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闽南建筑 > 正文
一座古厝与永春白鹤拳
发布时间:2013-05-26 来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一代清官翁学本

  翁学本(1829-1882),字小轩,号兰畦,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县)人。咸丰九年(1859年)出任福建浦城县知县。分别于同治六年(1867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两任永春直隶州知州。光绪四年(1878年),经福建巡抚丁日昌向朝廷奏称翁学本“才具开展,办事勤明,在闽日久,循声卓著,尤善清厘积牍”,转任福州知府,后官至福建盐法道署按察使,在任内奖农商,平冤狱,除陋规,政声颇著。

  翁学本两牧永春,为永春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他勤政爱民,举贤劝学,修桥造路,深受民众爱戴。

  永春东关桥(通仙桥)是闽南有名的廊桥,翁学本第一次任永春知州时,主持重修,尚未竣工却已离任,工程暂停。同治十三年(1874年),廊桥毁于火灾,不数月翁学本再署永春州,在他的主持下,东关桥终于得到重修。现在东关桥北还悬挂着翁学本题写的“古通桥仙”匾额。

  翁学本第一次任满离开永春时,永春州民感其德政,焚香罗拜,充塞于道,希望他去而复来。当他第二次永春知州任满升任福州知府时,永春州民再次挽留而不得。为纪念翁学本,永春民众踊跃捐输建祠。光绪二十年(1894年)冬,翁公祠落成,整个永春州城张灯结彩,士民云集。

  鹤影翩跹舞古厝

  白鹤拳是发祥于永春县的一种独特拳种,是中国武坛上的一朵奇葩。它是南少林功夫与民间武术相融合的拳种,始创于清康熙年间。传说中,一位美丽的姑娘——方七娘,从翩翩起舞的白鹤身上受启发而创立出的。

  永春白鹤拳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在它的套路演练过程中,以弹抖劲力足、变化技手多、轻盈灵巧、形神兼备见称,动静有法,虚实分明,神气流畅,刚柔相济。拳法结构严谨清晰,攻防意识鲜明,手法短桥多变,步法走闪灵活,劲力刚脆饱满。俗谚有云:“永春白鹤拳,无烧也拉沦(闽南语微温意)。”即形容永春白鹤拳的威力。

[责任编辑: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