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遗址出土“天书” 奇特文字八年无人识
发布时间:2013-05-23 来源:泉州网-泉州晚报海外版
永春县桃城镇福田寺在重建寺庙时挖出一块石头,上面刻有几个奇特的文字,8年来没有人能够识别,有人猜测是西夏文字,也有人说是象形文字,人们莫衷一是。14日,本报记者与文史专家、永春县有关人员一起前往福田寺探访。
寺庙前身是千年古刹?
距离永春县东北十里,福田寺坐落于郁郁葱葱的山腰处。
福田寺碑志上记载着寺庙几经周折的历史。据说,福田寺始建于南宋嘉泰二年,即1202年,彼时的僧侣达到数十人之多。明嘉靖五年,即1526年被废。1940年重建,“文革”期间损毁。后来,寺庙的管委会主任郑成场、郑玉兰等人花了8年时间翻新重建,使福田寺得以恢复容貌。在寺庙前面,记者看到一排经过长年风吹日晒而有些风化的石臼和柱础,有些柱础上面还有图案,还有一个据说是寺庙僧人洗衣用的巨大石臼,可惜已经碎成了几瓣。
文史工作者龚书群对该寺重建时挖出的石头上碑文表示质疑。他解释说,单凭一个翻新过后的碑志,不能草率确定寺庙的真正身份,必须找到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才能进一步确定寺庙是不是“千年古刹”的身份。
碑文是西夏遗珠?
经过初步测量,刻字石头的长度约有75—80厘米,宽30厘米左右,最窄处只有22厘米。石头的质地显然不同于闽南地区分布广泛的花岗岩,颜色偏黄,石碑的质地尚不能确定。
在石头的正面,歪歪斜斜刻着字,交错的笔画,陌生的字体,让人无法辨认出字形和字义。此前有人认为是西夏文字,还有人说是象形文字。
对于碑文是西夏文字的说法,龚书群认为可能性非常小。历史上,西夏王朝的统治范围大致在现在的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而泉州与西夏在地理上相距太过遥远。“西夏灭亡于南宋末年,文字不可能出现在永春。”他认为石碑上的笔画或许构不成文字,没有实际意义。同行的永春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科员林联勇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看也不是正常的文字,倒是有点像僧人或道士的画符。”
据介绍,石头是在福田寺翻新重建的时候被发现的。如果石头的历史可考,真如传说中的是西夏文字,那么它将成为我市唯一的西夏文字遗珠。
同时出土一批宋代瓷器
据介绍,8年前,同一个地点还出土了一批瓷器,包括一个完整无缺的瓷瓶,上面雕刻着一根羽毛,像是寺庙里所用的器皿。
究竟这座寺庙是否真有千年的历史,目前尚无法考证。永春县委宣传部的施由森告诉记者,根据史料记载,桃城以前有一个蝙蝠寺,这有可能就是福田寺的前身。
截至记者发稿前,关于这座寺庙的年份和石碑上的文字仍旧没有确切的定论,我们等待有关专家或读者帮忙揭开谜团。
□本报记者罗剑生 实习生陈玉玲 张巍 文/图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