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泉州市文改办关于印发<泉州市文化产业“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文改办[2013]4号)的精神要求,结合安溪实际,我县认真开展调研。
本次调研基于对安溪文化资源现状的探究,对安溪的文化优势进行分析,试图通过挖掘、提炼优势文化的精神内核,促使其转化成城市发展的精神力量,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合力,推动安溪长远发展。
一、安溪文化资源丰富,最为独特最具优势当属茶文化。
安溪素有“龙凤名区”之称,文化积淀深厚,是闽南地区有名的文化大县。人文积淀深厚。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其中以千年文庙、清水岩、城隍庙、李光地故居最为著名;宗教朝圣文化繁盛。安溪的宗教文化影响力深远。供奉清水祖师的安溪清水岩在全世界有分炉500多个,台湾地区有供奉保生大帝的寺庙400多座;民俗文化丰富。安溪高甲戏名扬海内外,木偶戏、南音、茶歌对唱、鼓吹音乐、水车阁、舞狮舞龙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安溪文化资源丰富,优质文化资源可圈可点。从文化的历史延续性、影响广泛度、心理认同感等方面分析,最独具特色、最具优势的文化,当属茶文化。分析如下:
从历史延续性上说。安溪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五代,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著有《清隐堂记》,记载多首茶诗。可见安溪茶文化几乎与置县同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千百年来,始终贯穿安溪县域历史,从未间断。从影响广泛度上说。全县涉茶人口90多万,茶叶产量占全国的1/25,涉茶总产值达到全国1/15,是中国第一大产茶县。随着茶业的发展,独特茶文化逐渐形成。安溪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茶文化)之乡”。从心理认同感上说。饮茶是安溪人的普遍生活习性。出于心理认同,安溪茶文化在发展中,逐渐集地方历史、经济、宗教、民俗、礼仪、饮食、园艺为一堂,融诗词、歌舞、戏剧等文学艺术为一体,成为安溪文明的一部分。
二、安溪茶文化内容丰富,安溪茶的文化精神与安溪人的精神一脉相承。
安溪茶文化历经千年,内容丰富,有以茶思源、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等。今天,安溪茶文化与旅游、生态、经济、创意等相融合,内涵更加丰富。茶博汇、茶文化博览馆、茶文化长廊、茶学院、茶庄园、茶会所、茶叶包装设计创意园等,成为安溪茶文化新的展示窗口。
安溪茶文化因其植根于安溪,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具有安溪特色的精神内涵:“坚韧”、“谦和”、“朴实”。
精神内涵:坚韧
关键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安溪茶在生长中,彰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安溪土地贫瘠,多红壤,多高山,许多经济作物无法生存。茶树却能在山野、峭壁、烂石、砾壤间生长。分布在安溪各处山野中的60余万亩茶园见证了安溪茶坚韧不拔的品质。
安溪茶正是以自强不息的品质,赢得了价值的升华。树叶离开枝头即是生命的终止。安溪茶的生命并非如此,它从脱离茶树开始重生,茶叶采摘后,纵然经历萎凋、烘炒、揉捻等多道工艺的锤炼,依然拥有蓬勃的生机,只要一遇到水,就获得了芳香四溢的新生,释放出迷人的本色。
精神内涵:谦和
关键词:谦让平和、包容开放
安溪茶作为“礼仪之饮”, 表现出谦让平和的精神品质。“安溪人待客茶当酒”,在品茶中沟通思想、增进友谊。泡茶时,有迟速适中的中庸之道;饮茶时,有礼尊长者的谦和之礼。作为社交礼仪、修身养性和道德教化的载体,安溪茶被视为文明使者。
安溪茶展现出包容开放之美。安溪人巧妙把握“中庸之道”,发明不偏不倚的“半发酵”茶叶制作工艺,使茶处于平衡协调状态,介于性冷的绿茶和性热的红茶之间,但又兼有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茶性中和中正,适合四季品饮。安溪茶文化既传承中华茶文化的精髓,又吸纳各种文明精华,以兼容并包的特性,适应各个阶层、众多场合,被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社会地位的男女老少所广泛喜爱。
精神内涵:朴实
关键词:淳朴真挚、清正高远
安溪茶在泡饮中,让人充分感受到她的淳朴真挚。在安溪,泡茶饮茶是雅俗共赏、人人参与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泡茶待客自由随意,自然精致。饮茶时,超越了地位尊卑、信仰差异、贫富差距和文化隔阂,“天下茶人是一家”,饮茶者真诚相待,共享大自然恩赐的甘露。
