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文化产业大讨论 > 内容

石狮:创意引领,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3-04-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石狮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及泉州市《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提高认识、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石狮文化产业的现状与优势分析

  (一)石狮文化产业的主要亮点

  1、服饰文化创意产业

  服饰服装产业是时尚产业,也是文化产业。石狮有“时尚之都,服装名城”之称,以创意设计和时尚文化为中心的服饰产业,产业链完善、知名度高,在服装设计和面料研发方面较具竞争力,是目前石狮文化产业发展最具优势的门类。石狮现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也是“中国休闲面料商贸名城”、中国纺织流行趋势发布基地、中国纺织基地企业集中区。

  2、印刷包装业

  石狮包装印刷业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也是福建省该行业重要的产业集聚地区。包装印刷产业拥有一批龙头企业,产业体系日渐完善,包装印刷园区正在加紧建设,产业集聚已有一定规模。全市目前有各类包装印刷企业200多家,2012年全年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利税总额近3亿元。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产品较为齐全的包装印刷产业集群。

  3、会展业

  以“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为核心的会展业是石狮文化产业的精彩一笔。以“海博会”为龙头,石狮每年还有各种规模的订货会、展销会上百场。通过“海博会”石狮的纺织、服装、面料、辅料得以展示交易,而各种流行趋势发布系列活动使得石狮成为中国休闲服装和面料的重要交流平台和时尚发布中心。

  (二)主要经验分析

  1、党委政府重视,政策举措得力

  市委中心组专门召开两次文化产业专题学习会,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福建省、泉州市有关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文件精神。2009年石狮成立了以宣传部门牵头的文化产业发展调研小组,邀请福建社科院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作指导,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经过深入调研,确定了重点发展报刊服务、出版印刷、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创意设计、广告、工艺美术等九大主导文化产业群。

  2、培育优势产业,增强区域影响

  高度重视地方优势产业的培育和扶持,以“海博会”为平台,促进会展业、时尚服饰产业、商务旅游与城市行销共同发展,成为石狮文化产业一道亮丽的风景。“海博会”尤其重视会展策划,除了展示本地区的时装产业优势外,还推出一系列活动来促进商贸合作,积极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强强联盟”。成功举办十一届、十二届CCTV模特“石狮服装城杯”(海峡赛区)电视大赛,对打造美丽经济,助力我市纺织产业优化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3、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规划管理

  石狮面料生产之所以能引领潮流,得益于石狮市政府对布料市场的正确引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场的发展,引导成立了石狮市鸳鸯池布料市场管理领导小组。2000石狮布料行业公会成立,充分发挥经销商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09年11月,石狮纺织展贸中心大厦正式动工开建。

  4、助推产业集聚,促进联动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石狮市将包装印刷业确定为六大类支柱产业之一。面对省内外激烈的竞争大环境,为了防止包装印刷企业外流,石狮市规划建设包装印刷产业基地:拟投资5个亿,建设占地面积285亩,集工业标准厂房、设备材料展示交易中心、产品研发与商务中心、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以及生活服务区等配套项目在内的印刷工业园区。

  5、密切对台交流,深化产业合作

  石狮与台湾隔海相望,石狮充分发挥“五缘”优势,抓住海西发展的良好时机,加强与台湾同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最受注目的是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海博会的“两岸共同办展”也是狮台产业对接合作的见证。

  (三)主要优势分析

  石狮文化产业具有诸多优势,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文化资源优势

  石狮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石狮姑嫂塔、六胜塔、石湖古码头是“泉州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石狮拥有历史悠久的海丝文化、闽南文化、狮文化等资源优势。在演艺资源上,则有蚶江镇溪前舞狮团、卢厝狮阵、鸿山镇伍堡农民钢管乐团、7家民间剧团和众多的南音社等。传统工艺“通草画”、“珠绣工艺鞋”、“锡铂茶叶罐”等经过升级改造已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2、经济优势

  石狮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石狮服装、制鞋等生产厂家众多,为文化产业的生产、群聚和辐射带来便利,也是其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与其他发达地方相比,石狮不仅经济总量大,而且人均富裕程度较高。文化消费要有经济实力做支撑,“均富”使石狮的文化消费具有较大的潜力,文化休闲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3、产业链优势

