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泉台交流 > 正文
永台南音交流佳话
发布时间:2013-05-22 来源:泉州晚报

  泉州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文化的“活化石”。近年在永春城南古墓发现的“乐舞伎砖雕”,经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原馆长王连茂研究员考证,认为应为五代之物,为泉州南音文化史增添了具体的物证。

  早在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南音就随之传入台湾。南音(台湾习称南管)是海峡两岸人民都十分喜爱的传统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其中,永春籍的三位南音名师——林庶烟、余承尧和林素梅,为两岸南音交流谱写了一段段佳话。

  林庶烟(1890-1967),讳纲琼,字庶烟,号书轩仙,是永春县蓬壶镇美中村人,蓬壶人习惯称他“庶烟琼”。他从小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私塾,拜同乡南音名师林来仪为师。林庶烟聪慧过人,过目不忘,努力学艺,精通指、谱、曲,咸习琴、管、弦,尤擅琵琶、三弦。他早年在厦门谋生,因其南音技艺精湛,且为人恭谦,品德高尚,很多台湾客人慕名到厦门向他求教。1912-1918年间,因其兄长在台经商,林庶烟三次前往台湾谋求发展。当时台湾有不少南安、晋江、安溪浮槎过海的先民,带去传统南音,并完好保存下来。林庶烟不惜折节相交,得到当地南管名师厚爱,倾囊相授,使他的技艺日臻化境。林庶烟从台湾返回故里后,仍以开馆授艺为业,曾任蓬壶国乐社社长兼教师,授徒数百,遍及闽南诸县,众所钦仰,誉之为“国乐名师”。1958年,林庶烟曾参加全省汇演,他演奏的“三不和”、“四不应”高难度琵琶曲荣获二等奖,并由省电台录音,向闽台广播。

  由于历史原因,闽台两地南音文化交流被隔断数十年。20世纪80年代,台湾南音界与闽南祖籍地的联系才渐趋恢复,并涌现了不少为传承汉唐雅乐、积极推动两岸南音交流的名家。其中,原籍永春的台湾艺海奇人余承尧先生堪称佼佼者。

  余承尧,1898年出生于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是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堂叔。他少时家贫,19岁时即离乡从戎,官至国民党中将,后又解甲从商。但他的人生建树并不在沙场、商场,而是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艺术才干上。他十分钟情诗词、书法、绘画与琴棋,其中最喜爱的则是南音。他晚年常常慨叹:斗转星移,往事如云如烟,而故乡的南曲却能使海外游子魂萦梦牵、难以忘怀。

  1926年余承尧留日读书,得识家乡闽南古乐远播日本,顿生无限感慨,后竟毕其一生心力扑在南音文化事业上。余老认为,南音是华夏传统礼乐文化、国粹瑰宝,应予很好继承与弘扬。为此,他博采兼收众家学说,以翔实的历史资料,撰文发表《泉州古乐》,论证福建南音承袭并发展“汉唐乐府”,并随郑成功复台而入台等理论观点。1982年台湾南管古乐首次在巴黎演奏,余老夜不能寐,喜不自胜地赋诗称赞“由来此调千古绝”、“故乡清音故乡情”。

  1983年台北市成立“汉唐乐府”,余承尧与创办人陈美娥小姐相识,喜遇知音,遂授其乐理并收为义女。不久,余承尧被“汉唐乐府”聘为永久名誉会长,并为“汉唐乐府南管梨园戏研究学会”举办书法义卖。从此他与陈美娥为倡导与光大南管雅乐而不遗余力。1989年,年逾90高龄的余老由陈美娥陪同,回到阔别40余载的永春故乡,并到厦门、泉州等地进行访问,又率“汉唐乐府”赴京与中央民族乐团同台演出,肇开海峡两岸艺术文化团体交流的先河。

  1993年余承尧先生仙逝于厦门。“汉唐乐府”为纪念余承尧先生数十载如一日的鼎力支持,特在台北市画廊举办“余承尧收藏展”,并书联称颂余老先生的一生“似诗般行云流水,如画般风雅绝伦”。

  继余承尧先生之后,穿梭于海峡两岸、为两地南音弦友穿针引线、沟通联谊者,则有后起之秀林素梅女士。

  林素梅,字子馨,祖籍永春蓬壶,生于马来西亚,定居在台湾。她儿时就十分聪慧,富有音乐艺术天赋,8岁开始学笛,11岁加入马来西亚巴生永春公所及巴生雪兰莪同安会馆南音社,先后从师学习唱曲及各种乐器,打下了扎实的南音唱腔及艺术表演功底。同时,她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1989年赴台,就读台北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系,精研中国戏曲及南管音乐理论,专攻南管箫弦之润腔规则及演奏艺术。她得到有“琵琶圣手”之誉的台湾南音名师卓圣翔先生(原籍南安石井)的教导雕琢,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成为集南音演奏、演唱、教学、研究、编著、主持、讲解、导演为一身的南音专家。撰有《南管曲牌大全》、《南管指谱详析》等作品,并在“泉州南音学术研讨会”、“新加坡新世界弘扬南音研讨会”发表过论文。现为专职南管音乐的文化工作者,担任台北市两岸南管音乐推广协会理事长、台北市松山奉天宫南乐团艺术指导、高雄市串门南乐团副团长兼音乐指导、乡音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福建南音网总策划,并被漳州师院南音学会聘为名誉教授。

  近年来林素梅在为弘扬与传播南音古乐上做了不少饶有意义的工作。她将大家熟悉的唐诗宋词作为南音的主要内容,再由卓圣翔根据每一首诗词的意境来谱曲。至今已推出3套《唐诗宋词南管唱》,每套收录16首诗词,均由林素梅演唱并录音。为了达到推广与普及“古乐传新声”的目的,她先后在南京、北京、台北等地举办“中华诗词昆曲南管演唱会”、“唐诗宋词南管演唱会”,并在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多次进行南管音乐巡回演出。每次的演唱会她都不辞辛苦,担纲主唱或领唱。

  2007年12月2日,林素梅又在厦门参与策划一次高规格的“闽台南音艺术交流研讨会暨交流演唱会”。许多有关专家欣然前往,共同探讨如何让古音乐“活化石”重焕生机。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台湾政界名人马英九、王金平以及台北市长郝龙斌为研讨会题字。研讨会上林素梅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希望在闽南地区物色优秀的南音苗子,演唱录制她和卓圣翔最新创作的200首唐诗宋词南乐曲,让南音走出低谷,迈向新生。她很看好闽南的南音土壤,称“这里唱功好的人比台湾多”。

  对于其先祖曾生活过的永春,林素梅更是怀有深厚的感情。她是蓬壶美山林氏“馨房”的后裔,其父母为了使她不忘根在大陆,特地为她表字“子馨”。2007年9月,林素梅专程来到永春蓬壶寻根谒祖,并光临蓬壶南音研究社拜馆。她衣着简洁,平易近人,与蓬壶南音社诸同仁切磋技艺和联欢,十分投入与融洽,得到当地政府和弦友的热情欢迎与接待。2008年2月10日和2月28日,卓圣翔与林素梅又相伴来永春蓬壶拜馆联欢,交流技艺,并向永春弦友传授他们新创作的唐宋诗词南曲。林素梅还再三邀请永春弦友赴台交流与联谊。

  悠悠汉唐乐府,袅袅清曲乡音。衷心祝愿南音这朵奇葩开得更加芳馨与鲜妍,海峡两岸南音交流活动更加活跃与和谐!

[责任编辑:潘潇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