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多种媒体的融合已势不可挡。
13日,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党委书记李贡平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的职责整合有利于减少职责交叉,提高管理效率,落实管理责任,有利于统筹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合并是好事,就应该有这种整体意识。”12日,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世纪金榜”)董事长张泉对导报记者说,“尤其利好企业,有时候企业可能既想做出版业又想涉猎广电相关产业,对口少了,节省时间和成本。”
涉猎动漫
张泉认为,在未来商业模式下,新媒体将是主力,只有抢先融合才能赢得市场,所以目前世纪金榜已不再单纯做纸质教辅产品,而是积极打造网络平台,配合纸质教辅产品发展增值业务,增加与客户的线上互动。
导报记者了解到,世纪金榜频频触“电”,除与某手机制造商合作开发软件、销售手机电视外,还涉猎动漫业。
国家政策向文化产业方面倾斜以及各级政府给予的行业优惠和补贴,使得动漫市场潜力巨大,看好该市场的文化企业不在少数,纷纷谋求转向。
淄博海联动漫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总经理荆明告诉导报记者,公司是从电教设备的生产和销售转向动漫市场的,因为他意识到,电教设备行业的价格透明度越来越高,终会导致利润摊薄,在将来的竞争机制下会更难生存。
“目前已经投入300多万元。国内动漫业与国外相比,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占有率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荆明说,“前期仍需要有第三产业去支撑资金投入,以售卖电教设备维持公司营收。”
张泉也认为,动漫业前期投入非常高,成本回收需要3到5年。目前,世纪金榜以教辅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及小型动漫机器的销售收入,补给动漫发展。
“动漫业70%的利润来自于后期的衍生品制作和销售。”这是荆明与张泉的共识。荆明为将产业链做全,已规划在公司未来的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后,将目前的电教设备车间用来生产动漫衍生品。
文企联姻
“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结合不仅利于新型文艺产品创作,也能更好地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最终实现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李贡平说,“文化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生产一定要合乎市场需求,只有受众认可,企业才能有足够的生命力走下去。”
荆明告诉导报记者,《正版驴逛淄博》是公司为政府旅游项目做的第一部旅游动画片,内容涉及淄博传统文化及各旅游景点,从前期设计到后期制作全部由海联动漫包揽,总投资800万元,旅游部门投资占70%。动画片播放期间的广告植入是目前的盈利点所在,今年底可基本收回成本,收益按投资比例分成。
李贡平认为,旅游必须与文化相结合,旅游的灵魂是文化。他表示,文企联姻是必须的,企业支持能够解决投入资金问题。以“十艺节”为例,艺术创作投入1613万元,场馆维修改造接近5000万元,这些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其他费用就需要企业支持。
“企业前期投入后期受益,本来文化企业就需要项目来发展,政府还会给予税收、工商等方面的优惠补贴。”李贡平说。
园区地产化要不得
针对近年来文艺演出奢华浪费,各地盲目圈地,不断兴建文化产业园并欲将其打造成变相房地产项目的行为,李贡平认为,这是对文化本身不自信的表现,呈现艺术作品所需的灯光、布景、道具等完全可以借力借势,通过演绎中介租用,无需奢华,因为作品内容才是最吸引观众的;文化产业园房地产化则是偏离了文化主题,忽略了文化含量。
据了解,淄博正在兴建文化中心。李贡平表示,中心只允许建图书馆、书法展览馆、大剧院等文化相关项目,服务性的如餐饮业等,根据公众需求适当引入。他透露,淄博要建文化创意大厦,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张泉也坦言,大手笔投资文化产业园,进行同质化、低质化重复建设的房地产化趋势,绝非文化产业发展的长久之计。他介绍,世纪金榜在济南长清拿地70亩,为的是为延伸产业链,建立自有物流基地和印刷厂,服务教辅产品销售和制作。
“目前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6月底会向证监会递交材料,若过会,将有望成为山东首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张泉说。
专家点评:
大部制改革方案已出,接下来各部门的职能仍需进行详细界定,才能落实职责,提高效率。
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满足国民需求,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提升文化品位,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要反哺文化。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正猛,不少资金进驻,企业应厘清文化价值,要在实体文化产业链中实现文化价值,增加文化产品附加值,避免一些文化地产概念项目扰乱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
(范正红 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来源:经济导报 责任编辑:傅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