  石狮服装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提升,已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完善的服装产业链:纺织机械、面料辅料、成衣加工、市场营销、会展交易等。而周边的漂染、面料、辅料、五金配件和纺织机械一应俱全,产业链完善,这是石狮服饰产业的传统优势,也是石狮服饰产业集群效应的关键因素。石狮服饰产业链的完善为时尚产业、创意设计业、会展业等文化产业产业链和集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意设计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定位思考

  石狮要建设成宜业宜居滨海精品城市,不仅要通过文化丰富城市内涵,营造良好的城市氛围;更要通过创意设计业、会展业等文化产业促进服装产业的时尚化,通过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促进包装印刷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通过文化旅游、会展商贸加强城市行销以提高石狮整体竞争力。

  依据石狮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劣势分析,要实现石狮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应实施创意引领、重点推进、龙头带动的战略。对石狮来说,实现产品品牌化培育,除了加强创意设计外,加强文化行销,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是关键。因此,以创意引领,重点推进优势行业,实行龙头带动策略,推进旅游、会展等相关行业,应成为加快石狮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创意设计:行业发展新引擎

  石狮服装产业的繁荣,更多体现在制造和销售,而设计研发中心大都不在石狮。石狮要发展成为“国际知名服装名城”,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在于融入更多的时尚文化元素。专业化的设计工作室、乃至设计企业的产生、入驻,充分发挥服装城闽派服饰时尚创意广场的聚集和带动效应,发挥台湾纺织服饰研发大厦的人才支撑作用,将成为石狮创意设计业发展的导航仪和新引擎。这离不开时尚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创意设计的加盟。因此,对石狮服装行业来说,探讨在小城市如何形成时尚和创意的文化氛围是实现品牌转型升级的关键。

  2、科技与文化:两翼助推印刷包装业

  现代包装印刷业是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行业,石狮未来应强化技术引进和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印刷产业向数码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其次,包装印刷业正由技术导向型转为用户导向型,为此应加强包装印刷满足个性化需求和环保的意识。要重视与鞋服行业等产业链延伸部分进行对接,针对不同企业不同产品有针对性地研发设计出不同的产品,促进包装印刷行业快速发展。

  3、会展与旅游:跨业联动,整体推进

  石狮抓住“海博会”的机遇,除了策划纺织服装展览和交易外,还应融入创新运作理念,探索跨业合作的新路径,以推动服饰文化、会展旅游和城市文化行销。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有系统地融入核心文化元素——在城市标识系统、街景、雕塑、公园、博物馆等的设计建设中,有系统地打量体现服饰文化元素。

  三、加快石狮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 统筹协调

  石狮文化产业应根据自身优势,重点发展服饰文化创意设计、包装印刷、商贸会展旅游等产业门类。但要科学规划,处理好重点龙头行业与其他行业以及城市文化行销之间的关系,使得环境、资源和经济有效协调、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内部还有旅游、动漫、广告、工艺美术等不同行业,在体制改革、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划中,应该打破不同部门、行业的界限,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对文化资源进行重组,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

  2、强化创意 产业升级

  一要大力提升服装与面料的设计研发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服装品牌,形成品牌聚集的产业集群。以优厚条件留住和引进设计师人才,争取更多的著名设计师在石狮设立工作室。努力实现石狮从服装制造业基地向服装设计研发中心的转换。服装的时尚元素已愈加成为参与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继续提升产业水平的基础上,要提高企业对流行时尚的关注程度,要把时尚特色摆放至服装研发的前沿,加强对国际流行时尚的关注,要创造条件让面料研发人才、创意设计人才与流行趋势发布会等更时尚的活动对接。二要构筑和谐宽松的创业环境。创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吸引世界各国的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和文化创意人才,它是创意人才集聚和文化产业集群的关键因素。要为文化创意和科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不仅要完善交通、电讯、建设园区等公共服务平台,还要提供研发设施、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愉悦宜人的生活环境等。三要推动文化产业与高科技融合,加大文化科技投入。在文化创意的高端领域,在服饰设计、面料研发等方面形成新的增长点。相关部门应主动参与科技孵化器的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逐步形成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持平台,推动面料辅料的研发、推动包装印刷业的升级转型。四要扩展产业链。文化企业应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向相关传统产业延伸发展,开发多种形式的衍生产品,提高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者的结合有利于石狮传统产业创新盈利模式。以纺织服装、包装印刷为例,通过文化创意理念的融入,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设计水准和文化附加值。

