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内容

中科院院士评选之败笔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3-05-08

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科学院发布消息,清华大学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的4月25日,他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成为美国双料外籍院士,施一公应该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家,能与他比肩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凤毛麟角。

  由此,不由得想起2011年上一届中科院院士评选来。在那一届评选中,从美国同时归国的世界生命科学领域里的华人双雄施一公与饶毅,双双报了名。施一公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回国前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饶毅当时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回国前为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凭他们的杰出学术成就,当选应该是比较顺利的。但蹊跷的是,饶毅在第一轮评选就被刷了下来,施一公好歹进入了下一轮,但在最后一轮评选中,还是被刷了下来。双雄双双落第!

  他们双双落第的原因,有些扑朔迷离。有传言说,他们回国时间不长,对国家的贡献不大,是落第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原因听起来有些冠冕堂皇,但仔细分析,漏洞百出。对国家的贡献,应该是院士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但绝不应该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对整个科学事业的贡献。施一公、饶毅对世界科学事业都做出了贡献,这是中国科学家乃至整个华人世界的荣誉,那当然也为中国争得了荣誉。把他们不在中国本土取得的非凡成就一笔抹杀,匪夷所思!

  何况,他们回国后,也陆续在一流国际期刊发了好些高质量的论文。光凭这些优秀论文,他们也够评选中科院院士了。因为不少中科院院士,很难在一流国际期刊发论文,何况是《科学》、《自然》这类世界最著名的科学期刊。

  由传说中的“国家贡献论”,又想到了若干年前袁隆平参评中科院院士的陈年旧事。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对国家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当时的评委对袁隆平却又不是以对国家贡献论英雄了,而是说他理论上没有创新。真是欲抹杀你,何患无辞!更令人愤慨的是,袁隆平并非没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他突破了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也许,袁隆平发表的论文不长,没有洋洋洒洒,不入评委们的法眼。但如果照此推理,当代最伟大的生物学家沃森等人的关于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不到一页的论文,那就只能是小学生作文了。而实际情况是,和他同时代的所有生物学论文加起来,恐怕还敌不过那不到一页的论文!

  中科院院士评选的败笔,还远不止这些。屠呦呦与张亭栋没有入选,也应该是中科院院士评选永远的痛。据权威人士称,这2人可能是中国本土离诺贝尔科学奖最近的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的最主要发明者之一,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张亭栋是砒霜治白血病的最主要的发明者之一。青蒿素的发明,挽救了千百万疟疾病人的生命。砒霜治白血病,同样也挽救了成千上万白血病人的生命。屠呦呦还因青蒿素等发明,于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最高级别大奖。不少得了拉斯克奖的科学家,后来得了诺贝尔奖。

  有评委可能会说,他们没有申请,怪不得我们。此话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但作为评委,作为中国科学院,能不能胸怀更宽广一些,求才若渴,主动联系他们,把他们揽入怀中,就像主动聘外籍院士一样。退一步说,先前他们没有名气,可能不为人知,但现在他们有名气了,知道了,能不能主动联系他们?如果连这些都不愿做的话,也太让人失望了。

  如果中国本土首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竟然不是中科院院士,那就难堪了!

来源: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艾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