安溪茶,本身具有清正高远的品性。茶树生长在高山流水间,纯朴无华,自然天成,“性洁不可污”。安溪茶正是具备了“彰清扬正、扶正祛邪”的品性,守着一颗善化众生、至性不移的茶心,把净化人体、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融于一杯香茗之中,以清新自然、淡雅超脱的独特方式,点化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去除人体的毒素。使人们在茶理中纯正思想、悟出真谛,感受“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高远意境。
安溪人在赋予、丰富茶的文化精神的同时,安溪茶文化衍生出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支撑、鼓舞着世代安溪人前行。茶与人,在互动中相得益彰,得到良性促进和高度融合。安溪茶的精神与人的精神,得以一脉相承。
三、彰显优势,全力锻造茶都之魂。
过去的安溪人,凭着一股坚韧顽强、团结拼搏的精气神,书写了脱贫致富、跨越发展的奇迹。今天,安溪全面进入高速时代,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方能鼓足后劲,全力、有力前行,开创安溪发展的又一春。
综前文分析,安溪茶文化,当之无愧是安溪的优势文化。安溪茶的文化精神,与安溪人的精神一脉相承,有其独特性和坚实基础,在当下,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应为发展之用。彰显安溪文化优势,用安溪茶的文化精神,锻造无形的茶都之魂,打造安溪人的精神家园,时不我待。
(一)挖掘整理茶文化资源。
1、挖掘文史资料。运用档案文献、口述史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挖掘茶文化相关史料。制定相关收集和保护办法,深度挖掘安溪民间的茶文化资源。
2、整理编撰成书。对茶文化相关的历史名人、民间传说、诗词歌赋、风俗民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要重视编撰整理。策划出版一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能为大众所广泛接受的高质量茶文化丛书。
3、探索提炼安溪茶的精神内涵。开展一场以安溪茶的文化精神为主题的全民讨论。通过讨论,提炼安溪茶的文化精神内涵,使安溪茶的文化精神概念相对固化,以便进一步探寻安溪人民广泛认同的“茶都之魂”。
(二)发展丰富茶文化。
1、建设茶文化产业园。充分发挥“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中国民间艺术(茶文化)之乡”的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谋划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以城东片区为重点,整合中国茶都、中国茶博汇、安溪茶学院、涝港城市文化广场、品牌茶企总部等项目,高起点建设安溪茶文化产业园,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全域茶都”的理念,在城市规划中更多地融茶入景,塑造以茶为主题的城乡形象;建设茶文化长廊,集中展示安溪对外良好形象;在景观建设中,注重“山、水、茶、城”协调发展,使身处安溪,时刻都能感受到山清水秀、茶叶飘香、独具风情的现代茶都魅力。
3、建设美丽茶村落。发掘独具特色的茶村落,在村落原有基础上,合理规划,还原生态,打造自然、绿色、诗意的茶主题村落。发动一次现代“美丽茶村落”寻访之旅,把美丽茶村落塑造成为吸引都市人群的“世外仙源”,和人们认识、了解安溪茶文化的新窗口。
4、加强茶文化精品创作。发展特色茶艺表演。注重将安溪茶文化有机融入艺术,实现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一批集中反映安溪茶文化的文艺精品。以微电影、MV等形式,继续丰富《飘香》。借鉴武夷“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模式,探索、打造一场适合安溪的旅游文化演出。
(三)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
1、开展一场安溪城市广告语征集活动。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广泛征集,要求融入安溪茶元素、茶精神,进一步扩大城市文化吸引力和传播力。
2、制作茶文化宣传片。以安溪独特茶文化为主题,制作一部优质的文化宣传片,生动、全面展现安溪茶文化发展历程、丰富的内容形式以及精神内涵。
3、加强文化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借助各类展会和活动,广泛运用微博、微电影等新兴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力宣传推介安溪茶文化,提高城市文化吸引力。
4、加强媒体宣传。电视台、电台、网站等新闻媒体在宣传中,要注重茶元素和茶精神并重,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形式,讲茶历史、茶传统、茶俗,宣传普及茶文化知识。
来源:安溪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