  3、创新营销 多元并举

  一要创新行销手段。根据企业特色和产品特点,研究适合的营销渠道,通过专卖店、网络商城、连锁店、专业量贩店、百货公司等方式全面行销石狮文化产品。二要加强网络营销。政府通过网络对石狮的文化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和行销,例如,以海博会和石狮服装城为平台,加强网络宣传和网络交易。引导与文化创意相关的企业有意识地把网络行销纳入整体行销战略规划,积极利用自设网站进行宣传、推介,并采取多种营销方式相结合,提高行销效力。三要引导跨国营销。石狮经济外贸依存度高,政府要加强引导文化企业进行跨国营销,提高远程行销能力。

  4、整合元素 营造氛围

  一是城市形象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城市产业发展,石狮应全力打造“时尚之都,服装名城”这一城市名片。继续发挥“海博会”、“海西国际时装周”等平台作用,融入时尚文化、创意设计、狮文化等文化元素,形成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体系。二是设立“服饰博物馆”。着装本身也是石狮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一部分。除了收集石狮本土的服装设计,还可以开设涵盖古今的中国服饰馆和异域风情馆。中国服饰馆,展示我国各个朝代、各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异域风情馆,则展示国外的服饰文化。服饰博物馆不仅可传播服饰文化,还可以为设计师们提供借鉴和创作灵感,同时还可以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成为旅游项目。三是营造时尚氛围。石狮要实现服饰文化产业的升级,增加时尚元素极为重要。做大做强“海西国际时装周”,不应局限于石狮本土品牌,可争取邀请国际知名品牌和著名设计师参与,扩大时装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促进“海博会”与石狮服饰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在“海博会”上推介石狮的旅游产业,可以借鉴“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的旅游经验做大做强石狮的“服饰文化旅游”。注重发展参与式、体验式旅游发展——可通过手绘、自我设计等开发DIY式的石狮服饰创意“体验”,满足现代旅游者的新需求。五是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与会展业、文化旅游、包装印刷产业相结合。会展节庆的纪念品可以就地取材,利用“通草画”、“锡箔茶叶罐”等石狮传统工艺美术品,既可以打开石狮工艺美术的销售渠道,又可以促进石狮城市文化行销和地域文化传播。

  5、聚集人才 产学结合

  一要创新吸引高端人才的新模式。转变用人观念和用人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行人才“入驻计划”。以优厚待遇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二要组织开展“民间服饰设计大赛”,设立奖金和奖项,通过系列化活动,一方面营造和行销石狮服饰文化之城,另一方面有助于设计人才的培养和提升。三要继续推进设计师与企业对接交流活动支持举办著名服装设计师作品发布会和设计师高峰论坛,促进知名设计师与知名服装企业的强强合作。四要产学研合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文化产业人才养成计划。加强与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着力培养既懂文化又懂经营融资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育创意产业中介机构发展,强化文化创意与产业之间的对接。

  6、政府扶持 政策倾斜

  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广播影视、演艺团体等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市场主体。二是加大政策倾斜度。尽快制定和推出文化产业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或政府条例,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推动。对表现突出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包装印刷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九大文化产业之一,石狮可以积极争取省、市对包装印刷产业更大的政策支持。三是推动跨业整合。服装行业与时尚文化、创意设计息息相关,不少地方都把服装行业纳入文化产业的范畴,如北京市就把包装印刷企业和服装行业纳入文化创意产业范畴,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因此,石狮可以借鉴北京的经验,争取省、市把服装行业纳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的扶持范围。四是创新人才政策。实行人才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机制:对本土优秀人才给予优厚奖励;大力引进外来文化产业高端人才,给予尽可能优惠的政策,如高端人才的家属安排、子女就学等给予周全考虑和照顾。五是扩大税收优惠。在遵循国家和福建省关于文化产业的优惠税收政策外,还可以改革地方税,容许民间企业对文化艺术的投入抵税。借鉴台湾引导企业投入文化建设的经验,比如在税后利润2000万以上等级的大企业实行,鼓励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利税建立文化艺术基金。六是强化金融支持。根据国家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精神,设立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以政府支付、社会赞助方式建立并壮大文化发展基金会,补贴和赞助一些文化艺术的创造性活动和交流活动,扶持文化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推进技术进步。对新兴的创新性和高科技的文化产业项目,政府可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如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予以扶持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减少文化企业的投融资和运营风险。允许发行文化彩票,鼓励支持文化产业集团上市融资。尽快出台能够调动和激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经营资助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性的政策,争取中央、省市对石狮文化产业进行金融政策倾斜,争取审批权限下放试点工作。

 

来源:中共石狮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阮李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