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文化产业大讨论 > 内容

庆阳:产业开拓新天地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3-04-19

  甘肃庆阳市文化产业开发工作纪实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和坚强领导下,庆阳市文化产业开发全面按照“四个一”的总体要求,积极建办龙头企业,兴建创意产业园区,精心建设对外营销窗口,加快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加强对外宣传交流,全面提升人才培训。经过不懈努力,有力的推动了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

  一、政策扶持及时到位

  “政策架金桥,产业铺富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各种场合不忘宣传文化产业、支持文化产业。在发展战略目标上提出的“红黑绿黄”四大战略,其中文化产业独占一半,与其他战略平分秋色,足见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特别是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要把文化产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决策精神时,再次提出“工业强市,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开路架桥。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为庆阳文化产业科学发展提供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2009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庆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庆政发[2009]205号),对庆阳市8大业态进行具体指导,提出了发展目标、任务重点和保障措施。近年来,庆阳市通过大办节会和发展会展经济,特别是经过连续9届的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和2009中国庆阳周祖农耕文化节以及甘肃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有力的推动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大踏步开发和庆阳城市水准的提升。

  二、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环县龙影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今年环县县委、县政府大力狠抓文化产业开发的一个龙头企业,是集文化产业开发的研发、设计、生产、包装、销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项目于一体,是一个开发环县“非遗”保护项目——道情皮影的综合文化产业大楼。西峰区除了重点加快锦绣坊、桐树街、北部商城三大文化产业开发基地建设之外,也适时启动了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项目,为庆阳文化产业组团发展和规模集散搭建平台,提供支撑。

  三、人才培训积极主动

  2008至2010年,市文化出版局和市委组织部联合组织实施了全市文化产业10万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用3年时间,对全市文化产业服务管理人才、企业厂长经理、香包刺绣皮影剪纸技术能手3个层次的10万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主要采取集中授课、理论辅导、研讨交流、观摩学习、现场技艺交流和撰写心得体会等办法,聘请市内外专家、教授、民间艺术大师分别就我国文化产业的理论体系、地位作用,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市场营销,香包、刺绣、皮影及剪纸的技术规则和规范要求等问题进行了集中辅导和技艺传授。促进全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已完成市级培训2115人,县级培训98000人。

  四、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市8大产业已形成了260多家企业、30多个基地、591个营销公司、20万从业人员,产品达120多个大类6000多个品种,8大行业年产值6.30亿元。其中,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生产实现产值3亿元。

  五、对外交流成果显著

  “香包做名片,庆阳绽魅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庆阳香包和民俗文化产业紧密相连,用庆阳香包这张多彩亮丽的名片宣传庆阳,推介庆阳,使甘肃庆阳这个新兴的魅力城市在世界城市之林频频亮相,大放异彩。6月6日,受市政府委托,庆阳市文化局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承办了以“五彩香包、魅力庆阳”为主题的“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活动周”,向世人展示了庆阳独特的香包民俗文化、周祖农耕文化、岐黄养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隆重举办了世界最大的香包认证会,世界纪录协会现场确认世界最大的香包在庆阳。庆阳市委、市政府在西安举办以“五彩香包、魅力庆阳”为主题的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庆阳活动周,既可以借助世园会这个高端平台,以香包为媒,以文化为魂,在更广阔范围宣传推介庆阳,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又能为世园会增添光彩、助阵给力。

  六、新产品开发亮点频闪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庆阳文化产业特别是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市场开放搞活,新产品开发亮点频闪。今年上半年,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民俗、婚庆、农耕、养生保健、红色旅游等新产品5大类126种23000余件。庆阳市以开发庆阳黄土风情文化、周祖农耕文化、岐黄养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香包民俗文化五种资源为中心,“把文化做成产业,让创意感动生活”促进文化资源向产业开发转变,进一步推动全市民俗文化产业以香包、皮影、刺绣、剪纸、石刻为主体,竞相发展,受到全国各地的贵宾的喜爱。

  七、对外营销窗口四面八方

  庆阳市充分利用“中国庆阳”门户网、“五彩庆阳”网、“庆阳时空”网、“陇东报”全球网、“每日甘肃”等网站在全国打出“中国香道和庆阳香包”品牌,提出“中国香道在庆阳,中国香包在庆阳”的新产品开发对外宣传口号。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宣传效应。

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责任编辑:傅少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