛发、伸颈觅食、缠脖歇息等种种奇妙,在感悟之余,不断钻研,乃将白鹤舞姿糅合于少林拳法之中,揣摩衍化出别具一格的拳法,称“白鹤拳”。后来,方七娘与永春曾四喜结良缘。清康熙年间,他们回到永春县,移居西门外后庙开馆授徒。后白鹤拳传播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最广的民间武术之一。

[责任编辑: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