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北管:明清时期江淮一带通过难民传入的民间音乐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2-05-16

  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流传于泉州市泉港区,与台湾中部的北管、日本琉球乐、东南亚北管同属一个乐神。相传它是明清时期江淮一带的民间音乐,通过海上运输、南下盐兵、淮河决堤难民等渠道传入,并向海外传播。

  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曲大多数来源于明清以来的江淮小调,谱大多数来源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京剧曲牌。歌词以叙事抒情、写景抒情居多,在乐句、乐段、乐曲结束处常有衬词“哎哟”,演唱采用官话(湖广 话,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话),在曲的前奏和乐句、乐段结束处常有演唱者边唱边执打打击乐器为之伴奏;演唱常采用提高八度并借鉴了莆仙音乐、南音的一些演唱方法,歌声高昂有力、柔婉秀丽。演唱时一般不用锣鼓,只用板或木鱼鼓打强拍,演奏主要运用民间常见的“支声复调”,拉弦乐器多用短弓,一弓一音和在主要骨干音的基础上略作变奏,加以“变徵”、“变宫”进行润饰。在曲式结构上,以多首曲牌联缀的形式为常见,也有以板式变化手法构成的曲式结构。乐队沿用江南丝竹乐器,参用闽南、莆仙音乐的乐器,主奏乐器为京胡、笛子,特色乐器有月琴、三弦、双清、伬胡。

  北管在惠北(今泉港区)盛行后,出现号称“峰尾三九”的名艺人刘阿九、刘进九、刘扣九。清光绪八年(1882年),刘阿九受邀参加“送孔子”的出游活动,震撼听众,泉州府台申报上宪,赐予“佾生”,送如府学就学,并为其取艺名舞庭。一年一度的“送孔子”盛会,舞庭均受邀赴会。从此,北管受到地方官吏、文人学士推崇。为区别于“南管”,就把这种源于外地的乐种称为“北管”。

  北管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并有遒劲、朴实之个性,有“天子传音”的美誉。它的保护对于研究北管与台湾北管、日本御座乐的渊源,以及福建民间音乐闽南色彩区和莆仙色彩区的过渡等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海峡文创网 责任编辑:尪筱戎

延伸阅读